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學數學論文參考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加深,我國教育機構越來越重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數學論文範文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對小學生的應用題的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掌握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形成一定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展開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應用題的教學不僅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格外關注的一個環節。而如何展開有效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聯絡生活實際,通過活動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小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分離,知識單純的針對問題來講解問題,而新課標要求教師做到讓學生體會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過程,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將數學應用題的講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絡。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教師要善於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鍛鍊解題能力與數學思維。而教師對情境的創設應該為數學思維的培養提供平臺。例如,教師可以在進行“比例相關的應用題”的授課時,可以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說:“同學們都喝過牛奶,但是你們知道怎麼衝牛奶嗎?”然後分別將兩杯用奶粉沖泡的牛奶分別給兩位學生喝下去,會有一位學生說太濃了,另一位則說太淡了,教師可以問:“這是為什麼呢?”就會有學生說:“比例不對”,然後,教師可以給學生髮放道具,讓學生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比例配牛奶,之後,教師可以拿出說明書,發現是需要按照1-8的比例來配比,這樣學生就可以自己配出美味的牛奶。在這樣一種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的積極性都會被調動起來,此時教師就要抓住機會,提出問題“一杯200克的白水,應該加多少奶粉才合適呢?”,學生就會踴躍回答和思考,這樣就引出了比例的概念,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更好。?同時,一節有效率的數學課,應該是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得的過程,學生的體驗有助於學生知識的內化。在進行應用題的學習時,對學生來說,往往藉助直觀的操作活動來理解更加容易,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通過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進行“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應用題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剪一剪,將梯形剪成已經學過的圖形,然後進行面積的計算。讓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獲得解題的直接經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習完“步測”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給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分小組分別去測量學校的跑道的周長、籃球場的長和寬,然後將測到的結果與實際的長度進行比較,看誰的測量最精確。?

  2培養審題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在應用題的解題中,審題時最基礎和關鍵的環節,也是解題的前提。學生只有認真分析題目,理解題意,才能夠根據已知條件找到隱涵條件來提高解題的效率和能力。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將一些冗長而抽象的應用題目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明瞭的表達出來,掌握已知條件和問題。例如,對於這樣一道題目“學校準備為學生髮課本,學校一共有15個班,每個班發144本,同時學校還要留出30本作為備用,請問學校應該需要多少本教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樣的題目進行簡化,簡?化後就是“15個144本教材再加上30本教材,一共有多少本教材?”,這樣簡化過後就只剩下條件以及問題,更加清晰明瞭。第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髮掘隱含條件。在問題中一個字的差別就可能導致數量關係以及解題思路的變化,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多幾倍和是幾倍等,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解題中注意這些細微的差別。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髮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理清思路。例如,題目中的詞語隱含的資料,上旬指10天,學生應該根據上旬來發現10天這一資料。最後,教師要讓學生精準的把握數量關係,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數學教師要善於訓練學生對於數量關係的把握,無論是已知的數量關係還是未知的數量關係,找到未知量與巳知量之間的內在聯絡,這樣就可以輕鬆解題。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為小學數學課堂營造一種活潑積極、生動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和探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探究中獲得樂趣,而不再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要讓學生勤於動手,強化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例如,在活動課“可怕的白色汙染”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實地調査自己家和鄰居家每個月使用的和丟棄的塑料袋的數量,然後推算出學校的所有家庭‘一個月丟掉的白色垃圾的數量,然後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對白色垃圾的看法以及治理的方法。在實踐中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教師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從題目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才會使得學生的解題能力進一步提升,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讓學生創造性地解題。

  3培養解題能力,養成學生數學思路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之所以會感到困難,原因就在於沒有運用有效的策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對題型以及解題方法進行分類和彙總,加以指導,讓學生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解題思路與體系。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有時會出現思維定勢,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轉變思路,讓學生跳出思維的框框,打破思維定式,找到解題的思路。如,在解決"小明在期末考試中語文、數學、英語的平均成績為76分,而當科學成績公佈之後,他的平均成績增加了3分,求小明的科學成績為多少?”這類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變思維,假設小明的科學成績也是76分,那麼四門學科的平均成績還是76分,而實際上平均成績為79分,多出的3分應該分給每一科,即12分,所以,解題的思路就清晰了,76+12=88,這樣小明的科學成績為88分,很容易就計算出來了。學習完之後,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整理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以及各種可能的解題方法,教師也要依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此外,小學數學教師更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路,讓小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對於教學中遇到的應用題要做到讓學生活學活用,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一要讓學生從已知條件人手進行解題,第二要讓學生從問題人手解題。例如,對這樣一道題目“服裝店有衣服240件,一共有2個可以放置12件衣服的展架,問平均每個展架上有多少件衣服?”,其已知條件是240件衣服,2個展架,每個展架可放12件衣服,從巳知條件的角度出發,可以知道這是求展架上如何放置衣服的問題,而從問題的角度出發,就是求平均數的問題,在掌握了已知條件以及__提下,學生碰行計算就會將已知條件作為基礎,將問題作為目標,這樣解題的過程子的數學應用題並不會有多難,只是小學生不能掌握方法和思路所以感覺很困難。只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將解題的策略進行傳授,引導學生整理和歸納解題方法,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再進行應用題的解答時就會感到豁然開朗了。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不僅僅要聯絡生活實際,通過活動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還要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讓學生能夠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養成學生的數學思路和數學化的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掌握解題的祕訣,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運用以往總結的解題的方法和思路來解答問題,找到一條最便捷、最有效的道路。

  小學數學論文範文二:小學數學課堂素質教育

  一、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

  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構成了數學的系統性,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單一接受課本中某一結論、公式,而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匯出這些結論、公式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並積極思索探求,自己發現問題的結論,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對提高他們的數學素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是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部分

  非智力因素,是由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組成的。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1.多鼓勵,培養興趣

  教學中我尤其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挖潛力,教會方法

  教學中,我利用課本中“讀一讀”“想一想”等閱讀教材,教會學生閱讀課本,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課後及時複習,解題時善於用好的解題方法。

  3.善引導,增強毅力

  教學中,從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更要讓學生“會學”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新,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在探索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索的喜悅。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增強其戰勝困難的信念。

  4.重習慣,培養自信

  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行為要求,如按時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作業,預習新課內容,經常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審查學習態度,經常在複習中補缺陷、堵漏洞等。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己,並堅信自己的力量。

  5.重設計,誘發好奇

  設計懸念,引發學生好奇心。懸念可在課始,也可在課尾。課始懸念必須是中心,但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學生會厭煩,精神不集中,就不能引起學生好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尾懸念是下堂課的中心,既打下伏筆,又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

  三、培養學生創造力

  創造力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強化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

  1.一題多解,舉一反三

  創造性思維形成於發散思維之後的收斂思維中,可見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啟迪學生多層次觀察,多角度探索,多途徑獲得。

  2.猜想探索,發現真理

  在教學中,我採用“發現法”教給學生自覺鑽研的方法,引導其發現探索問題的方法。同時出示一些典型的問題並交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學生熟悉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加以點撥,使規律的東西時隱時現,非本質的東西時有時無,構織思維的疑團,激起學生疑問。然後,讓學生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和整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3.標新立異,思維簡縮

  思維簡縮即思維跨越,它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常見形式,在簡縮思維過程中思維迅速摒棄那些非本質、次要的東西,而直接抓住問題的本質,向思維目標大跨度邁進。

  4.巧用構造,勇於創新

  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好的教學方法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心智。構造法解題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難的一種方法,但它卻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強化學生創造力思維的途徑之一。巧妙地運用此法,能使得解題方法最優,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創造性勞動中使思維品質、解決能力更上一層樓。因此,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巧用構造法,引導同學們勇於創新。

  5.注重積累,靈活運用

  在教學中,我們應教育學生注意積累。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學生進行“題海戰術”,而是提倡“少而精”。積累不是積累數學題型,而是積累數學經驗。題目很多,而經驗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教育學生每做完一道題都有意識地回頭看看為什麼這樣做,這種解法與已知條件有什麼關係,自己開始是怎麼想的,是否走了彎路,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回顧是很有價值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第一感覺,日積月累,就能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

  四、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以前上數學課,主要是我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牽著學生鼻子走,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很少。後來我發現這種方法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能力的培養。於是我就轉變了數學觀念,有意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動手、動腦,主動探求,學會知識。另外,加強課堂討論。在課堂討論中改變傳統的、整齊呆板的座次排列,讓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學生之間互相傾聽,互相質疑,互相評價,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造力得到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