九年級上冊語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語文教案撰寫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至於一份良好的教案該如何著筆寫出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有關《戰國策》的知識;識記積累文言詞彙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容,弄清故事情節,瞭解人物形象;學習通過對話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情感價值觀
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人物形象並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精神,
2 學習本文對人物言行簡潔傳神的刻畫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本文是《戰國策》中記載的許多策士故事中的一個,文章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蔑視強權,敢於與專制暴君作抗爭的人物形象,充滿了不屈精神與正義之氣,對人物言行的簡潔傳神的刻畫被後人作為寫人、記事的典範。
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加以體驗與感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戰國時期,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開始逐步吞併其他六國,由此而展開了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鬥爭,湧現出了許多叱吒風雲的軍事家和外交家。唐雎便是一位載入史冊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讓我們領略一下他的外交風采。
二、檢查預習情況。***見學案***
三、通讀——說內容。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培養語感,感受人物形象。
1、師範讀,佈置聽讀任務:
***1***注意感受朗讀節奏、人物語氣。
***2***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要求:敘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擔任,要能讀出人物應有的語氣。
3、分角色展示朗讀。***聽讀任務:感受各人物性格特徵。***
4、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能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四、說讀——說意味。
1.每個同學以“……表現了……”***或“……寫出了……”、“……反映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如: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表現了秦王的外強中乾;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寫出了秦王盛氣凌人、以強凌弱的心態;
“挺劍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強暴、寧死不屈。
***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然後請學生回答。***
2.教師評點。
***教師評點的原則,是以鼓勵、誇讚為主,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回答中的不當之處。***
五、評讀——說技巧
1、唐雎能夠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麼?
生思考後各抒已見。師總結:
唐雎之所以能夠不辱使命,是因為他膽識過人,忠君愛國,具有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品質,再者,真理站在了唐雎一邊,在道義上是偏向唐雎的,唐雎的義正詞嚴有著強大的威力,震撼敵論。
另外還與他卓越的口才不無關係,他有著極高的說話技巧,靠他的睿智戰勝了不可一世的秦王,唐雎的說話技巧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唐雎的說話技巧
言之有“節”——“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言之有“據”——“士之怒”“而將四矣”
言之有“力”——“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2、本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呢?
語言描寫,並且使用了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力量,體現了本文雄峻奇偉的語言風格,從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色。
六、教師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了唐雎忠於使命,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本質,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深身地被古人唐雎那種不畏強暴,大義凜然,浩然正氣所感動,願我們每一個人都從中吸取這種精神,做一個有主見,有原則,有正氣的人。
七、拓展思考 1、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為國家為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
並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蹟。
2、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於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八、作業
1、複述故事。
2、假如本文中兩個人物都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以“唐雎,我想對你說……”或“秦王,我想對你說……”開頭,寫一段話。
附: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秦王 唐雎
前倨後恭 膽識兼備
色厲內荏 有智有勇
外強中乾 不卑不亢
的人
1.初一上冊語文書 綠色蟈蟈
2.綠色蟈蟈分段
3.標題
4.初一下冊語文《綠色蟈蟈》試題及答案
5.2017年七年級語文教案
6.2017七年級上冊語文預習方法以及預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