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探討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全文如下:

  0.引言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社會競爭已經演變為科技與人才的較量,誰擁有了專業的技術人才,誰就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走的更好、更遠。而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為了滿足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教育教學中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質量。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教學法在當前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合作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保障教學質量,同時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1.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是通過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它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體味,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動手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對複合型、全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老師在教學中採用以本為本,偏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不僅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也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裡,傳統教學方法所教匯出來的人才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傳統的教學採用的是以老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僅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同時還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1]。

  在高中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影響到教學氛圍,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還會影響到學生對資訊科技知識的掌握與瞭解,進而不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在合作學習教學,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桎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學習對提高教育質量,確保教學效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我國教學質量的保障,同時也是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保障,為此,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就必須重視合作學習,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

  2.1明確教學目標

  資訊科技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學的一部分,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培養出合格、優秀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資訊科技教學進行合作學習之前,首先要將教學目標明確。作為老師,必須向學生講明合作學習的目標,明確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目的,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進而有目的性的進行教學,在分組學習中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2.2合理分組

  不同的學生對接受知識、理解知識能力會有所不同,而資訊科技作為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在進行合作學習的之前,老師必須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分組,小組合作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常規,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不僅有助於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保障教學質量,同時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2]。小組合作可以使學生置身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揮,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例如,在某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老師就班上的45為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分成A、B、C3個組別,每15位學生作為一組,A為優異組,B為中等組,C一般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同的資訊科技教學目標,由小組學生自行進行知識的蒐集、查閱,然後由學生自己主講,學生在分組合作中,通過相互討論後,整理出屬於自己的課件。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擔任著學生的角色,在學生講的精彩的時候為學生鼓掌加油。同時,老師要一視同仁,對差生、後進生要給予特別關注,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2.3轉變教學觀念

  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採用的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起來毫無興趣可言。資訊科技本生就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採用的傳統的教學觀念必然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而合作學習注重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將學生進行分組合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保障教學質量,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的協作精神。

  2.4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係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係,才能有效地促進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提高資訊科技教學質量[4]。例如,在某高中,老師積極的與學生交朋友,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別差異,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同時在課堂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合作學習中,採用一種友好、平等的態度,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學生多采用鼓勵性的話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老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5]。

  3.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學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確保教育教學質量非常重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地教學方法,在我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得到採用,形成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於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