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教學反思
物理學上的壓力,是指發生在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氣體對於固體和液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體對於固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關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後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鬆,能從興趣出發,敢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製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為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例項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篇二
是一堂《壓強》的複習課。《壓強》這一章共有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和流體壓強三部分組成。對於初三第一輪複習的具體情況,這節複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知識兼顧全面複習,始終以壓強的概念貫穿整節課,以之為主線,把各部分知識緊緊聯絡在一起,並結合生產生活中的例項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課堂反饋,用以來達到提高複習教學的效果。在這節複習課中:
1.成功運用了多媒體,有效的進行了物理與資訊科技課程的整合
在這節複習課中,我將平時的Powerpoint演示課件改成Prontpage的網路課件,讓學生以上網的形式在網上自由瀏覽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由於是複習課,可以放手讓學生複習自己薄弱的部分,這樣既節約了大量的課堂演示時間,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將整個複習的知識網路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間充裕的學生還可以點選瀏覽相關的知識連結,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壓強知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有效利用了物理與資訊科技課程的整合。
2.設計與生產生活有關的Flash動畫,讓學生從實踐中複習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
在複習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過程中,我選用了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例如,鋒利的刀口、鐵軌鋪枕木、駱駝的腳掌比較大等等例項,以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討論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知曉了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使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5篇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5篇3.尋求實際與知識點的有效結合
在複習到氣體流速與壓強的關係時,我在網上搜尋並截取了一段關於龍捲風的視訊,讓學生親眼見識到了龍捲風的威力。讓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這是空氣流速與壓強的關係,從而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進一步連結到飛機的外型與升力的關係。
4.設計有答案提示的反饋練習
在本節課最後,我精心挑選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這些習題都是當學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後會給出詳細的分析是對還是錯,完全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己把握複習的深度。
在這節複習課中,學生充分體會了物理與資訊科技課程整合的實效性,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網路教學中考慮到知識應用和連結的問題,卻忽視了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互相結合,使學生課堂更加有效而豐富多彩。
篇三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於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 ,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裡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裡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後,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 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後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