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是什麼

  如果有人問你,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是什麼,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說:“霸王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希望你們喜歡。

  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一:霸王龍

  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一種,名字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一,體長12~14米,最長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5噸,頭部1·5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霸王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裡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佈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加廣泛,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也是陸地史上已知的最強的食肉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二: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屬名:Giganotosaurus***的含義是“巨大的南方爬行動物”。南方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南方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前肢很長,前爪最長為56釐米,還可以利用這個長長的前肢和非常尖利的長前爪輔助捕獵。休息時可以用四肢走路。咬合力為8噸以上,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30釐米長。南方巨獸龍作為異特龍的後裔,有個又細又尖又長有強壯的尾巴。南方巨獸龍身高為6米以上,身長為14米左右,體重約為15噸,生存於白堊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至9千5百萬年前,發現地點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

  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三:棘背龍

  棘背龍又名棘龍,它是棘龍亞科存在“衣缽繼承者”的最好的證據。棘背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它高大強壯,戰鬥力不亞於霸王龍。現在描述的棘背龍***Daspletosaurus***一般是指埃及棘龍。它身長19米,重20噸。頭很長,下頜長,牙齒象短劍。它的手臂巨大,且有利爪,並且後腿強壯有力,在短距離內奔跑速度很快,他的每隻腳有三個腳指頭,用來撕開獵物的肌肉。

  世界上最大的四種食肉恐龍四:滑齒龍

  滑齒龍***屬名:Liopleurodon***,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裡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滑齒龍的化石有許多已在德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的侏羅紀地層發現,在當時歐洲是大面積海洋。關於滑齒龍的最大尺寸有些爭議。大多數殘酷滑齒龍的化石顯示它們可長到7到10米。滑齒龍屬有三到四個已承認的種。

  恐龍的滅亡時間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億3500萬年的三疊紀晚期,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末白堊[è] 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恐龍化石在兩億多年前的中生代,許多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它們不斷地分化成各種不同種類的爬行動物,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龜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鱷類,有的變成了今天的蛇類和蜥蜴類,其中還有一類演變成今天遍佈世界各地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所有陸生爬行動物中體格最大的一類,很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那時的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也很容易找

  到。所以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一億多年的時間,但不知什麼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來自中國的古生物學和物理家黎陽2009年在耶魯大學發表的論文引國際古生物學界的轟動,他和他的中國團隊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如此高濃度的銥只有在太空中的隕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據墨西哥灣周圍銥元素含量的精確測定,當時是一顆類似小行星的物質不僅撞擊了地球中美洲地區,還撞破了地殼,致使地球內部岩漿洶湧噴出,撞擊造成的超級火山爆發,從古瑪拉岩石的同位素含量測出此次爆發的威力遠遠高於黃石超級火山最大的能量***普通火山口的直徑也就是是幾百米,而這次被撞擊成的口子直徑超過148千米。***,整個地球被濃濃的火山灰和毒氣所覆蓋,地球上的生物長時間不見陽光和月亮,所以植物無法光合作用,大氣層氧氣含量極低,從大多數恐龍死亡的姿勢來看它們在死亡前都非常地痛苦,這個完全是缺氧的自然反應。綜合這些因素才造成此次生物的大滅絕。以前學術界都是把外來天體撞擊說和火山噴發說分開討論的,但這兩個學術都有相當大的缺陷,外來天體說光是撞擊不足以影響那麼嚴重,時間那麼久,範圍那麼遠***全球性的***,而火山說,地球上的火山活動本身就很多很巨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滅絕,包括黃石超級火山在內,而中國學者黎陽提供的論證方向和證據完美地解答了國際古生物界的長期疑問,兩者的結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滅絕。

  當然,中國劉姓科學家研究發現,恐龍極有可能死於地球引力驟變。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引力突然加重,這一變化對於恐龍這類龐然大物顯然是滅頂之災。引力的加重使這一類生物在運動,血液迴圈,心臟壓力和較高大的植物營養水系的迴圈上處於不利生存的狀態。為了適應突發的環境重力變化,這一時期的動物與生物都在體型與結構上進行進化,這一時期的動植物相對於1億年前變得相對矮小。

  如果按單獨的事件來定論恐龍滅絕的原因,並不能充分說明動植物在體型結構上的共同進化特徵。這一共同的進化特徵並不侷限在任一地域,這就充分說明了共同進化特徵只能是來源與地球引力的加重,這才致使與環境重力對於動植物的限制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