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與改革探索論文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兒童教育受到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快速成長成為家長和老師最為關心的問題,他們更加傾向於讓孩子更早接受以後要學習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擠佔了幼兒的遊戲時間,不僅沒有起到正面的積極作用,反而制約了孩子的成長。幼兒教育的 小學化 傾向不符合學前教育發展的具體標準,缺乏科學性及合理性。... 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與改革探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與改革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在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益嚴重。本文通過對鞍山市幼兒教育狀況進行的初步調查,瞭解了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並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改革探索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弊端;改革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幼兒園提前把漢語拼音、漢字書寫、數學運算等小學一年 級的教學內容納入了教學活動中,甚至把幼兒園的學前班辦成了小學預科班。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偏離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弊端十分突出。本文以鞍山市為例,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與改革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

  1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調查

  為了深入研究鞍山市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筆者進行了抽樣調查,此次的調查物件是鞍山市的幼兒教師和家長。以此為樣本總體,採取區域概率抽樣的方式,隨機抽出一個區域,並從中隨機抽取幼兒教師和家長各100名作為樣本來調查。通過調查得知,目前幼兒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幼兒園課程設定凸顯小學化傾向

  鞍山市的大多數私立幼兒園和一部分公立幼兒園中,在課程設定方面都呈現出小學化傾向。雖然藝術、社會、科學領域活動都佔有一定比例,但有65%的課程設定中沒有特色課程,語數外課程設定所佔比重較大,語言、健康兩大領域內容不夠突出,小學課程模式的模仿性較強,失去了幼兒教育課程該有的特殊價值。

  1.2 幼兒教師教學實踐小學化傾向明顯

  在資料調查中發現,鞍山市40%左右的幼兒教師擁有大專以上文憑,有教師資格證的佔70%左右。但有50%以上的幼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採取了課後留作業、課上考試等教學方法,表明幼兒教師組織活動的教學實踐小學化印記明顯,缺乏幼兒教育的專業性,忽視了幼兒學習的特點。

  1.3 幼兒園開辦以小學課程內容為主體的興趣班

  調查結果顯示:鞍山市私立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功利性日益突出。為了搶佔生源,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各幼兒園紛紛開設漢語拼音班、數學啟蒙班、英語會話班等小學內容的興趣班。辦園理念也逐漸轉入為使幼兒以後能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做準備,滿足家長需求,實現家園共贏,導致幼兒園更加傾向於小學化發展。

  2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幼兒教育小學化將導致幼兒升入小學一年級後產生自我滿足心態。這將不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將來的成長。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就硬性地學習了小學的知識,升入一年級後,他將會因為老師所說所講的知識他都知道而不以為然,就會出現教師與學生各做各事的狀況,使他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學前期所儲備的知識畢竟有限 ,等他的這些儲備知識一用完,而他卻並未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這個孩子將來就無法面對更深層次的知識。因此,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弊端是非常突出的。

  2.1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身體發展有害

  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的規範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症狀產生。

  2.2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心理髮展有害

  幼兒期的心理髮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2.3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利

  在幼兒階段所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由於這種做法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2.4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未來學習不利

  由於一些學前班使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教材,其教學內容和小學一年級是重複的。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於重複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當他們升入二年級以後,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一下子不能適應,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學習跟不上的情況都得以產生。

  3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改革模式探索

  廣義的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辦教育,克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這三個教育的意義和特徵,結合當地的教育現狀進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尤其要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齊下,內外兼治,切實有效地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還幼兒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3.1 加強幼兒教育的行政監管

  幼兒教育並不是單純的幼兒園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廣泛的關注、理解與支援,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監管與扶持的職能。政府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為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援;另一方面要給改制幼兒園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兒教育在進行成本核算後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這是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根本。

  3.2 規範幼兒教育的課程設定

  幼兒教育的課程設定、內容選擇都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組織真實的情景教學;根據幼兒真實的需要來設定,增加參與性。在幼兒課程體系中增加專案活動、系統活動、遊戲活動、生活活動及親子活動,以此來豐富課程的內容,促使兒童在適應自己的自然環境中健康發展。同時要樹立整體的、系統的、科學的課程觀,整合幼兒園的課程資源,開發特色課程。

  3.3 注重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

  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關係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培訓,幫助教師踐行以下觀念和行為:一是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幼兒健康的人格、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兒是用“行動”來思考,靠“感官”來學習的。教師要讓幼兒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和嘗試。要使教師能夠真正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和主體性發展,將教學目標與多方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教育行為上避免“小學化”現象。

  3.4 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教育觀念和需求牽制,可以利用幼教專家講座、大眾傳播媒體、家園合作等形式廣泛宣傳幼兒教育的正確理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教態度,從而使家長淡化對幼教的功利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