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理論論文的精選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論加強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近幾年國內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迅猛,但真正結合本土文化、注重地域風情的設計不多。許多設計為了體現文化將一些傳統裝飾要素盲目堆砌,簡單從事,沒有從學理和學脈中深入推敲,斷章取義,完全背離了審美傳統。 在把傳統裝飾要素運用於現代環境藝術創作中的時候,我們運用符號化的途徑,在形象上對其簡化、變形、抽象;在材質上代之新的材料,新的工藝和質感;在空間上對其重新打散組合,使原有的傳統裝飾元素保留某些本質特徵,變成了新的視覺符號系統。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覆蓋面極寬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在現代環境設計中,只有準確掌握傳統裝飾要素的人文特徵,理解傳統裝飾要素延續的內涵,才能從傳統的延續中創作出符合現代人文環境的作品。

  一、什麼是中國傳統元素

  凡是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並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均可被視為“中國傳統元素”。現在我們一般所說的中國傳統元素,通常是指運用在建築、服裝、繪畫之類上的一些意象。不僅如此,講究對立統一、中庸和諧的儒家思想及講究無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國文化區別其它文化的地方,也屬於中國傳統元素範疇。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範疇以及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面臨的現狀

  ***一***西方強勢文化的設計模式左右了中國設計界:現代的很多中國設計師及學者認為傳統的風水學是迷信的,予以否定,導致中國在此領域理論呈現空白狀態,使得西方現代設計理念的引入成為必然。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我們這樣一個文明古國在當代卻很少有屬於自身本土文明繁衍出來的建築環境概念和形式。對於西方的盲目崇拜,使得現在在中國隨處可見“混血兒”的誕生,處於一個“國人食之無味,洋人見之可笑”的尷尬境地。很多各有特色的古城鎮、文化遺蹟,在歷史的風吹雨打中逐漸褪色,喪失了原有的特點,而且逐漸被無情的建設之手把它們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城市建設千篇一律,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徵。

  ***二***傳統的設計思維遭到現代文明的隔離:在我國,很多真正意義上儲存了中國傳統建築環境設計思維與實踐的案例,都大多集中在偏僻的鄉村,還較多保持著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徵。比如,安徽皖南“桃花源里人家”的巨集村、西遞等村,那裡的古民居建築以及外部環境,就是中國傳統建築環境設計思維和實踐的代表。而隨著媒體傳播的發展和西方設計理念的侵入,中國鄉土建築遺留著那種自給自足的空間結構,與“天人合一”的人和環境和諧共處的態勢正在日漸喪失。

  三、加強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一***對傳統建築文化進行發揚和轉化。將傳統建築完全功能型、自發式的形式上升為概念化的,融入審美取向的和形式結構的藝術與功能並重,主動形式的形式語言。使當代建築既含有傳統建築的某些特徵,又要保持與其距離,表現出創造性。吸收傳統建築的就地取材的特點,儘量採集運輸便利的材料作為建築和營造環境的原料和裝飾元素。包括使設計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完成建築的實用功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做到環保、節能、迴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傳統文化印記的設計更容易讓人接受,產生共鳴。在當前追求高效、簡潔、快速生活節奏的生存方式中,在傳統積留的生存經驗記憶中選取與之對應的設計元素,是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時尚感的情況下追溯記憶,幻想與迴歸久違的自然,完成一種感覺上的精神釋放與安逸。

  ***二***推陳出新,設計應具有強烈時代感。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場所的合理創意和環境的適性整合,創造出一個即合乎自然發展規律,又合乎人文歷史發展規律的,具有較高品質的生存空間。

  鑑於此,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應該走一條既適合我們自己國情,同時又跟隨時代潮流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設計之路。創作適合和展現中國本土的民族性的作品。傳統元素要與現代環境設計合理結合,應該是傳統精髓的精神核心在設計中的自然反映,並非生硬的照搬傳統風格元素。所以設計的傳統文化靈感更主要的是契合居住者內心深處的深層次心理需求,是對民族文化理解後的自然情感流露。

  色彩思維對陶瓷藝術的影響初探

  一、 色彩在陶瓷藝術中的運用

  色彩在陶瓷藝術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藝術品市場鼎盛的時代,要使個人的藝術作品具有明顯風格特徵、情感,這都離不開色彩的運用。

  ***一***在色彩使用中的點面對比

  平時我們從大部分藝術品中,是有會有非常集中的重顏色,以及大面積的留白,凸顯了整個畫面的主題,這既是點與面的結合,又是大與小的對比。

  ***二***在色彩使用中的雅俗對比

  所說的色彩中的俗,是用髒亂和無序的顏色表現在畫面上,實際上獨具匠心,一些西方油畫很關於這種表現――即現代抽象藝術。近年這種構圖手法也被廣泛運用到陶瓷藝術品的創作中,一般主要是為了象徵性地揭示主題,或者是烘托主題,例如著名陶瓷藝術家寧鋼的作品《紅梅花兒開》、《魚戲蓮塘》、《秋天交響曲》均採用了此種色彩運用手法。

  ***三***在色彩使用中的深淺對比

  這在陶瓷藝術的運用上,同樣是重要的色彩再現手法之一。深淺對比,是指在設計用色上深淺兩種顏色同時巧妙地出現在一種畫面上,而產生出類比較協調的視角效果。這種深淺對比,往往是用輕淡素雅的底色上襯托出凝重深沉的主題圖案,或在凝重深沉的主題圖案中***多以色塊圖案為重***。

  ***四***在色彩使用的反差對比

  這種反差對比實質上是由多種色素自身的不同而相互間形成的反差效果。這種反差效果通常表現方法是:明暗的反差***或叫陰陽的反差***;冷暖反差;動靜的反差。

  二、色彩思維對陶瓷藝術的影響

  據科學研究表明,人在觀察物體時,最初的20秒內,色彩感覺佔80%,而其造型只佔20%;兩分鐘後,色彩佔60%,造型佔40%;五分鐘後,各佔一半。而從美籍德國心理學家、藝術理論家阿恩海姆的諸多論著我們中可以看到, 他之所以研究視覺思維, 正是因為人們長期以來對感知覺與思維、 感性與理性, 進而延伸為對藝術與科學的割裂,造成了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礙, 故而有意於填補因這種割裂而形成的鴻溝。在他看來, 當藝術家們在運用視知覺進行藝術實踐時, 其實也就是在這種知覺活動中進行著對事物的理解、 選擇、 概括和抽象。而當科學家們在進行科學創造時, 同樣也是在其科學思維或科學的理性活動中, 有效地運用著自己的視覺意象。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在賦予藝術陶瓷色彩裝飾時,尤其要注意色彩對人的視覺思維的影響,不同的物質功能、器型、材質進行適當的色彩裝飾,它並不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色彩堆疊,而是藝術家的精神產物,使觀者能夠感受到它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以熊星、方黎波先生的《百荷圖》為例,以青白色底釉襯托畫面,硃紅、翠綠、碧綠、墨綠、青白、微白,深淺、濃淡色差的對比使整個畫面淡雅而又絢麗。葉與水,花蕾與花, 顏色本來相近,藝術家巧妙的抓住細微的差別進行區分,展現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在這幅陶瓷藝術作品中,藝術家巧妙的利用色彩的層層變化避免靜態的呈現畫面, 而是進行動態的顯示。使觀者觀看時荷葉隨風擺,朱蕾含苞放。更妙的是詩人運用意向的象徵手法竟然讓池中的花苞開口說話: 百花齊放慶和諧,整個畫面濃淡得宜的同時又不乏色彩的突前奪人眼球,卻整體觀感和諧異常。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色彩視覺不是對元素的機械複製, 而是對有意義的整體結構式樣的把握, 在知覺對客觀事物的把握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心理意象,而這種心理意象在我們的思維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色彩思維在人的審美中起到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越來越高,在保留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充分發揮色彩的服務功能,陶瓷藝術才能夠走的更遠,得到更大的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