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微論文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為兒童將來發展提供強健身體,良好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出現,危害到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探微》

  【摘 要】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為兒童將來發展提供強健身體,良好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求幼兒教育應以遊戲為主寓教於樂。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出現,危害到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我們探究其中的原因,尋找解決對策,希望還給幼兒一個美好的童年。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解決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

  1.家長望子成龍心態

  現在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事實恰好相反。很多孩子因為從小學得多學的時間長而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孩子般的天真快樂。“大自然希望兒童在長大以前就要向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在<愛彌爾>中,盧梭認為我們應當順應兒童子自然成長的天性,像園丁一樣精心護理兒童。而許多家長只是一味的讓孩子達成自己的心願,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打著為孩子好的名號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班,使孩子游戲的時間大大被壓縮。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家長的心態使然。

  2.應試教育的波及

  很多家長將幼兒的早期教育看作是對早期智力的開發,注重在知識儲備方面對未來學習的奠基。面對許多小學入學需要考試或面試的情況,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好的小學、中學、高中,最後考上好的大學。這使孩子在學習中就像是在闖關,過了一個關還會有另一個關無窮無盡。而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快樂很少,他們是被動闖關被動學習,這樣被動的學習再一次提前了。而在幼兒時期就出現大量學習文字、算數、英語的現象就是應試教育提前化的表現。

  3.幼兒教師自身專業素養

  在現在很多幼兒教師的學歷只有中專水平甚至是一些沒有學過專業幼兒教育的人員。現今在幼兒園中所教授的課程是有幼兒教師自己定的,很多老師在選取教學素材時不考慮孩子的需要。他們沒有認識到幼兒教育於學齡教育的區別,沒有專業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作支撐所以就以小學的內容來教給幼兒。

  4.幼兒園生源的競爭

  近年來隨著孩子的數量越來越多政府允許個體辦幼兒園,而這些幼兒園面臨著越來越多大的競爭壓力。一些幼兒園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為了迎合家長的錯誤需求,得到社會所謂的良好口碑,推出特色、定向教學方案。很多幼兒園引進了小學的學習內容,在幼兒教育的同時滲透了大量小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幼兒園教授的小學知識越多家長覺得這個幼兒園越好,家長越會把孩子送向這樣的幼兒園。這樣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惡性迴圈,是幼兒教育小學化越來越嚴重。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損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兒童不可能像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的坐著認真聽講。如果孩子在幼兒階段就學習了小學的內容,那麼他在剛上小學的時候學習就沒有積極性因為現在教的知識他們已經學過了。他們會走神會亂動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而且學齡前的孩子天真爛漫,他們對世界的人是和大人是不同的。他們富有創造力,能把一件普通的事物聯想出千奇百怪的新事物。而幼兒教育小學化超前傳授知識,等於提前給孩子加壓這樣將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使他們的思維定勢。

  2.抹殺了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

  在這一時期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還很脆弱。長時間的坐在椅子上寫字、看書對幼兒的脊椎和視力都有較大的損害。在這一階段孩子處於前認知階段,現在學習小學的課本知識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幼兒教育‘小學化’剝奪了幼兒遊戲和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就剝奪了幼兒大腦神經元受到豐富刺激的機會,阻礙了神經元和突觸的生長形成,進而阻礙了幼兒大腦發育。”這樣使孩子的興趣降低,致使幼兒產生緊張焦慮的心情,甚是有些愛玩愛跳的孩子變得像小大人似的,全無陽光、活潑可談。

  三、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1.進行家長教育,改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知

  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和直接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直接的聯絡。因此增強家長的正確教育知識,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普及幼兒教育的科學方法,讓人們以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觀點看待學前教育。使家長了解到過早學習小學知識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而幼兒教育就是養成教育,包括行為習慣、性格品質等等而不是功利化的即時教育。幼兒教育對孩子將來的習慣,行為,性格等都有重要影響。幼兒教育重在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打基礎,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而不是提前積累書本知識進行考試做準備的。

  2.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老師要明白兒童要學些什麼和怎樣學,而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師不明白兒童想學什麼應學什麼而是一味的方便自己的教學。孩子對他周圍世界的動物、植物、天文、地理、音樂、美術都很感興趣,所以幼兒教師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來不斷完善自身使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講,講的符合孩子們的喜好。幼兒園的教師要緊密結合綱要中的內容進行教學。教育部門還應對教師進行培訓,理解綱要的真正意義並向優秀教師學習經驗等等。

  3.加強對幼兒園教育的監管

  各級幼兒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不定期對幼兒園進行調研考察。一旦發現幼兒園教育存在小學化的現象一定要監督其改正。在國家教育部《綱要》明確規定:教育必須“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使幼兒教師不斷完善自身提高專業素養。同時也要監督幼兒園的辦園思想。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爾[M],2008-1-1第15次印刷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P].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朱迪.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

  [4]金日勳.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

  作者簡介:

  張春穎,女,北京人,福建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在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