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教案及反思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揠苗助長》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揠苗助長》教案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寓言故事嗎?聽說過哪些寓言故事?***學生彙報交流***
指導寫“寓”:同學們,“寓言”的“寓”是個生字,和我們學過的“相遇”的“遇”字長的很像,只要把“相遇”的“遇”的走之底換成寶蓋頭。***設計說明:用學過的舊字為基礎進行新字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識記新字更較容易。***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和老師一起寫,有一個地方容易寫錯。***第10筆和11筆******寫完“寓言”***
簡介寓言:寓言和童話、記敘文一樣,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完成板書“寓言兩則”“則”在這裡是個量詞,“兩則”是指兩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板書:“揠苗助長”理解“揠”的意思:小朋友,你知道“揠”的意思嗎?是怎麼知道的?***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就去查字典,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讀課文,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字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設計意圖:給學生滲透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方法***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指導。
1、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新詞
Sòng jiāo pí
宋國 焦急 筋疲力盡
bó mèn kū
興致勃勃-納悶-枯死
***2***自由讀一讀,如果還沒有把握讀準,可以藉助一下拼音。指讀。去掉拼音讀一讀。
提醒:“宋國”的“宋”是平舌音。
***3***指導寫“焦”***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個“隹”字,下面是四點底,寫的時候要注意上面的“隹”要寫得緊湊,下面的四點底要寫得開一些,把上面的“隹”穩穩托住。***學生在書上描紅。
2、初讀課文。
認識了生字,我們可以讀課文了,首先,要求讀得正確、流利,要做到這一點,第一,精神要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哪一句讀得不流暢就反覆練習幾遍。自由讀課文,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理清課文思路。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出示:宋國有個農夫,因為******,就把禾苗******,結果禾苗******。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句式說一說故事內容。進行學法指導:同學們,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課文主要內容,第一句是起因,第二句是經過,第三句是結果,我們讀完一篇課文,就要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是一件事,在說主要內容的時候,就是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設計意圖: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應該有的能力,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讀完一篇課文,讓學生說一說主要內容,學生往往說不清楚,其實,對於概括能力的訓練還是有方法可尋的,像本文寫的就是一件事情,教給孩子說清事情起因、經過、結果的方法,就是“授之以漁”。***
四、精讀指導。
今天,我們運用“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要想演好,就必須讀好,讀出感情,怎樣才能有感情呢?第一要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第二要認真揣摩人物的心理。
1、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
2、演一演。***同桌分工,一個讀,一個演,演的同學除了演出農夫的神態、動作以外,還可以發揮想象,加入一些話語等。***
3、評一評。***評後再請一組學生演一演***
對讀和演的評價。教師相機點撥。***抓住關鍵詞:巴望理解意思,“巴”就是急切、迫切的意思,“巴望”就是十分急切、迫切地希望。天天前天去過了,昨天去過了,今天也來了,明天還要去,沒有一天不去。焦急、筋疲力盡、你有過筋疲力盡的體會嗎?說一說,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興致勃勃、納悶、理解意思,兒子為什麼會納悶呢?他聽了父親的話,心裡會想什麼?***
在學生演的過程中教師完成板書
板書設計意圖:根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設計板書,抓住關鍵詞語,幫助學生能更好的說這個故事。
4、說一說。***根據老師的板書說一說這個故事***
五、揭示寓意。
1、當農夫第二天跑到田裡一看,發現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會怎樣?兒子會對農夫說些什麼。
2、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小結,揭示出寓意:違反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誤了大事!
3、舉例說明: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像《揠苗助長》中農夫的例子,你能舉一舉嗎?
六、成語拓展
同學們,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有很多已經演變成了成語,像以前學過的狐假虎威、坐井觀天,今天學的揠苗助長,下節課將要學到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以後會學到的……課件出示: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狐假虎威、坐井觀天、揠苗助長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濫竽充數
畫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劍***設計意圖: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過渡到剛學的知識,再到將要學到的知識,不但鞏固了知識,使的舊知更具有系統性,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七、作業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把學生從可內引向課外,努力實踐“大語文”教學觀,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揠苗助長》反思1
這則寓言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課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設定了較多的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最好手段,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在對情節的深刻體悟中,讀出理解、讀出個性,解讀文字。但是在設疑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重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比較瑣碎,導致沒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二,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緻的讓學生理解分析。可以採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說話等方法讓學生明白透徹。
第三,綜觀全堂課,教學設計不夠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成分比較少,可以採用讀完課文後,讓學生對本故事進行表演,以進一步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絡,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揠苗助長》反思2
《揠苗助長》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寓言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本課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課中這一理念得到了較好地體現。因此,在上課初始,我就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中,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完成對課文的學習,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啟用、發展、深化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不斷創新,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我感到困惑的是25分鐘的課不太好把握,一些細節的地方沒敢花太多時間,以致一些環節不能深入地進行挖掘,希望各位老師能幫助我,給我一些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