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稅收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對策論文

  由於中國目前的稅收徵管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得中國的稅收徵管嚴重滯後,稅收管理漏洞百出,造成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談稅收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對策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稅收流失的各影響因素,分析了徵稅機關與納稅人可能採取的行為,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健全法制,完善稅制,優化稅制結構,強化管理、重點稽查,更新觀念。

  【關鍵詞】:稅收流失;成因;治理;對策

      【論文正文】

淺談稅收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對策
 

  近年來,在我國稅收收入連年大增的良好環境下,稅收流失額也在趨於擴大。據國情專家胡鞍鋼的保守估計,目前我國的稅收流失約在3850-4450億之間。稅收流失的渠道很多,多數還很隱蔽,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偷稅、漏稅、避稅、出口騙稅、越權減免稅、抗稅、以費擠稅、應稅未稅、隱形收入與地下經濟的存在等。

  稅收流失一方面導致納稅人之間稅收負擔的不公平分配,另一方面,稅收流失還產生了極壞的示範效應,導致了守法納稅者的心理失衡和追隨效仿,從而造成稅收流失的惡性迴圈。
 

  1 稅收流失產生的原因分析

  1.1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是造成稅收流失的內在動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和個人,總想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來獲取最大的利潤。以此為出發點,就使得他們的思想行為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一,不擇手段地追求價值。而以價值為目標就勢必會潛伏著在一定條件下,為獲取價值而不擇手段的衝動。第二,貨幣拜物主義。貨幣拜物、追求金錢就成為一切經濟活動的終極目標和最為明顯的標誌。第三,利益本位和投機思想。由於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取勝並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就不惜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的利益,並且在必要時,他們也會挺而走險,進行冒險和投機。

  1.2我國稅收流失的外在原因

  1.2.1稅收法律不完善是造成稅收流失的法律原因

  中國的稅收實行法定原則,國家因法設稅,稅務機關依法稽徵,納稅人依法納稅。稅收法律和法規是國家立稅的唯一根據,是稅務機關征稅的唯一標準,也是納稅人納稅的唯一依據。

  中國的社會主義稅收法律制度歷經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稅收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不可否認,從完善社會主義稅收法律體系、實行依法治稅、防止稅收流失的角度來看,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不足,而這些問題與不足則恰恰成為稅收流失的制度性原因。

  ***1***中國的稅收法律立法級次偏低,從而影響了稅法的法律效力。

  ***2***中國的稅收法律體系不全,從而導致了稅收行政無法可依的現象。

  總之,由於中國稅收法律具有上述的缺陷與不足,就使得稅收法律效力低下,體系殘缺,內容存有漏洞,從而影響稅法的剛性和權威,導致了對稅收流失的打擊不力。

  1.2.2財稅體制不規範是造成稅收流失的制度原因

  1994年實施分稅制的指導思想重在提高財政收入特別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充分調動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然而,由於在分稅分權等方面保留了一些舊體制的做法,使得分稅制在執行過程中不盡完善,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部門的收費行為。

  ***1***地方稅規模過小,事權與財權不統一,導致了地方政府稅外收費失控。地方稅中,除營業稅外,都是一些稅源分散,收入規模小、徵管難度大的稅,由此造成地方稅收收入規模過小且收入不穩定。由於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不合理,一些本該由中央政府安排的支出卻由地方政府來承擔,中央出政策、地方出資金的現象屢見不鮮。

  ***2***稅收計劃導致藏稅於民。稅收計劃是中國財政預算收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稅務機關組織稅收收入的具體目標。但是,由於中國目前的稅收計劃基本上是按照“上年實績加本年的增長率”來編制的,因而每年完成當年的稅收計劃以後就不再徵收稅款,有的稅務機關甚至勸納稅人將應該繳納的稅款放到來年再繳,這樣就造成了“該徵不徵,藏稅於民”的狀況。由於下年稅收計劃在本年度的基礎上制定,因而仍然偏輕,這就造成了這一部分的稅款實際上的流失。

  1.2.3徵管不嚴是稅收流失的直接原因

  稅收徵管工作開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稅收的繳納和入庫。近年來,由於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稅收徵管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地暴露了出來,並且成為稅收流失的直接原因。這主要表現為:

  ***1***稅收徵管模式存在失誤。中國目前所推行的稅收徵管是“以納稅申報和優質服務為重點,以計算機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但在執行中,這一模式已暴露出所存在的嚴重失誤。首先,這一模式重徵收和稽查、輕管理和監控,重管事、輕管人,嚴重脫離我國稅收管理的實際,造成了對納稅人管理的失控。其次,以優質服務為重點的提法缺少明確性和針對性。第三,計算機是稅收徵管中用於資訊處理和稅務管理與稅款徵收的工具,以計算機為依託的提法會導致稅收徵管過程中過份依賴計算機而忽視了其他工具和手段,並且會模糊稅收徵管中對稅收徵管資訊的重視與利用。第四,集中徵收會導致稅收徵收中的坐等上門繳納而造成稅收徵收的被動性。

  ***2***發票管理存有漏洞。雖然中國有專門的發票管理辦法,但在具體執行中,如發票的發售、購買、保管、使用等環節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漏洞,因而不但使發票沒有起到“以票管稅”的目的,反而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工具,目前中國的增值稅發票犯罪嚴重不能不說是與增值稅發票管理中的漏洞有著極大的關係。

  ***3***稅務稽查成功率不高。由於中國目前的稅務稽查缺乏一種嚴密科學的選案方法和稽查的程式與操作規程,從而造成了稅務稽查盲目性大、成本太高。同時,由於對目前所推行的稅收徵管模式中的“重點稽查”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導致重查輕罰現象極為普遍,從而造成了稅務稽查成功率不高的局面。

  總之,由於中國目前的稅收徵管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使得中國的稅收徵管嚴重滯後,稅收管理漏洞百出,造成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1.2.4納稅環境惡化是導致稅收流失的社會根源

  稅收作為一種籌集公共資金、參與社會分配的槓桿和手段,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與配合。社會對稅收事業的態度如何,支援與否,都對稅收的實現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但是,在中國,納稅環境的惡化成為稅收流失的社會根源。

  ***1***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淡薄,成為我國稅收流失的社會根源之一。

  ***2***社會性的護稅協稅組織沒有建立起來。其主要表現為:其一,群眾性的護稅協稅網路沒有建立起來。其二,稅務違法案件舉報率低。

  ***3***稅務行政協助有法無據,幾成空談。
 

  2 我國應採取的稅收流失治理對策

  2.1.依法治稅是治理稅收流失的根本出路

  2.1.1加強稅收立法,健全稅收法律體系。

  建立以稅收基本法為母法,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式法相應配套的稅收法律體系。建立健全《稅收基本法》統領下的各單行法律、法規,其相互之間的法律級次、隸屬關係應當理順,形成科學的體系。

  2.1.2規範稅收執法,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

  嚴格執行各項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管理辦法,正確處理規範執法與組織收入、優化服務、支援發展的關係,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大力推進稅收執法責任制度,強化對稅收執法權的監督,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推進依法治稅。

  ***3***健全稅收法制保障體系。應建立專門的稅警並賦予與公安警察相同的檢查職權,加大偵查力度,制止和打擊稅收犯罪活動,強化執法剛性,維護稅收秩序,同時成立稅務法庭,提高稅務司法水平,使稅務糾紛和稅務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式進行處理和審判。

  2.2完善與優化稅制是彌補稅收流失的制度缺陷

  2.2.1改革完善增值稅,充分發揮增值稅優勢。

  一是儘快實施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加速技術進步和裝置更新;二是擴大增值稅的徵稅範圍,將其擴充套件至建築安裝業、郵電通訊業、交通運輸業等等。

  2.2.2清理規範現行稅收優惠政策。

  應按照“儘量減少稅收優惠政策,儘量規範明確優惠形式”的原則,明確享受優惠的條件及優惠的歸宿,以杜絕非法減免及越權減免的發生。

  2.2.3完善個人所得稅。

  隨著徵管環境的改善和徵管手段的現代化,逐步實行分類綜合所得稅制並最終向綜合所得稅制過渡;降低名義稅率,減少稅率檔次,簡化稅制,加強徵管;建立科學的費用扣除標準。

  2.3強化稅收徵管是截斷稅收流失的通道

  我國已經加入WTO,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的發展變化,勢必會對稅收徵管稽核帶來影響,這除了要求我們創新稅收制度和徵管手段以適應新形勢外,還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稅收稽查隊伍。

  ***1***稅務徵管稽查人員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要能夠很好地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要能夠正確、公正執行稅法;要有大局觀念、全域性觀念;要廉潔自律,剛正不阿。

  ***2***稅務徵管稽查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包括稅收法律素質,涉外經濟素質、管理素質、繼續學習的素質。

  ***3***稅務徵管稽查人員要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科技文化素質是政治、業務素質的基礎,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科技文化知識,才能夠根據變化了的新形勢適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才可能具備較高的繼續學習能力。

  2.4.素質教育是治理稅收流失的基礎條件

  ***1***深入廣泛地開展稅法宣傳,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稅收觀。

  ***2***更新公民稅收觀念,樹立權利與義務對等觀念。

  ***3***把日常強調的提高“納稅意識”轉化為提高“納稅人意識”。

  治理稅收流失是一項內容複雜、規模巨集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穩紮穩打、逐步推進,需要財稅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各地方、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只有全國上下群策群力、聯合出擊,才能逐步消除產生稅收流失的各種制度上、徵管上的漏洞,也才能減小引起納稅人偷逃稅和徵稅人違規的內在因素,並消除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減小稅收流失的規模並將其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