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理論的論文精選

  下面是關於藝術理論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淺談在藝術設計中使用雲南民間工藝藝術

  一、前言

  我國的民間工藝,品類繁多,而且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在設計中,如果能夠可以很好的借鑑這些工藝,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指導設計,另一方面能很好的發揚我中華民族之特色。同時,對於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也大有裨益。民間工藝是造型藝術。不論任何一種工藝品種,任何一套工藝技法,首先考慮造型的設計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造型設計方案.再高的技法也無處實施,工藝品也不可能產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種民族。其中,居住在雲南省境內的民族種類就達26種之多。雲南各族人民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沉積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而云南民族民間工藝就是這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中的一朵奇葩。風格獨特、豐富多彩、燦爛耀眼的雲南民族民間工藝是雲南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為了適應自然、氣候等方面條件,使勞動工具實用而又美觀,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獲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而不斷摸索和創作出來的一門藝術。雲南民族民間工藝是美學與生活的結合,是藝術與技術的相互協調。它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與人的衣、食、住、行、用息息相關,是實用與審美的完美統一。

  二、雲南民間藝術

  我國的民間藝術,確以其獨特的造型震驚中外藝術界。理論家們或稱其造型奇特、古樸稚拙或贊其造型質樸、渾厚大方。現代更有人用新的名詞術語說其造型是我們中國的立體派、野獸派、現代藝術等等。說它古樸也好,現代也罷,我國民間的造型藝術,確以其獨特的面貌與風格屹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也確實存在著一套完整的、獨特的造型體系和創作規律。它們都是作者主觀精神的顯化,是為“意”造象,是屬中國傳統的“意象造型體系”,是每個人按照自己的審美情趣、情感意願、理想追求去立象造型。所以雖然都是同一品種,同是剪紙工藝,張三和李四所剪出的獅子也不會一樣。民間有句俗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區的民俗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陝西和山東的剪紙獅子形象也絕不會是―樣的。每個人的情趣的不同,這是形成造型風格各異的主觀因素。

  當你要塑造某一種形象時,不要被這―客觀物象的表面形狀牽著鼻子走。要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要塑造這一形象.當你面對這―客觀物象時有什麼感受,要緊緊依據你的真實的感覺去取捨變化,直至能把你的感覺和感受能充分地表現出來為止。這是民間藝術造型的基本準則。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直接接觸到的藝術,實際上是一個個生動、具體、感性、個別的藝術作品,而不是一般的藝術。大家閱讀薩克雷的《名利場》或巴金的《家》、《春》、《秋》,品味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或凡高的《向日葵》,這些都是一個個具體、個別的藝術作品。可以這麼說,藝術都是以個別的形式存在的。然而,唯物辯證法指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也就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但這種普遍存在的矛盾又不能脫離它的特殊性而存在,一般寓於個別當中,共性存在於個性之內。藝術當然也不例外。藝術與世界上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既存在著個別,也存在著一般。藝術的一般就寓於藝術的個別存在之中,它就是藝術的一般本質、一般規律,是藝術內在的、必然的聯絡。它不是以感性具體的形式直接地、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而是隱蔽地、間接地存在於藝術的感性現象的背後,需要人們抽象的思維、理性的認識才能把握得到。可以說,在藝術的世界,沒有脫離個別而存在的一般,也沒有不蘊含一般的個別。

  在雲南各民族的社會生活中民間美術非常豐富,許多民族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卻有自己的民間美術,它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年節時令、宗教活動、禮樂儀式,這些工藝美術品既是凝聚、團結本民族的文化物質體現,也寄託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他們很善於利用工藝美術的手段美化自己的生活,用美術造型形象地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三、吞口、瓦貓――繪畫面具和雕塑中雲南民宅的守護者

  從前在昆明的街頭巷尾,往往可以見到民宅的大門上懸掛著色彩斑斕繪著虎頭的木瓢,特別是門迎街巷或某種不吉的方位的大門以避邪崇。這種木瓢畫通稱為“吞口”。其造型是怒目圓睜,大張其口,口中銜有寶劍或八卦。色彩多為白、紅、黑、黃等色,造型誇張,神態猙獰、詭異,多為巫師繪製並經過一定的開光儀式“付予了神性”以後方才懸掛的,其造型因繪製者的不同而各有差異,有的粗獷、有的細緻,但製作態度是嚴肅的,造型萬變不離其宗:體現虎頭的鎮宅功能是其主旨***在楚雄地區一般是用半個葫蘆的凸面來繪製***。這種民間的美術作品是和彝族虎的圖騰崇拜有關,這種懸掛吞的習俗甚至影響到昆明地區的漢族、白族。可惜它們在十年浩劫和破四舊的火光中基本上蕩然無存,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吞,大多已失去其原來的文化含義而成為一種單純的工藝商品,這是一種進步,但與民族民間的吞的原來文化意義有了很大差距。

  雲南許多地方的彝、白、漢族民居屋頂或大門樓上常常放置一支呲牙咧嘴張咆哮作咄咄逼人之狀的陶虎,它的空腹為主人“吞金屯銀、招財進寶”,它的大嘴為主人鎮宅驅邪。由於在民間藝人手上這陶虎的造型往往與筒瓦結合,有的虎身就是用簡瓦來加工的,並且造型誇張變型――是民間藝人意象中之“猛虎”,而不是真實之虎的模寫,因此造型上“塑虎不成反類貓”,故民間一般稱之為“瓦貓”。在藝人和群眾的意象中它是招財進寶的神獸,對危害主人家宅的一切精靈鬼怪是凶猛無比的神虎,而對主人卻是忠實、溫順、可愛而略帶稚氣的“貓”。雲南各地的瓦貓造型差別不大:一般頭部是一圓型平面,在上面粘上用小泥球作的怒目圓睜的眼睛,小三角形泥柱做成的鼻子,再在鼻下開一條縫、按上兩顆獠牙就成了咆哮的虎。如若裝上兩支尖耳,背後豎立一條泥條是為高翹的虎尾,造型有些像古代中原地區的鎮墓獸。但其造型更稚拙簡練、樸實,這可以說是雲南一般瓦貓的一種基本程式。

  四、結論

  任何民族使用的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居住的生活環境,既受一定自然環境的影晌,又與一定的社會環境相關聯,是一定社會歷史時期該民族傳統文化的產物。雖然每個民族在藝術方面並非都能自成各自的體系,但都具有獨特藝術風格,而云南民族民間工藝是使其風格以具體形式出現的表現方式,也是形成特色的重要方面。雲南民族民間工藝在設計實踐和研究工作應該得到重視,要從多方面入手。發掘其潛能,將人文、科技、環保等主題融入設計中,更多的傳達出設計師對社會的關注和對美的追求。深入研究雲南民族民間工藝對於豐富設計內容、提高雲南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度、促使傳統工藝的多元化發展、有利於新產品的開發、有利於雲南民族民間工藝的傳承等具有積極意義。

  就藝術的自然體系而言,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東方和西方,並不存在一個共同適用的統一模式,而是各有各的獨特體系。這是由於藝術的自然體系不能超越具體的藝術種類現象,不能捨棄藝術存在的特有面貌。而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包括它的種類和體裁的系統,都有各種民族獨特的發展道路與存在面貌。因此,藝術的自然體系必將烙上一定的民族生活與藝術的特殊印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藝術的自然分類體系具有民族性的特點。

  對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新認知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meaning,nature and cognition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sports works of art,the paper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teaching of domestic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which initiatively turns “the passing on and learning of skills” of sports performance??based teaching into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of people??based teaching,so as to improve its effect of “teaching technology to teach people”.

  Key words: the passing on and learning of skill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the sports works of art

  當今,國內有許多中小學生為何“愛體育,但不願上體育課”?為何體育藝術表演市場上座率不高,效益偏低?為何教育部官員說“有許多體育專業畢業生,由於缺少人文素質,導致他們上體育課不像體育人,不上體育課像體育人……”產生其問題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國家“體育工作母機”――高等體育專業的教學缺少人文性和藝術性,尚未將一些與藝術相關的體育專案視為藝術作品進行多方位的文化探索,以致培養的各類體育人才缺少人文素質,從而導致體育實踐教學的文化感召力和藝術感染力欠佳。因此,研究體育藝術作品內容,對於促進高等體育專業的教學由“技能傳習”向“文化傳承”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提出,對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認知共包括三個內容,即對體育藝術作品的價值、體育藝術作品的本質和體育藝術作品分類的認識。

  1 認知體育藝術作品的價值

  過去,國內體育專業忽視對體育藝術作品的深入研究,以致其實踐教學缺少藝術的文化含量,甚者缺少思想性和教育性。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不僅提出教育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而且還指出高等教育不僅要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個中心的任務,還要肩負“文化傳承”的重任。這是國家針對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欠佳,文化傳承薄弱等問題提出來的新課題,它也預示著高等教育的教改將發生明顯的變化。高等體育專業的教改,必須要適應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要主動變革以運動成績為中心的“技能傳習”為以人為本的“文化傳承”,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因為高等體育專業是培養國家各類體育人才的“工作母機”,因而在其教學中,增加藝術的文化含量,並滲透濃厚的人文精神,有助於提高其育人的效果,以求抵制各種體育異化現象的產生。實踐證明,在高等體育專業的教學中,這種富有藝術及人文精神的文化滲透越深刻、越全面、越長久,其育人的實際效果就越好,從而促使體育人才的行為就越文明,就越有影響力和震撼力,否則不然,甚者導致體育工作者的素質下降。最近,復旦大學張汝倫教授說,當今,中國高等教育為何缺一流的大師,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一流的文化,“文化的衰落歸根結底表現為人的素質的下降。一種文化鼎盛時期,總是人才輩出,而到了衰退期,就每況愈下,出不了一流的人物”。[1]可見,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素質的象徵,又是其面向世界競爭的“資本”。因此,在國內高等體育專業全面認知體育藝術作品,是歷史賦予我們傳承人類先進文化的責任。這對於促進國家高等體育專業的教學由“技能傳習”轉向“文化傳承”,努力培養各類優秀體育專業人才,建設體育強國具有重要的價值。

  2 認知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本質

  體育藝術作品內容是人創造與體育有關的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統一。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內涵與形式是不可分的,其內涵是靈魂,形式是載體。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內涵,揭示體育作品的“價值理性”;其形式揭示其“工具理性”,二者不可分割。尤其是,體育作品的內涵是其“核心價值”所在,是其終極關懷嚮往的精神家園。它揭示體育藝術作品內容具有高雅的情感、強烈的震撼和深刻育人的價值理性。體育作品內容的形式具有藝術的動感、健身、奪標的工具理性。其中,“高雅的藝術情感、育人性的健身和奪標”是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本質。低水平的體育作品的賞析,重觀物,輕觀人,是一種“近視”;高水平的體育藝術作品欣賞,是通過觀物,去深刻觀人。其中,觀人就是欣賞體育藝術作品的內涵,即“透視”其人文精神。高水平體育藝術作品的內涵滲透著一種強烈的人文精神,能使人感恩或震撼,或更熱愛生活,或更珍愛生命和健康。例如,申雪和趙巨集博的雙人花樣滑冰,表演出高超的冰上技藝,並不完全在於“形式”,而是“內涵”與“形式”的統一,其中的“內涵”是高雅的情感、動感、執著、創新、拼搏的精神。這就是體育藝術作品內容“本質”的反映。近來,國內藝術“作品”能產生“廉價的笑聲”,競技體育能產生“審美的疲勞”,就是我們在體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重“形式”,輕“內涵”的結果。當前,國內體育藝術性的教學、訓練和競賽,重形式,輕內涵,以致國內體育藝術表演賽場異化現象屢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僅重視開發體育藝術作品的外在的“形式”,忽視其內在的文化“內涵”,失去了終極關懷,模糊了體育藝術作品的核心價值,以致我們培養的體育人才缺少理想,缺少超越,缺少神聖等人文素質。實踐證明,重視體育藝術作品外在“形式”的教學,只能是“技能傳習”,重視其內涵與形式統一的教學,才能稱其謂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統一的“文化傳承”。這是未來國內體育專業教改的方向。著名藝術家北京大學彭吉象先生在《藝術概論》中指出,“從藝術作品構成來看,它既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又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2]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形成,既象徵著體育藝術家富有人文思想的創作活動的完成,又標誌著人們對其作品鑑賞的開始。體育藝術作品內容是一種文化符號,對於影響人和教育人有特殊的意義。美國學者約翰•耶馬在《世界的美國化》一文中說:“美國的真正‘武器’是好萊塢的電影業、麥迪遜大街的形象設計和馬特爾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的生產線。……這是使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美國化的重要因素”。可見,藝術作品具有強大的輻射力、滋生力和穿透力,是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長期以來,國內體育專業忽視對體育藝術作品的思想性、滲透性的探索,以致其教學枯燥乏味,文化含量較低,缺少吸引力和震撼力。因此,當前在高等體育專業的教學中,要注重其文化的“內涵”與“形式”的統一,要研究每個運動專案的“核心價值”,為探索其外在“形式”的“核心技術”,培養一批“人文厚實,技術精良”[3],並能抵禦各種物質誘惑的各類體育人才奠基。這一改革,對於積極促進國內體育專業教學由“技能傳習”,轉向“文化傳承”,努力提高中小學體育課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從而增加體育賽場的藝術觀賞性,減少國家競技體育的“審美疲勞”都具有重要意義。

  3 認知體育藝術作品內容的分類

  過去,體育藝術作品分類往往根據一般藝術作品分類的方法,將其分為動態和靜態的兩種。本文結合體育特點,將體育藝術作品的內容分為三大類:一是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二是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三是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研究體育藝術作品的分類,對於增加體育專業教學的文化含量具有重要意義。

  3.1 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 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包括:具有觀賞性的運動技術,以及以體育為題材的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等。這種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可給人帶來瞬間、動感、直接的藝術激情和享受。過去,國內體育專業教學與訓練重名次,輕藝術和表演,培養了一批“皺緊眉梢,咬緊牙關,握緊拳頭”的所謂冠軍。實踐證明,在其教學與訓練中,增加動態的肢體美、表情美、音樂旋律之美,效果會更好。例如,1995年吉林體育學院運動系學生陳露,在日本舉行的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上,她優美的滑行技巧和非凡的表現力,僅用幾分鐘的時間就將東方文化的“和諧”之美與西方宮廷舞蹈的“高雅”之美融合,不僅奪得了冠軍,而且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穿透力,震撼了中外在場的觀眾。

  3.2 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 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有:體育的繪畫、雕塑、建築等。這種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可給人帶來寧靜、深沉、意義深遠的藝術享受。例如,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的身體、動勢和力量的“靜態之美”,歷經千年,至今視之,令人震撼,可謂千古的絕唱。恰如潘魯生先生在《力量之美――第七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評述》中所指出的:“以美術的力量表現體育的力量是一個永久的題目……體育以運動彰顯生命的活力,美術憑藉造型塑造永恆的瞬間,二者分別從體質和精神層面關照生命的發展,在以各自的方式參與現代人類生存的程序。”因此,體育與藝術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頗有前景。

  3.3 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 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和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雖然功能不同,但二者結合,能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例如,體育書畫和雕塑等靜態藝術作品,能傳體育之神;體育的動態藝術作品,能輸出動感和激情。可見,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不僅能使人真正“享受體育”,而且還能提高體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增加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和諧發展。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是對體育文化的昇華,是一種普世性的文明。

  中國的太極拳運動和印度的瑜伽養生運動,就是一種動靜結合,具有藝術性的體育文化作品。它們象徵著東方體育文化之文明。當今,東西方動靜結合的文化之美,已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1974年,85歲高齡的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與日本著名公明黨創始人池田大作,就人類歷史命運問題,在倫敦進行了長達十天的討論。討論記錄《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的對話》。 湯因比認為:西方文明的優點在於不斷地發明、創造、追求、向外擴張,是“動”的文化。中國文明的優點在於和平,就好像長城,處於守勢,平穩、調和,是“靜”的文化。他寄希望於東西方“靜”與“動”的文明結合,特別是中華“靜”的文明,對於促進人類社會面向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研究動靜結合的文化,尤其彰顯“靜”的文化魅力,對於緩解因“快”和“動”的文化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的諸多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深入研究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是人類體育文明的嚮往。

  例如,世紀之交,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標誌物――“靈動的五環幻化的太極圖”,就是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據有關權威專家介紹,2001年前,多個申辦2008年奧運會城市同時推出了申奧標誌,其中以北京的太極人形最大膽,也最富民族特色。它的大膽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扯動了五環這個神聖之物,迄今為止還鮮見這種表達方式;二是從嚴格的西方文化意義講,太極拳不屬於“Sports”範疇,它不是競技專案,更與奧運會的“更快、更高、更強”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它卻是一個大獲成功的圖案。其原因是它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質。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一個拳種,形成於明、清兩代。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養生健身文化中從來就有兩種主張,一派主動,一派主靜。主動派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剛以動,故壯”。主靜派認為通過清靜養生、精神修煉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使得兩種流派都得以保留,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品格又將這兩種思想得以融合,於是便形成了這種似動非動,似靜非靜的體育藝術作品。其中,動如行雲流水,靜又連綿不斷的低慢節奏更符合中國靜態性文化的發展特徵。因此,無論走到世界何方,一眼就能辨認出太極拳文化藝術圖,認定它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一奧運五環變形的過程中,還滲透進了“中國結”的意念。中國是最早形成結繩記事的國度,在甲骨文字、鐘鼎文字問世之前的漫長時代,結繩記事的形式表達中華文明。在農業文明時代,人們更是用繩索作為主要連線工具,發展了它的功能,也形成了以繩索為原料的藝術品,用一根彩繩盤結出各種各樣對稱性的圖案,成為紐袢、頭飾,稱為“盤纏”,最為典型的就是“中國結”。這是一件充滿智慧和技巧的作品。這就使北京申奧標誌變得更富有韌性,更強調一以貫之的品格,表達了北京對申奧成功志在必得的決心。[4]

  4 結 論

  1***認知體育藝術作品內容,對於增加高等體育專業教學的文化含量,提高其育人的效果,為建設體育強國培養各類“人文厚實,技術精良”的體育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時代賦予高等體育專業的重要使命。

  2***體育藝術作品內容是人創造與體育有關的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統一。它的內涵與形式是不可分的,其內涵是靈魂,形式是載體,前者是體育藝術作品的“核心價值”所在,後者是其“核心技術”所在,二者合一是促進國內體育專業教學由“技能傳習”向“文化傳承”轉變具有重要價值。

  3***體育藝術作品的內容分為三大類:一是動態的體育藝術作品,二是靜態的體育藝術作品,三是動靜結合的體育藝術作品。其中,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昇華”,再者是“綜合”。三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