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了大班教案及反思

  “我長大了”這個主題是很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的,對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有很大的好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我長大了》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我長大了》教案

  一.設計思路:隨著幼兒生理的不斷成熟,幼兒活動能力及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也不斷增強,本課將讓幼兒在感知自身機體的發展下,進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認知能力方面的發展,培養幼兒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發幼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才藝展示,感知自己長大了。

  2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長過程。

  3激發幼兒愛父母、愛生活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詩歌《我最愛祖國》、各種職業的圖片

  四.活動程序:

  1複習詩歌《我最愛祖國》,感受自己從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變化,體驗自己長大了。

  教師朗誦詩歌:小班的時候,老師問我,你最愛誰?你最喜歡什麼?……中班的時候……現在我上大班了……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自己的想法不斷變化,是自己長大了嗎?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學會了好多本領,那我們為什麼能學會這麼多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討論自己長大的原因:是媽媽的呵護,自己的努力,認真仔細,堅持、耐心、刻苦……在討論中感受自己的長大的經歷及自身的成長過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們知道自己長大了也會很多本領,那小朋友能不能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呢?引導幼兒自由展示,培養幼兒的大膽勇敢,體驗自己長大及擁有本領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談理想,教師適時出示各種職業的圖片。

  師: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們想一下,當你繼續長大,你上了小學、中學、大學之後,像老師這樣你會有什麼夢想呢?將來當你長得更大了,你會做什麼呢?***引導幼兒想象,激發幼兒想象創造的積極性,為了更高的目標而努力***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在課下用繪畫的形式畫出自己的理想。

  《我長大了》反思1

  本次活動我定位成健康領域,主要的教學目標是:1.學著表達自己長大了的特徵,對自己的變化感到高興。2.產生我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的自豪感。

  我們活動室裡貼在牆上的量尺,一直受到孩子們的關注,平時一直不給孩子們介紹。所以,在活動的開始,讓幼兒看看這是什麼,請他們來量一量,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都一個個爭著要來量一量,比比哪個長得更高,體驗著成長的快樂,很自然地學著說:我長高了。

  在第二環節中,請幼兒說說自己長大了,學會了哪些本領。孩子們的回答都到不了點子上,有的說我有牙齒了,有的說我比妹妹大了。於是,我趕緊拿出活動材料,請孩子們對著材料說說學會了哪些本領,這樣,孩子們的回答比較有目標了,知道會自己吃飯、做操等,還有的孩子馬上展開了聯想,說出了還會唱歌、會自己洗手、上廁所等等,我趁機進行了教育,告訴小朋友長大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了,有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但是要自己動手,那才是聰明能幹的好寶寶,大家都會喜歡的。

  最後一環節中的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有了參與的機會,也使活動得到了延伸,與現實生活更融合了。

  只是活動中孩子們的學習習慣還有待於提高,孩子們傾聽和表達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

  《我長大了》反思2

  在教學程式上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活動程式,整個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操作表現來完成。

  在匯入部分開門見山,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在自由探索這個環節里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討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相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體現。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引導幼兒觀看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的圖片、照片,幫助幼兒認識自己是怎樣長大的?讓他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情感,目標三得到了體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第一次操作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第二次操作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或是在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

  不足之處:在活動最後,應該增加一個分享快樂的環節,這也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目標二才能得以體現。

  其次,原計劃有一個展示自己的環節,讓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時間關係就捨棄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在說課稿的設計指導思想中沒有及時更正,反映出說課稿和教案不符現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兩個失誤地方:匯入部分,原計劃提問幼兒“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改為後來開門見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請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兩個匯入環節都出現在教案上,另一個在準備過程中的空間準備應該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針對以上兩處失誤將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