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蝕地表土壤的現象,使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受到破壞和損失,影響到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為什麼會水土流失,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四個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彙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超滲***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

  ③地面物質組成。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強。

  2、人為因素。

  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以致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壞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開礦

  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中國水土流失面積已擴大到15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鉀肥估計達4000萬噸,與中國當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當,摺合經濟損失達24億元。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達26億噸。其中含有的機肥料相當於50個年產量為50萬噸的化肥廠的總量。難怪有人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活的土壤和氮、磷、鉀肥料被沖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產力的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2、淤積河道、湖泊、水庫:浙江省雖然水土流失較輕,可是省內有8條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內河航行里程當前比60年代減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從嵊縣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噸載重量的木船。由於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地表水資源變成沙子,航建公司改成“黃沙”公司。

  湖南省洞庭湖由於風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頃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積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縮減到2740平方公里。更為嚴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陸地3米,這就喪失了它應承擔的長江的分洪作用。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四川省的嘉陵江、涪江、沱江等幾條流域水土流失也十分嚴重,約20%以上的泥沙淤積於水庫。據有關專家預測,照此下去,再過50年,長江流域的一些水庫都要淤平或者成為泥沙庫。

  3、汙染水質影響生態平衡:當前,中國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江、河湖***水庫***水質的嚴重汙染。水土流失則是水質汙染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江水質正在遭受汙染就是典型例子。

  由此可見,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僅很大,而且還具有長期效應。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充分估計到。

  水土流失怎麼辦?

  化學處理

  應用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為國際普遍採用的化學處理措施。2003年美國水土保持報道了美國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應用模擬降雨裝置,在多幹擾農田中,進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區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後,20kg/h㎡PAM能使農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體顆粒淋失量減少60%,還能減緩60L/min高強度流水的沖刷侵蝕。在易嚴重侵蝕的地區用PAM處理後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蝕。對初始乾土模擬降雨研究發現,在69mm/h降雨中,用80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減少86%的地表徑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霧噴施風乾的土壤比直接用幹PAM顆粒處理的土壤更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侵蝕。相信,此項研究對中國應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綜合治理

  原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治理與開發相結合。

  具體:

  1、壓縮農業用地,重點抓好川地、塬地、壩地、緩坡梯田的建設,充分挖掘水資源,採用現代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地生產率,逐步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基本前提***。

  2、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3、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超載過牧的地方應適當壓縮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輪封輪牧;

  4、復墾回填。

  實踐:小流域綜合治理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

  方針:保塬,護坡,固溝

  模式:工程措施***打壩建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農田,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農業技術措施***深耕改土,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複種***。

  防治現狀

  目前,全國水土保持措施儲存面積已達到107萬平方公里,累計綜合治理小流域7萬多條,實施封育保護80多萬平方公里。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頒佈實施以來,全國累計有38萬個生產建設專案制定並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

  據中經未來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6-2020年中國水利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面積7.4萬平方千米;其中,綜合治理面積5.4萬平方千米,實施生態修復面積2萬平方千米,實施坡改梯400萬畝,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300多條。

  2015年,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里。

  2015年12月釋出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提出,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2萬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蝕治理面積29萬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8億噸。遠期目標:到2030年,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4萬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蝕治理面積86萬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1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