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

  力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學習內容,那麼關於物理第七章力的知識點你掌握了多少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人也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彈力是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並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繩的拉力、重物的壓力、支援物的支援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彈力的產生條件:兩個物體直接接觸並相互擠壓。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彈性強弱和形變數的大小有關。壓力、拉力、支援力等都是彈力,彈力的方向:跟受力物體的形變方向一致。例如,壓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體內部;拉力方向:沿著繩子的伸長方向;支援力方向:跟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且向上。

  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力的測量

  用途: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標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

  注意事項:A.所測力的方向要與彈簧測力計中彈簧的伸長方向一致;B.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C.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製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作“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物理第七章力知識點:“失重”與“超重”

  地球周圍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這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造成的。如果物體在空中只受重力的作用,則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會做自由落體運動——豎直地,愈來愈快地落向地面。

  在用彈簧測力計稱物重時,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對支援它使之不下落的彈簧測力計有一個力的作用,彈簧伸長了。由於這個力的大小與重力相等,所以我們讀出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於物體重力的大小。

  但是,如果你放了手,彈簧測力計和物體在重力作用下都自由下落,這時物體對彈簧測力計不再有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指標會回到零。我們看起來物體就沒有重力了。

  如果用手提著掛有物體的彈簧測力計使之急劇加速上升,那麼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會增加,大於物體的重力。我們看起來好像物體的重力變大了。

  可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不總是等於物體真正受到的重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物體對彈簧測力計或支援物的作用力稱作“視重”。“視重”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密切相關。當“視重”小於物體的重力時,稱為“失重”。當“視重”大於物體重力時,稱為“超重”。

  同學們可以這樣試一試:用手托起一塊較重的磚,靜止時手上感到的壓力大小與磚相等.當你突然下蹲,使磚急劇加速下降,會感到磚比靜止時輕得多;或者猛抬手,使磚加速上升,會感到磚比靜止時重得多。這就是上面講的“失重”與“超重”現象。不過你要明白這僅僅是你手的感覺而已,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受到的重力並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