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近代科學閱讀答案

  《周易》與科學的關係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那麼,《易學》與科學有怎樣的關係?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周易與近代科學》閱讀材料

  《周易》與科學的關係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說其古老,是因為自《易傳》開始,中國人就把《周易》與科學聯絡起來。說其常新,是因為歷史上《周易》與科學的牽扯從未中斷過。尤其是到了17世紀,乾嘉學派的幾位易學大家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已經具有了某種“以科學治易學”和“以易學治科學”的意識。20世紀初至30年代,國內開始出版易學與醫學、數學以及物理學等方面的專著。80年代以來,隨著易學熱的升溫,加之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了易學科學熱。

  那麼,《易學》與科學有怎樣的關係,到底是阻礙還是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本文將以近代科學為例作出解釋。

  “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這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做了題為“《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報告,使得《易經》背上了“阻礙近代科學在中國產生”的罪名。楊先生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它只有歸納法而沒有推演法;並且《易經》採取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這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主要原因。很多學者對楊先生的看法提出質疑,認為《易經》具有演繹法,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主流觀念而不是《易經》的專利,因而不能把罪責歸於《易經》。有些學者試圖從經濟、政治制度等多個視角分析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的原因。比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需要複雜的科技,重文輕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對知識分子價值取向的影響等等。其實,這些分析不足以說明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只能說明中國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重視科學,是對大的背景的介紹。再者,他們的論述都是從這個背景阻礙科學發展的角度進行,而忽略了中國古代科學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事實。可見,這種解釋路徑行不通。其實,既然近代科學是自國外引進中國,它也只能是“近代科學在中國”,探究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應該從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各自具有的鮮明特徵裡尋找,這些特徵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應該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學和中國古代科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近代科學是科學實驗和數學證明相結合,其中的科學試驗屬於技術操作層面,而數學證明則是原理闡述的部分;中國古代科學偏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創造,而不注重對事物內在規律的闡述。***二***近代科學把宇宙整體劃分為不同的界域,如分為動物界、植物界和礦物界或者分為物理運動、化學運動和生命運動等,然後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而中國古代科學則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息息相關的整體,研究物件是包括人這個主體在內的整個宇宙,不做界域的劃分。***三***近代科學強調理性思維,側重從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態結構、空間位置以及性質、能量等,其特點是非系統的、區域性的、靜態的;而中國古代科學則是倚重直覺體悟,忽視對事物細節的研究,從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動態功能結構,其特點是系統的、整體的、動態的。從上可知,中國古代科學具有幾乎與近代科學相反的特徵,正是這些特徵限制了它向近代科學的轉變。有學者認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國古代科學的這些特徵,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周易》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產生。其實,中國古代科學的特徵不會只是通過《周易》就能形成,而是有著多方面原因的。況且,科學和哲學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學不會決定科學的發展,科學發展應該是在實踐摸索中逐漸進行的。說《周易》促進了近代科學的發展,比如說萊布尼茨的二進位制的發明是受到先天八卦圖的啟發、《周易》裡已經有了相對論原理等等,也多屬於牽強附會,是把後人的理解強加給了《周易》。

  學界在探討《周易》與科學的關係時,傾向於把《周易》中的哲學思想作為二者發生關係的內在機制。而哲學是對事物的究根窮底的研究,它力圖揭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和基礎,以期求得形而上學的滿足,它所追求的是一個“為什麼”***丹皮爾語***。科學則不然,它限於對經驗中的事物和事件進行描述,並對這些事物和事件做出解釋和說明,以期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它追求的是一個“怎麼樣”***丹皮爾語***。由此可以說,《周易》與科學的關係就是“為什麼”和“怎麼樣”的關係。其實,《周易》的“為什麼”與“近代科學”的“怎麼樣”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就像孔子的學說無所謂促進或阻礙克隆技術的產生一樣。

  ***本文有刪改***

  《周易與近代科學》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與原文內容相符的兩項是***  ******  ***

  A.歷史上《周易》與科學的牽扯始自17世紀,當時乾嘉學派的易學大家已經具有了科學和易學相互關聯的意識。

  B.楊振寧認為,導致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

  C.作者說“這種解釋路徑行不通”,意在指出有些學者僅僅強調中國古代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對科學發展的阻礙,但卻忽略了中國古代科學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事實。

  D.既然近代科學是引自國外,只是“近代科學在中國”,那麼近代科學模式沒在中國出現應從國外科學技術發展模式中去尋找。

  E. 說《周易》與科學的關係是“為什麼”和“怎麼樣”的關係,是因為哲學探究的是世界的本原,而科學則側重解釋說明世界。

  小題2:關於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關係的相關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在相關技術操作層面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原理闡述部分或者說在規律闡釋部分。

  B.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研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致力於對整個宇宙的探索

  C.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的思維方式是不相同的,前者強調直覺思維,後者則強調理性思維。

  D.中國古代科學與近代科學有著幾乎相反的特徵,這是考察近代科學為何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基本依據。

  小題3:學界對“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有不同看法,試分條概括。

  小題4:對於“《周易》到底是阻礙還是促進了科學的發展”這一問題,作者的基本觀點是什麼?試簡要說明理由。

  《周易與近代科學》閱讀答案

  小題1:C、E

  小題2:A

  小題3:⑴楊振寧先生認為,《易經》的思維方式和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主要原因。

  ⑵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重文輕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的政治制度等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⑶中國古代科學偏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創造,偏於整體的研究方式以及直覺體悟等思維方法是《周易》造成的,因而是《周易》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產生。

  ***本題4分。答出一點的給2分,答出兩點的給3分,答出三點的給4分。***

  小題4:作者基本觀點:作為國學經典的《周易》對科學發展無所謂阻礙或促進。***1分***

  ***1***作者認為,科學發展應該從科學自身尋找原因。***1分*********

  ***2***科學和哲學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學不會決定科學的發展,科學發展應該是在實踐摸索中逐漸進行的。***1分***

  ***3***《周易》屬於哲學領域,探究的是“為什麼”,科學研究的是“怎麼樣”,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1分***

  ***本題4分。基本觀點1分,每條理由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