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探究歐姆定律教學反思

  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對於初二物理探究歐姆定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運用以景設疑、以景激趣的方法引入課題

  物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好奇出於意想不到——意想不到源於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實驗及來源於生活實際的案例是再現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徑。為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通過充分、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展示現代生活與電的實景以及運用電流表演示電流大小的實驗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從中引發學生對情景中隱含的問題的思考。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研究性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充分運用多種媒體合理展示情景以及引發對情景中隱含的問題的思考。運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從情景中感悟問題。

  二、運用以景質疑、活動猜想的方法展開課題

  從情景中感悟問題過渡到從情景中提出問題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從教育角度來看,把握這個環節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合理運用以景質疑的方法來實現這一過渡。為此,應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其他媒體手段對問題情景進行更為深入的剖析和更為全面的展示***例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中的DIS—LAB軟體展示:描點法畫出的圖象為過原點的直線,就說明同一導體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再利用演示實驗展示***,以此啟發、引導學生從情景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為了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揭示其原因的研究,應進一步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其他媒體手段,創設能拓展學生思路的、有利於培養學生尋找研究方向能力的學習環境***例如,利用網路資源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及利用“虛擬實驗”技術進行研究方案的設計***。在此基礎上,營造有利於協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例如,利用計算機網路互動技術或傳統教學中的小組協作方式進行網路式或直接式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與交流***,通過活動思考和協作交流,儘可能多地提出“同一導體的電流與電壓有何關係”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設計、選材、方法、操作等***。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研究性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對問題情景做更深入的剖析和更為全面的展示以及啟發、引導學生從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問題;運用網路資源、“虛擬”技術創設有利於學生尋找研究方向的學習環境以及運用網路式或直接式交流方式啟發、引導學生提出研究方案。運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從情景中提出問題和在活動和協作中提出方案。

  三、運用活動探索、交流建構的方法深化課題

  為進一步深化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習者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對已確定的多種研究方案,通過採用自主或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索,並對觀察得到的現象進行記錄、整理、初步分析。採用這種方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其教學目標並不僅僅在於能對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為總結和歸納提供可能性;更重要的或者說這一教學環節的主要目標還在於,在初步實驗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和發現可改變電流大小的各種方法或途徑。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有利於對知識的創新運用,這是因為不受約束的發現需要有創新精神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支撐。此外,提出可改變電流大小的各種途徑或方法,其本身就意味著已經開拓了學生對光現象認識的視野;另一方面它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是因為利用簡單的實驗裝置通過精簡的操作即可獲得具有潛在“實用價值”的電能,這樣的情景無疑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當學生面對能獲得光的各種途徑和方法時,實際上已經意味著能“水到渠成”地誘發學生去進一步瞭解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從而有助於學生提高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已經產生了進一步探究改變電流大小原因的思索以後,首先通過開展對前期實驗結果的小結交流方式,來強化其探究的慾望。然後,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歸納等思維方式對原探索方案進行優化處理,並進行更為深入的實驗或理論的探索***其探索形式可以是自主型的也可以是協作形式的***,最終完成意義建構。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研究性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強調採用自主或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索以及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和發現可以改變電流大小的各種方法或途徑;在明瞭知識形成過程的基礎上完成意義建構。

  四、運用景中啟思、活動創新的方法活化課題

  現代教學理念十分強調,要使學生學會將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際,這是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學習環節。在開展中學物理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在總結、交流意義建構的基礎上,引導、啟發學習者將已建構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際。為了幫助學習者完成這一學習過程,應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設有利於知識應用的學習情景。例如,先通過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演示技術,向學習者提供具有三維視覺的“改變電流大小”的動畫,並欣賞微機DIS—LAB軟體模擬展示:描點法畫出的圖象為過原點的直線,就說明同一導體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然後,再次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用形象生動、逼真的三維動畫模擬演示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的實驗,為開展自主式或小組協作式的應用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在把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過程中,進一步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景,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特性設計***製作***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小發明,這也是現代教學理念十分強調的學習環節,它對於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首先應該在“把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重視對學生進行解決生活中物理問題的方法訓練,使學生了解如何從應用情景中揭示問題,如何通過對應用情景中被解物件的深入剖析,達到感悟解疑的學習目標。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向學生適當地提供或展示具有將知識創新地應用於生活實際的創新情景,以引導、啟發學生完成解惑創造的學習目標。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研究性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應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協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藉助於應用情景提供的學習情景,去實現景中質疑、點撥啟思、感悟解疑、解惑創造的學習目標。

  五、在教學理念方面,應堅持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開展網路化課程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

  由此形成的教學策略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內心體驗”以及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過程”。

  結語:在開展基於現代資訊科技和現代網路技術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時,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和策略;要充分發揮教學手段多樣化的優勢;要充分構建、挖掘和利用好學習情景資源庫;要正確協調好協作與自主、導航與開放等教學過程中的“人文”要素;要把握好媒體、手段、情景等教學過程中的“物流”要素。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程式應該有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組成:設疑激趣—一討論探索—一探究發現—一意義建構—一應用創造—一反饋評價《歐姆定律》研究課例的分析,只是筆者自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一點看法、想法,希望能在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師行動教育實驗探索基礎上,將教學經驗上升為先進的理念,將教師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通過現代資訊網路技術與物理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整合案例分析,加強學科聯絡、學科滲透、資源整合、資訊支援,以改進課程教學實踐為目標,推進新教材、新理念、新課程的實施。

  ***二***

  我在上《探究歐姆定律》時,採用科學探究式教學模式,一改以前以教師先畫出實驗電路圖,介紹實驗步驟再進行演示實驗,記錄實驗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針對實驗電路圖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做實驗,教師只是起到主導作用,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我先讓學生明確該探究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電流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會猜想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大小、電阻大小有關。接著利用控制變數法確定實驗思路:控制電阻一定,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控制電壓一定,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然後教師提供給學生實驗器材,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實驗器材,擬定簡單實驗方案。

  在控制電阻一定,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的實驗電路設計時,大多數學生都採用不同個數電池串聯成電池組對同一電阻供電,分別測出幾組電流與電壓值,要肯定學生的做法是可行的,同時問學生是否還有別的方法使實驗更加方便、快捷,不要像剛才那種設計電路操作比較麻煩,每次都要換電源。部分學生就會想出利用滑動變阻器,將滑動變阻器與定值電阻串聯,只需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就可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來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改進予以肯定及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探究過程中在遇到比較困難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具體的引導,使學生比較順利地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這樣可以避免讓學生多次失敗產生消極心理影響。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學習與對於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應該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

  我在學生設計完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實驗後,讓學生再設計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這個實驗設計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大多數學生都會設計用相同個數乾電池串聯成電池組對不同阻值的電阻供電,分別測出幾組電流與電阻值。對於學生來說,他們認為這種方案是可行的,因為初中階段我們不去考慮乾電池內阻問題,將乾電池的輸出電壓當成一定值。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個方案對於定量的探究是不可行的,所以教師必須在這個困難的環節給予指示。我通過演示實驗即利用電壓表測出同一電池組對不同阻值電阻供電時電池組兩端的電壓,發現乾電池輸出電壓不是一個定值,而是有差別的。用實驗事實讓學生來接受這個結論,至於為什麼在初中階段無法進行解釋,也沒有必要解釋,告訴他們到了高中會學到。這樣不僅學生很容易接受這個事實,而且又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利用滑動變阻器與電阻串聯,每更換一次電阻都要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一定。

  緊接著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將資料記錄下來,實驗結束後,對資料進行處理,一方面通過資料分析得出結論,另一方面採用影象法分析得出結論。到此一節課的時間差不多要結束了,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方法的轉變,本節內容至少需要花兩個課時。

  本節課按照以上的設計上,效果比較好,學生對實驗為何這樣做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但是通過這樣一個教學方法的轉變,本節內容需要花兩個課時,僅僅探究實驗就用了一節課。我覺得雖然這樣要多花課時但是這樣處理比較合理,因為對於多數探究活動來說,探究過程與探究的結果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探究活動中,不要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地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