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統計學效率地下的原因及建議

  什麼是統計學?統計學有什麼作用,對於寫好一邊統計學的論文十分重要,那麼該如何來寫好這篇統計學論文呢?

  統計學是通過搜尋、整理、分析資料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物件的本質,甚至預測物件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專業知識,它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論文關鍵詞:統計;效能低下;原因;建議

  論文摘要:統計效能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統計管理模式下,採用相應的統計制度、統計方法與統計指標獲得統計資訊的能力、質量、成本和對統計資訊需求主體的滿足程度。我國已建立了與國際規範基本接軌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大體滿足了政府、企業、居民、研究機構等方面的統計資訊需求。但從總體上看,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統計效能低下仍是我國目前統計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我國統計效能低下的成因分析

  1.1 企業填報資料的真實性不夠。

  企業為了少繳稅、或爭取國家補貼、或獲得銀行貸款、或多退稅,往往瞞報或虛報,以至於一個企業有多套賬,有的是應付財稅部門的;有的是應付銀行的;有的是應付海關的。這多發生在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國有企業中。相對而言,我國上市公司資訊的整體真實狀況要好於非上市公司,但10多年來財務醜聞也不絕於耳。由此可見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從內部原因看,主要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法制觀念淡薄。從外部環境看,一是因為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覆蓋面不足,且執業不嚴;二是我國財政、稅務、銀行、計劃、海關、工商、環保、證券、保險等部門的業務統計資訊尚未聯網,難以起到校驗作用。三是整個社會的誠信度差。四是對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基礎資料的不真實是導致我國統計資訊失真的源頭。

  1.2 統計方法不一致,直接影響了統計結果的可比性。

  例如目前我國的價格指數由於建立時間不一致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採用拉氏指數;有的採用帕氏指數;有的採用定基指數;有的採用環比指數;從定基指數看,又有1年、3年、5年和10年不等;從環比指數看,有的以上期為基期,有的以前三年的平均數為基期。由於企業投入產出結構、居民消費結構、進出口結構等引起的權重變化,使得各類價格指數統計結果差別較大,影響了價格指數的分析運用。又如GDP按照生產法縮減後的增長速度與按支出法縮減後的增長速度就有明顯的差異。

  1.3 相關統計指標設定不合理分類不科學,計劃經濟色彩較濃,與新的核算體系不相適應。

  比如GDP支出法中資本形成和居民消費的核算依據,目前我國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前者是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的進度進行統計,與資本形成的相關度較低,並且我國按資金來源、按構成***建築安裝工程、裝置器具購置、其他費用***劃分既不容易準確統計,又與國際上通常按住宅、廠房與建築物、裝置等的分類標準不符。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計算居民消費的主要依據有明顯的不合理性。一是在商業企業所有制多元化後,統計資料難以準確收集,特別是農村集貿市場零售額的統計更為困難。二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有一部分是企業和機關團體購買的,從支付環節來作劃分是難以做到的。如有大量的個人購買、單位報銷的現象。單位購買和支付的部分按會計核算原則計入其經營成本,即中間投入。三是該指標僅包括有形的商品消費,而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在由溫飽向小康邁進過程中日益增長的住房、交通、醫療、教育、旅遊等服務性消費均不在之列。這與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不符。

  1.4 常規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統計核算的覆蓋面明顯不足,統計資料的修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經濟普查。

  一是規模較小的企業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的非公有制企業以及與企業主業活動不同的附屬產業往往被忽視。二是非正規部門,如家政服務和自有房屋出租等也未納入統計核算的範圍。這在國家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和發展第三產業的政策導向下不可小視。2005年經濟普查結果表明,2004年全國GDP比年度統計結果增加2.3萬億元,增加了16.8%。其中第三產業增加了2.13萬億元,佔GDP總增加量的92.6%。

  總之,我國統計效能低下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經濟體制、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水平決定的。但具體分析,既有被統計主體和中介機構行為不規範、政府監督管理不力、統計執法不嚴、核算體系轉軌時間過長,也有統計管理體制、統計制度與方法、統計指標不合理等多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