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學前教育論文
全球史觀作為一種伴隨全球化出現的研究世界歷史的新觀點,自其出現以來便得到了迅速關注,它的學科觀念直接或間接滲透到包括比較教育學在內的研究領域,使得比較教育學的學科發展由於新生命力的注入而煥然一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諾亞的實證主義比較教育學
摘要 在比較教育史上,曾經有許多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有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有的對比較教育做出大量的實際研究,寫出了研究著作。同時,比較教育觀,比較教育方法論也出現了不同的流派。比較有代表性的比較教育方法論觀點有1.諾亞的實證主義比較教育學,2﹒埃德蒙·金的文化相對主義比較教育學,3﹒霍姆斯的實用主義比較教育學4﹒施瑞爾的系統功能主義比較教育學。本文擬對諾亞的實證主義比較教育學作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比較教育學的研究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 比較教育 諾亞 實證主義
哈羅德·諾亞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並繼續在英王學院教育系做研究生,是漢斯的學生。此後,他有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從貝雷迪,並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任教授。諾亞於1991年退休,其代表作是與麥克斯·埃克斯坦合著的《比較教育科學探索》。諾亞在60年代比較教育方法論爭論的高潮時期,倡導對比較教育的實證研究,為比較教育研究開闢了新的道路。諾亞的實證主義比較教育理論見解深刻,可操作性強,是指導比較教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論基礎,無論是對世界還是對我國的比較教育研究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 比較教育的性質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諾亞對比較教育的性質的看法。諾亞認為比較教育這個領域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潛力:一是跨國研究教育上爭論問題的特殊價值;二是這個學科領域所提供的作為各學科協作研究的活動場所。前者指的是在不同國家檢驗教育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命題,後者指的是比較教育的問題是社會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問題,而非任何一方的專門問題。在比較教育的研究物件上,諾亞認為:比較教育學一方面植根於於普通教育學,一方面植根於社會科學的更廣泛的領域。前者,主要是解釋教育制度及其組織機構範圍內的各種現象,即教學方法、不同型別的課堂教學、組織結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後者涉及的範圍和資料與社會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重合,即把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二 比較教育的研究程式
諾亞認為:“科學研究的方法不僅是一套程式或方法,而且是建立科學信念的途徑。” 他在比較教育方法論方面的主要貢獻也在於把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程式引進比較教育研究中。他的科學比較教育學的基本研究步驟是:***1***確定問題;***2***建立假說;***3***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標的確定;***4***選擇個案;***5***收集資料;***6***處理資料***7***檢驗假說和解釋結果。以下是對這種研究程式的分析。
1.確定問題和建立假說
諾亞認為研究從確定問題開始。他認為:“對一些相似和不同的事例所引起的好奇心將不可避免地會提出‘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有了問題,就可以建立假說。
在沒有假說的情況下收集資料效率低、浪費大,研究者可能在雜亂無章的資料中漫遊、浪費時間。假說通常是根據研究者所信奉的理論提出的。
2.概念與指標
假說是關於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之間變化關係的一種陳述,它通常用一個概念與其它概念之間的關係來表示。概念是人為的賦予現實世界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一個名稱。為了用經驗資料來驗證假說,就要明確假說中所包含的概念,並儘量用實際能夠測定的指標資料來表示概念,這就是概念的量化。通過把概念轉化為變數,就可以探討一現象的變化如何與另一現象的變化相聯絡。
3.選擇個案與收集資料
建立了假說之後,就要在不同的背景中檢驗該假說。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加普遍化,具有更大的可靠度,選擇的物件國越多越好。然而,世界上國家那麼多,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在每一個國家或民族進行檢驗。因此,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個案。諾亞認為個案的選擇標準有三個:與假說的相關性,對主要外部變數的控制的程度,以及調查研究的經濟性。可見,個案的選擇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假說本身的特點和假說檢驗過程中的方法論考慮,即關於個案的理想選擇;二是實際客觀條件所能提供的可能性。
選擇了個案之後,就可以根據前述的指標收集資料。這裡的關鍵因素是要使指標在不同的個案中具有相同的或等價的意義。
4.資料處理與假說檢驗
收集到這裡後,就可以根據假說要求作適當處理。當一個概念用多個指標來描述時,就有哪一個指標更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加權的問題。有些指標的資料相對來說可靠性較大,權重應該較大。因此,在確定權重方面要做到儘量客觀。諾亞認為,從問題的確定到資料的處理都存在主觀性的因素,而科學方法的特徵就是避免這種主觀性,在難以避免時,要求使這種主觀因素公開化,以便接受公眾的檢查。資料型別不同,相應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有的資料只能加以分類,然後賦予各類以不同的名稱;有的資料可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排序;有的資料可以進行加與減的運算而不能進行乘除。
資料處理之後,就可在不同個案中檢驗所提出的假說。如果在所有個案中假說都成立,則該假說的可靠度增大;如果在有些個案中不成立,那麼就對這些個案進行分析,找出不成立的原因,以便修正假說,提出新的假說。
結語
諾亞倡導在比較教育研究中使用假說檢驗方法,當然,這種方法也是有缺陷的。它的誤用和濫用將會產生消極的效果。正如埃德蒙·金所說的“實證主義的調查研究由於時髦的定量標準更容易被認為是‘科學的’,比較難於定量分析的、更為複雜的東西常常被急於在下一次選舉中獲勝的部長們,或急於通過產生某些驚人的‘結果’而贏得晉升的研究者們拋棄在規則之外。”諾亞只注意到比較教育在教育科學建設中的作用,而忽視了教育哲學和實踐教育學的領域,應該說是片面的。
參考文獻
1.顧明遠 薛理銀《比較教育導論——教育與國家發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2.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3.顧明遠 比較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J].《外國教育動態》1991年第一期
範文二:比較教育學課程論文
【摘要】:義務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域性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同時,我國東西部義務教育地域差異問題也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義務教育 東部教育 西部教育 差異
【正文】:《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至今的20年中,我國積極探索了窮國辦大教育的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由於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義務教育的地區間發展問題日趨顯著。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的情況下,實現東西部義務教育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國東西部義務教育地域差異問題理應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加劇的東西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而且,由於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教育制度等也在轉型之中,且許多方面存在著改革的不對稱現象,導致東西差距還十分突出地反映在社會發展失衡諸方面;東西差距又與長期存在的城鄉差距交織在一起,尤其西部地區農民工在城市生存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困難,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發展失衡現象。較發達的東部***尤其江浙***近幾年改善情況較好,但經濟發展落後的西部地區,仍然還有許多困難難以解決。本文以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實施情況為案例進行討論。
一、政府資源配置的政策、努力與困難
1.政府出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
義務教育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公共產品,都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核心內容,這是毋庸置疑的。根據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孩子都必須在當地政府支援下***當然也就是財政教育經費支援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在實際生活中,中國卻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西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遠離中心城市的農村地區,還沒有真正實現與城市一樣的義務教育。更由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大量農民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而進入城市,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帶著全家和孩子進入城市,這個矛盾便由農村走進城市。現在,這個矛盾隨著三農問題、社會失衡問題的突出,被提到政府工作甚至立法的議事日程,而且,西部地區如農村稅費改革引發的新問題一樣,出現了許多新的困難。
2.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教育資源配置的努力與困難。
由於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教育行政部門對這一政策的可持續性,憂心忡忡。從調研反映出來的情況看,關於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雖然比發達的東部已經晚了好幾年,但仍然困難重重。主要是:
***1***學校總體容量基本飽和,區域性熱點地區學位緊張。
***2***教師編制嚴重不足。
***3***學校辦學經費缺口很大。西部地區辦學經費本來已經十分緊張,在落實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後,面臨的經費困難將更加嚴峻。
***4***學校安全存在隱患。
3.教育行政部門的措施與希望。
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許多建議,主要是:增撥教育經費,增加教師編制,在學校資源嚴重不足尤其民工集中聚居的城郊地區佈局新學,清理整頓城郊出租房、暫住證、假用工合同等。
二、民工子弟學校生存狀況民工子弟學校在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認
同,在實際生活中,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仍然十分艱辛。如何更好的貫徹落實扶持民工子弟學校發展並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政策,這可說是僅次於教育經費籌集的另一個重大問
題。
1.打工子弟學校的作用與貢獻。
一般來說,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對孩子未來的要求比較低,一般是要讓孩子識字,接受比鄉村學校更好的教育,提高謀生能力和就業能力。
2.困難與挑戰:五大難題。
***1***是學校遲遲拿不到“準生證”。有些校長訴苦說,學校總是被告知需要繼續整改,拿批准檔案好象遙遙無望,這一點可以說是所有民工子弟學校遭遇的通病。學校在戰戰兢兢中往前走,合法化程序十分艱辛。
***2***是學校校舍不穩定,不敢搞擴大和基建。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有些學校這些普遍位於城鄉結合部的民工學校隨時面臨拆遷,不敢搞基建,更不敢擴大。校舍不穩定,是幾乎都位於城鄉結合部的民工子弟學校普遍遭遇的第二個問題。
***3***是無序競爭甚至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4***是民工學校多采取租地辦法辦學,抗干擾能力脆弱。民工學校普遍沒辦理徵地、更無撥地,基本採用租地辦法辦學,而租地老闆擅自中止合同、抬高地價的事時有發生。
***5***是學生拿不到教委承認的文憑。不過肖校長告訴說,小學畢業證對民工子女的影響不大,因為繼續升學對小學文憑的要求不嚴格。
三、解決東西部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的思考方興未艾的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這樣好的政策面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民工學校迅速發展?因為需求更大,供不應求。解決東西部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最根本的在兩個方面:一是經費問題,其關鍵又是由哪一級政府來負擔的問題;二是打工子弟學校的發展政策定位,如何真正扶持他們發展,並使他們規範發展、健康發展。
1.西部大開發應實施教育優先,義務教育平等的政策;義務教育經費應由中央財政全額、足額撥款。教育是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品,無論是何種社會制度的國家,每個公民都應享有,義務教育更應平等享有。在我國,西部居民特別是農民享有的水平很低;享有的水平低,人的文化、思想、科技等素質就低,獲取知識的能力,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就低,西部經濟社會就難有良好的發展,而且代代迴圈,難以走出貧窮甚至愚昧落後的困境。由於地方政府財力的巨大差距從而補貼能力的差距,由於個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實際教育水平的差距更加突出。即使在西部較發達的中心城市,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困境及其與東部的差距,也十分驚人。我們可以舉出許多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切切實實的事實,西部人從這些切身感受中深切體會到東西部間在科技、教育、社會保障方面的巨大差距。在中國的現行教育體制下,家庭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家庭收入高的,可以為小孩請家庭教師,可以培養更多的業餘愛好,可以用較高的錢去選校。普通中學辦學舉步維艱,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當然更加困難。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之本,是獲得其他公平的根本保證,西部大開發戰略首先應切實關注教育,真正實現義務教育平等。教育學者楊東平說:“義務教育是為全體兒童提供一種養成國民素質的基礎性教育,是由國家立法予以保證,主要由政府舉辦,強迫性、免費的教育。義務教育中的‘義務’,就是指國家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利的義務,以及對社會所承擔的義務,而不是相反。”
2.調動全社會力量,多渠道發展教育事業;積極扶持打工子弟學校發展,儘快解決“準生證”、合法化、規範化,積極推廣“教育券”等好辦法。第一,限時解決民工子弟學校的“準生證”和學生的畢業證,加快民工學校的“合法化”程序。要正確評價民工子弟學校的貢獻和作用,對他們應真正做到中央有關檔案倡導和強調的扶持、規範而不是限制,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批准可以適當降低條件,並對他們的發展給予切切實實的指導和幫助。第二,推廣浙江率先實行的“教育券”制度,讓各方面的教育事業得到更公平的競爭和資源,從而更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尤其要切實解決民工子弟學校遇到的問題。第三,民工學校使用土地給予特殊政策,政府主動出面對涉及各方進行協調,並制定相關政策。顯然,西部地區不能與財力雄厚的東部相比,教育資源的壓力在城市也不可盲目樂觀,民辦教育資源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發揮重要作用。積極幫助民工子弟學校成長,是西部地區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
3.關注“留守兒童”,讓西部農村走出貧困代際傳遞的惡性迴圈。在關注城市民工子弟學校的同時,更要關注農村教育條件的改善,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生存狀況和貧困的代際傳遞。他們面對的教育條件更差,所在地財力也更加困難,在西部許多地方,基礎教育條件倒退,農村孩子較小年齡輟學甚至輪為童工,已不鮮見,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中央更應加大對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撥款和教育援助。我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高速增長成果,也理應由全體人民,包括西部人民、農村群眾共同分享。它最應該體現的領域便是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更是16大提出的“五個統籌”、科學發展觀、公共服務制度改革、公共產品提供、政府改革的一項核心內容和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要求、基礎和重要職能。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更是打破城鄉差距、東西差距、貧困代際傳遞的利器。具體說來就是要努力加強中央和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資責任,改變中央政府和省級
政府在整個義務教育資金籌集與分配中一般僅佔有較低份額的狀況。所以,必須要建立規範的基礎教育財政逐級轉移支付制度,明確各級政府的基礎教育財政責任。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掌握了較大的財力,應是轉移支付的主體。,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已經逐漸明確,關鍵就在於發揮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的核心作用,大力扶持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為整個教育事業和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全面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國蘭.閔行區均衡發展第二輪校際結對專案啟動. [J]上海教育, 2011
2.陳靜漪.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目標下的經費配置機制研究——機制設計的理論視角.[J]
教育科學, 2008
3.胡伶.校際均衡發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 2009
4.姜淑芝.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思考.[J]吉林教育: 高教, 2009
5.賴俊明.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 2010
6.李秉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校際均衡發展的制度建設.[J] 教育研究, 2005
7.李豔霞.論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誤區.[J]成功, 2009
8.慄玉香.推進義務教育校際間財政均衡的策略.[J] 中國教育學刊, 2009
9.晏興兵.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整合的實踐模式研究.[D]四川師大2010
10.朱靈娥.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研究.[D]華東師大.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