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教育論文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是人生髮展的黃金時期,也是青年形成自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心理健康又是大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教育論文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思考
摘要:在闡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現狀,並指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途徑,以期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
0引言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受到政府、學校和教師等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有關研究也逐漸增多,但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卻顯單薄。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資源整合與開發利用的問題,因此,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研究,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界定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能夠被教育者開發利用,有利於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目的,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心理認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資訊資源等。①物質資源。包括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提供的各種場地、裝置和材料等校內、校外資源。如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諮詢室、心理宣洩室、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場等;校外的專業心理醫院、心理服務機構等。物質資源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②人力資源。主要包括課程教師、心理諮詢人員、心理輔導員、班主任、輔導員、心理資訊員等。人力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核心,其中課程教師又是人力資源的核心。③活動資源。活動資源是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由學生自主參與的有組織的各種校內外心理教育活動和社會心理實踐活動。如團體輔導、朋輩心理輔導、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健康月活動、“心路歷程”活動、心理電影賞析、心理劇表演、社群心理服務活動等。活動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的關鍵。④資訊資源。主要包括各種心理學書籍、各種心理報刊雜誌、心理網路媒體、心理電影電視、心理講座等。資訊資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延伸和補充。
2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合的現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實踐教學資源分散、閒置、浪費等問題,特別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的問題尤為突出。
2.1活動資源缺乏,效果不理想
一是實踐教學計劃方案落實不到位。根據教育部的有關檔案精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開設36個課時,其中實踐學時18個。但有的地方高校只開設了18個理論學時,而沒有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和方案,或者有計劃和方案但由於相應的保障不到位,使得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夠規範,實踐教學的計劃和方案不能有效落實,實踐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斷層和落空。二是活動開展少,效果不佳。由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較緊張,加上多合班上課使班級規模過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體驗課、活動課等往往沒辦法開展,而各種課外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僅開展次數少且多流於形式,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2.2物質資源不足,使用率偏低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相對比較缺乏,且條塊分割、相互封閉,大量的物質資源或用於單一目的或為單一物件所使用。譬如,校外的心理服務機構、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地等多為社會所有;校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的只有幾小間用於心理諮詢的諮詢室,設施簡陋,圖書音像資料缺乏,心理訓練活動場地不足,且大多掛靠在學工處或校團委;學生能力培養基地大多分屬於各專業教學單位;校內的各種素質拓展設施也根據工作性質分佈得較為零散。加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脫節,活動中往往缺乏統籌和協作,各自為政,資源重疊使原本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大大限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功能的發揮。
2.3人力資源分散,利用率不高
一是現有人力資源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各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普遍感覺師資數量不夠、質量不高,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且大多來源於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因其缺乏堅實的心理學理論功底使其工作實效受到影響;學校的其他人員如學科教師、各類管理人員、學生群體等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力度不夠;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課程教師由於歸屬在教學院系,除了上課以外,較少參與實踐環節的工作;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有關人力資源利用率不高,聯絡不密切,即使是已經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之間也缺乏配合與協調。同時,校內以及校內與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之間也沒有形成合力。二是現有人力資源利用存在誤區。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德育化、醫學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化、諮詢化、測驗化等現象比較嚴重,這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2.4資訊資源龐雜,作用有限
一是紙本資源種類有限。學校圖書館、院系圖書室等地可供借閱的有關心理學書籍、心理報刊雜誌種類相對較少,其中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雜誌刊物就更少;二是數字化資源龐雜,作用有限。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但當前網路資源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比較薄弱,網路資源或者沒有全覆蓋;或者專業學科知識的內容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少;又或者缺乏新意和針對性,效果不理想,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2.5開發整合不足,優化程度低
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追求高定位而不顧現實基礎和條件,重物力資源開發輕人力資源開發,重外部資源爭取而不注重內部資源的優化。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存在資源配置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客觀上實踐教學資源稀缺。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形成具有歷史性,但各地方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都不長,自身資源積累有限,供給不足。資源“瓶頸”成為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原因。二是主觀上資源意識淡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及其資源整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地方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而全”的心理以及“本位主義”的思維方式,影響著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的資源配置,致使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得不到科學、統一的規劃建設和實施利用,這是制約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根本原因。
3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整合路徑
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資源整合的基本路徑就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視為一個系統,通過對系統各要素的加工與重組,使之相互聯絡、相互滲透,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整體優化,協調發展,發揮整體最大功能,實現整體最大效益。
3.1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觀是指人們在長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方式和利用程度。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實效不盡人意,固然與實踐教學的資源“瓶頸”有關,但更多與人的資源觀念有關,與在這種資源觀的指導下整合利用了多少資源有關。因此,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資源觀是科學鑑別、合理整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的前提和先導。首先,要堅持以心理科學理論為指導,反對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娛樂化、商業化、虛無化的傾向。其次,要樹立資源效益的觀點。資源永遠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取得實效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支撐,要節約資源,更要善於發現、挖掘、培育和保護資源。最後,要樹立“大教育”的觀點。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置於學校、社會“大教育”環境之中,共建共享,共同構築社會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變學校資源、社會資源為課程資源,建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資源體系,實現師生、校地、校社共同成長,一起發展。
3.2整合優化資源結構,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最佳功能
1***加強高校組織、人力資源整合。要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必須整合學校的各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類人員最大的心理教育功能。一是地方高校應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統籌宣傳部、團委等黨委工作部門以及教務處、學生處、院系等教學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整體規劃、制度建設、管理監督和控制激勵,保證實踐教學資源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各類人員的協調配合,利用現有條件,發揮整體的最大功效。譬如,利用專職教師的專業優勢開展團體輔導;利用專兼職教師資源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利用大學生群體力量,扶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等。通過整合各類人力資源,使其縱橫聯絡形成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地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活動。
2***加強校園心理文化資源整合。校園心理文化活動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性教學資源重要組成部分,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著重大影響。校園心理文化建設要秉承辦學理念,以校園各類活動為載體,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圍;要充分發揮校內外各種人力資源的作用,經常性地組織內容豐富的心理講座,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文化、領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舉辦心理沙龍、心理情景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辦心理健康報、手冊等,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熱愛人生。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在積極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同時,經常關注自我心理狀況,豐富積極的心理體驗,維護自我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3***加強心理網路資源建設。學校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創辦具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網站,開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主頁,設定領導介紹、師資力量、管理機構、實踐基地、活動資訊、成果展示等相關模組,統一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和資訊資源,使其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高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研究綜述[J].新課程研究,2014***12***.
[2]鄧志軍.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整合與應用[J].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005***4***.
大學生教育論文範文二:人文關懷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幫助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體生活中去,增強他們的群體凝聚力和群體歸屬感,對於優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心理健康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已進入全面的轉型時期,在這重要轉型時期,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深入分析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並據此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顯著地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夠有助於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同時立足於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積極地引入人文關懷的概念,要讓學生切實明白“做人為何”“生又為何”的人文教育真諦,要積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人文教育的內涵,鼓勵並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切實提高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這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原因
據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雖然我國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一些突出的心理問題依然存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或有問題者呈上升趨勢,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大半都有過心理問題,或多或少地出現過心理偏執現象,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是造成大學生輟學、自殺等這些不良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概率更為嚴重[1]。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儘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造成當前大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影響
家長是每一個學生的啟蒙教師,為此,學生家長品質的優劣、文化水平層次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當以及家庭環境等眾多因素無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縱觀我國當前的家庭教育現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自身的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極為粗暴,動輒打罵孩子,使得孩子從小就對父母望而生畏,和父母自然也交流甚少,缺乏必要的情感溝通和交流。孩子在家庭成長過程中,往往遭遇到困難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幫助,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也難以得到家長的有效引導和鼓勵,致使這部分學生往往容易遭受更多的“壓抑感”和“委屈感”。
2.學校教育不當
受制於整體的教育環境,我國的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和弊端,片面重視學生的專業素質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國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在一定範圍內還將長期存在,高校教育雖不像中學教育那樣片面追求升學率,但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高校片面注重學生自身的專業素質教育,將學生專業成績的優劣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這勢必會造成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單調,使得很多學生不得不面臨嚴重的升學和就業壓力,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眾多學生存在持續的心理壓力和一定的心理問題。
3.社會不良影響的存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義思潮日益滲透到當前的大學生群體,而大學生群體由於其自身的思想成熟度還不夠穩定,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處在形成和穩定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對社會上各種現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辨認,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色情暴力影視等內容的傳入,對大學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有的學生對這些甚至倍加推崇和模仿,這些來自社會上的負面影響,造成了當前大學生的一些非正常心理,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的“人文”包括出現在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因此,人文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文化素質,即指為人處世的基本素養。一般而言,一個人的人文素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在這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最為重要,人文精神是整個人文素質的最高形態[2]。人文教育對學生內在品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是通過積極有效地傳播人類文化,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內化成人的穩定的基本品格。這些品格包括我們的人格、品質和修養。通過這種品格的內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的言行更加符合社會進步的標準。由此可見,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積極地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和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還體現在它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教育並非簡單意義上的追求完美的人性,而是要通過人文教育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一個順應現代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凸顯出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在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和諧性,積極領悟其中的真諦所在,並用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在現實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矛盾,要積極鼓勵大學生更多地瞭解社會、參與社會,並據此有效探索個人成長髮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契合點,進一步明確並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用以滿足自身自尊和成功的需要,進一步協調好內心的和諧和均衡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人文關懷的策略
1.積極消除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誤區
近年來,關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和相關教育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各院校及相關教育部門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有效地開展了眾多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就當前我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現狀來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著嚴重的失衡性[3]。如有的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沒有產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重視並預以加強,更有甚者,片面地認為,大學生已經成年,其個人的心理品質業已定性。要想切實優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積極地轉變觀念和認知,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事實求是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充分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效地融入相關的人文教育策略,積極地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種誤區,並據此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均衡發展。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
高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機構,如果高校本身不能對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和其自身的心理特點有著充分的認識和把握,那麼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意義。建立大學生的心理檔案能夠更好地體現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的心理檔案一定要依據科學規定的量表,全面描述並反映學生的智力、個性及學習適應性,要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未來的職業潛能有著準確的描述和預測,能夠較為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生心理的各個側面,對學生的評估要堅持從內到外的整體勾畫。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實施科學育人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據,也能為高校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關的心理依據。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對自身的認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從而顯著地幫助他們預防和緩解種種心理問題。
3.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
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往往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衝突。這些壓力和衝突來自多方面,如學業上的不順,感情上的糾葛,人際關係的緊張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這些常常使得大學生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為此,在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據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關懷,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體凝聚力和心理歸屬感。群體心理的有效建立,能夠進一步增強群體對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吸引力。正是因為群體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對群體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4]。學校的任何教育措施,必須要有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使得學生在群體之中建立更為融洽的同學關係。同學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助互愛,對於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心理氛圍有著積極的作用。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幫助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體生活中去,增強他們的群體凝聚力和群體歸屬感,對於優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西部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教育對策研究何瑾;樊富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04-20
2、教育部下發“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思想教育研究200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