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學未來發展趨向
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全國各省市博物館學會的學術研究活動以及與其他國家博物館學界的學術交流日趨頻繁,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博物館學的研究開始向多學科綜合研究發展
博物館學的研究範圍包括博物館學的一般原理以及博物館與經濟基礎和其他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史和發展方向,博物館的性質、作用、特徵、社會功能,博物館展品的徵集、鑑定、保管、陳列等業務工作的原則和方法,博物館的建築裝置及其他設施,博物館的機構設定、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
早在17世紀,英國就出版過一些博物館藏品目錄。從18世紀開始,在德國等國出版有關博物館藏品分類和管理以及陳列、教育功能的專著。19世紀上半葉,德國出現了研究博物館史的論著;下半葉,美國、英國等出現了全面闡述博物館功能的著作。
20世紀30年代,博物館學研究範圍漸趨擴大,國際聯盟學術合作委員會舉行萬國博物館專家會議,並由國際博物館事務局出版了兩卷本《博物館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博物館學研究呈現新的繁榮,西歐、北美、日本有一大批研究成果問世。聯邦德國出版了《未來的博物館》,美國出版了《尋求有用的未來博物館》、《危機中的博物館》,日本出版了《博物館學綱要》,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都建立了社會主義博物館學體系,出版了《蘇聯博物館學基礎》等有影響的專著。
20世紀70年代後,博物館學各分支學科的建設方興未艾,博物館的藏品收藏和科學保護、陳列、教育、管理、建築、安全等諸多方面均出現了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英國人肯尼斯•赫德森所著《八十年代的博物館――世界趨勢綜覽》,197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倫敦麥克米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86年中國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中譯本。該書從博物館資源、藏品保護、博物館建築、博物館及其觀眾、人員的選擇與訓練、博物館管理等方面,對當代世界博物館及未來博物館可能呈現的情景進行了評論式透視,在世界博物館產生了很大影響。
博物館是知識的寶庫,它的特點是綜合的、立體的,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諸多領域。要研究博物館的諸多問題,僅僅靠某一學科或依靠某一理論,還遠遠不夠。現代科學迅速發展以及相互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結合發展的趨勢,為博物館學研究方法的變革提供了條件。科學史證明,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有賴於其他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藉助和補充。
因此,新時期博物館學的研究方法,應該是多元化和綜合性的,在堅持馬克思廣義方法的前提下,還必須引入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博物館諸多問題進行立體的、綜合的考察研究,這樣才能求得對博物館諸多問題較全面的、本質的認識。
過去,在傳統的博物館學研究方法上,往往忽視甚至排斥其他相關學科理論和方法的引入,與社會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具體學科及方法對立起來,忽視博物館學同其他學科的聯絡,忽視從多學科角度對博物館諸多問題進行多維透視和綜合考察。而過多對器物學的研究,使展覽物學的研究陷入器物的羅列之中。
近幾年來,博物館學研究者在經過對“門庭冷落”現象的反思之後,認識到過去的不足,大膽地引進其他社會學科、管理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如開始從美學和色彩學角度研究陳列設計,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視角研究博物館的觀眾,用系統論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博物館的管理,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博物館藏品的修復和保護,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博物館教育工作等,從單向研究轉向多學科綜合研究,這一研究雖然在大部分地區才剛剛起步,但已迎來了博物館的春天,使博物館學研究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二
注重展示設計的藝術性
博物館的設計是所有展示設計中藝術效果和技術含量要求最高的。現今的博物館注重以科學技術和藝術為設計手段,並利用傳統或現代媒體對展示物及展示環境進行系統的策劃、設計及實施的過程。現代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需要,展示設計使用的新技術、新材料也不斷湧現,展示設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發展趨勢有幾大特徵:
1.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內容應講求針對性、新穎性、貼近性和多樣性。“針對性”指展覽主題更具體,受眾特定性更強。“新穎性”指展覽主題的新穎獨特,滿足現代人的好奇心理。
“貼近性”指貼近群眾生活,對人們生活有現實的意義。“多樣性”指展覽主題的豐富多彩,以滿足受眾的多方面需求,並使博物館永葆生機。大千世界任何人和事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因此都可能作為博物館的展覽主題,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關鍵在於有發現的眼光和創新的意識。
2. 在展示形式上,當今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展示形式的要素主要有展示空間佈局、造型、版式、色彩、照明採光等。另外在材料質地選用上可以多樣化。現代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利用材料本身的審美特質,可以無限地拓展材料的範圍,而且也是一種新的美學原則。在利用材料的感性特質方面,可以說一種特殊的材料可以成為一個特殊時代的概括性的形象,也是營造整體氣氛的一種手段。展覽設計的發展與現代藝術是同步的,應為觀眾創造最佳的視覺效果。
3. 展示可使用各種新興媒體技術。對於展品的闡釋來說,傳統模式是通過文字說明。因此,隨著現代科技媒體發達,現代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中要適度地運用數碼視訊技術、計算機程控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VR***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傳達展覽的主題與內容,是各種設計的綜合體。科技發展的主流趨勢,展示最新科技形象,加強受眾的參與性,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融入其中的深刻體驗。這些技術將可能是未來展示設計向高科技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三
與現代社會更緊密結合
現代博物館應改變過去集中於專家和歷史,應離現實生活更近,關注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如果只定位於收藏,就成了一個單純的文物,失去現實意義。應該打破以往的收藏、展示、研究機構,而是應該成為面向社會、服務於公眾的文化教育機構和資訊資料諮詢機構,對於傳播社會文明和普及科學知識有良好的作用,是現代社會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與現代社會更緊密結合也是博物館本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所以,在現實社會中怎樣發揮作用,這是現代博物館應認真考慮的。通過努力,使博物館成為溝通專家與民眾的橋樑。
四
從傳統博物館學研究轉向新的博物館學理論思維
理論思維的高度標誌著一門學科發展的水平,欲建立適應我國發展的科學的博物館學理論體系,博物館學的研究就不能停留在傳統的博物館學研究水平線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都會有一個新的發展,縱觀我國博物館學理論的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停留在對博物館實踐活動的現象、存在狀態及發展過程的簡單描述和實踐歸納、整理和總結上,而在對博物館的性質、社會存在價值等基本理論問題上的探討,一直沒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
博物館學研究者意識到了研究、建立新時期適應博物館發展的博物館學理論的重要性,同時也注意到要借用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來經營博物館,這都表明20世紀末博物館學的研究開始跳出傳統博物館學研究的圈子,開始步入適應博物館發展的新博物館學理論思維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