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學困生,他們的思想品德、紀律、學習成績等都比多數同學落後一些。由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就不能不面對他們進行分析、思考,謀求解決的途徑。那麼,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學困生產生的對策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缺少愛的呵護

  教學中教師沒有對學困生照顧到或者被冷落了,被冷落的學困生對教師有反感情緒,逐漸對學習產生消極厭倦。既使是學困生有點上進心也難以贏得老師的關愛,在同學中總覺得低人一等,再加上家庭內學習環境差,缺乏學習的必要條件,如家務勞動過重,家長不務正業,家庭環境混亂嘈雜等。

  2.缺乏動力和激情

  一方面某學科的教師知識貧乏,教法陳舊,造成了學困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學困生在學習上投入時間少,精力少,學習方法不對頭。有的過於迷戀某種特殊的愛好,有的興趣分散,學習不專心;有的因為學習方面或生活方面的一時不順利改變了原來學習的積極態度。

  3.缺乏良好的性格特點

  有的學生因為性格內向等原因造成學習信心不足或者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冷落,喪失信心放棄努力;有的缺乏堅強的意志和必要的堅韌性、自制力等。

  4.學習基礎差

  長期炒“夾生飯”,造成惡性迴圈

  學困生產生的對策

  如何轉化學困生“困學”為“樂學”,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麼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採取情感傾斜,走進心靈,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於學困生更應給予更多的愛。要想做學困生的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就必須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與他們建立一個友好、平等的關係。這時,他們就會主動把老師當朋友、親人,從而傾吐心聲,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朋友。“親其師而信其道”是由喜歡一個老師而去聽他所有的課。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係很自然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轉“苦”學為“樂”學。多次實驗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勿在學習過程中瞧不起和冷落學困生,在情緒急躁時不能指責他、批評他,更不能挖苦他。否則,會進一步刺傷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並導致學習惡性迴圈。

  2.抓住閃光點、矯正心態

  給學困生以表現的機會,人們說“胸無大志品德差,不愛讀書學習差”。作為學困生並非都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很有上進心的。如我班有一名學困生,教室窗子有一塊玻璃破裂了,他主動量好尺寸,把玻璃裁回來與幾個同學鑲好。第二天上課時,我發現那塊玻璃換好了。經過調查核實,我立即表揚了這位同學並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引導班委會重新認識他,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從此以後,他的學習勁頭更大了,到期末考試時,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獲得了“進步獎”。由此可見,教育者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降低難度、強化例項,讓學困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樂

  對於學困生的學習來說,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對知識感到乏味並且沒有學習興趣是學困生的共同特點。因此,為避免學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控制進度,本著“淺、慢、粗”的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實施教學。例如在學習六年級數學的過程中,要“舉一反三”,“舉多勝少”,在教學中應指明學困生學習的具體目標和方法,要求學困生首先掌握計算題的計算方法,再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數學概念和公式,掌握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和解題方法。在黑板上做題時儘量讓學困生做簡單的題,這樣他們做對題的概率就很大,從而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獲得老師的鼓勵,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4.課外組織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活動

  老師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是不現實的。可以組織班裡成績優異的學生幫助他們,利用課外時間把所學的基本內容由他們再給學困生講解一遍,直到學會為止。然後由老師佈置二至三道與當天內容相關且較簡單的題目由他們給學困生解答。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增強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成績也大大提高了。

  5.把好考試關,培養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有意識地提出一些較易的題目讓他們做,讓他們嚐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困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增強了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極大地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學困生在進步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這是正常現象,是符合認識規律和思想品德發展規律的。對此,我們要正確對待。由於學困生的意志薄弱,立場不堅定,有的是受社會上壞人的影響與強制,欲罷不能。轉化學困生是一個曲折複雜的系統工程,長期的過程,要抓反覆、耐心抓。不能因為學困生出現反覆就喪失信心,更不能就此放棄教育。要堅持不懈地做好工作,幫助學困生認識自身不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其抵禦社會上不良誘因的能力。那麼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也才能真正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