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山水畫的認識及學習體會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根植於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對中國山水畫的認識
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一大畫科,是描寫山水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兩漢三國時山水畫已經萌芽,南北朝以後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
一、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意境不是單層的平面自然的再現,而是一個境界深層的構創。中國山水畫創作追求是意境,就是追求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八大的山水畫在立意、為象上的突破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他以空靈流動的構圖,簡約含蓄的筆墨,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他以山水寄情,通過融入情感的景色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心緒,畫面產生了蒼涼悽楚、感慨萬千的深遠意境。藝術境界的這一虛空要素,代表了藝術家的宇宙意識,為中國山水畫家所繼承。
***一***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
國畫大師李可染曾說過:“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作品有意境,才能有韻味,才能令人回味,對於意境的營造可以說是山水畫家畢生都要追求的藝術境界。意境就是情與景的交融,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最高境界。
***二***意境是中國山水畫審美的理想境界
意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審美理想境界。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主張“以意為主”,強調“表現”,要求表現於描述中,使“意造境生”,令“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通過“攝情”和“寫貌物情”來達到“攄發人思”,憑藉有限的視覺感性形象,在虛實結合中誘發聯想和想象,使觀者在感情化的不盡之境中,受到山川、自然的感染,悟其“景外意”以至“意外妙”。
***三***意境影響著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魅力
中國山水畫不同於作詩,不是用語言、文字、格律來表達的,而是付諸線條、筆墨、色彩、構圖以及用視覺審美感受來體現其具體形象而給人產生的藝術魅力,用創造意境來表達含義。意境是畫家創造的終點,又是觀者再創造的起點,是作者與觀者之間溝通的橋樑。在唐朝被稱為“山水第一”的畫家李思訓為唐玄宗畫一掩障,成後,玄宗情不自禁,贊曰:“卿所畫掩障,夜聞水聲,通神之佳手也。”在善於“心造”的畫家的筆下,“尺幅而有泰山河嶽之勢”,“片紙而有秋水天長之思”的意境。
二、中國畫山水畫的創新
中國山水畫作為中國畫的一個門類,在整個中國畫藝術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型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二十世紀中後期,無論從題材或是技法和形式不僅更加開闊、更加豐富,並有突破性發展。如張大千、劉海慄、林風眠、吳冠中、劉國振、黃永玉等以及一大批中青年畫家,他們把形式的探索和生活真實結合起來,以中國美學思想陶鑄新的筆墨,從而賦予筆墨以新的時代色彩,同樣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二十世紀山水畫發展的另一重要流派,即“改革派”。歷史從來是屬於一直前行的開拓者,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山水大師們已經交出了歷史賦予他們使命的完滿答卷。
***一***時代的改變,創新成為需要
清大家石濤有一名論為“筆墨當隨時代”。時代不同了,環境亦有改變。近年來,由於社會形態方面的變革,作為舊的農業社會經濟和濃厚封建色彩文化下產生的傳統中國山水畫賴以發展的時空都已消失,完全傳統的中國畫觀念、評議及表現形式已被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人文環境和現代化生活節奏所替代。傳統的山水畫表現方法不能一勞永逸含概永遠。顯而易見,創新成為需要,新時代成為畫家探求、表現、創新的動力源泉。
***二***觀念的改變,創新成為必然
時代的發展,改變了自然,傳統的美學理念不會、也不能永遠或是唯一。從古老的“凝神遐想、妙語自然,到南朝畫論家宗炳的“澄懷味象”,再到唐代畫論家張彥遠的“物我兩忘,離形去智”,張澡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直至明代王履在《華山圖序》最後提煉到極至簡明精髓的公式:“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都無疑脫離不了老、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傳統民族美學軌跡。人類進入新的世紀,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現代交通通訊工具的發展,使世界各民族各種新的美學思想的大溝通大交流大融合已成為現實。總之,山水畫的傳統是不能拋棄的,挖掘、學習、研究、繼承是我的基本態度,創新和發展是永遠的主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三、如何創新山水畫
近年來,山水畫無論從題材或是技法和形式不僅更加開闊、更加豐富,卻沒有突破性發展。一個時期,肯定傳統、弘揚傳統成為主流,非傳統即為旁門左道,即不入流,唯有傳統的院體派才可稱為正統,才可登大雅之堂。而另一時期,又否定傳統,說傳統公式化、程式化,毫無藝術價值而言,學傳統即是死路一條,而只有創新才是唯一出路,翻來覆去,爭論不休。本人亦在此談些淺薄之己見,以助商榷。
***一***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
他們認為對傳統山水畫的變革要有一個基本態度和出發點,這就是繼承中國畫傳統,在繼承的前提下創新。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近百年來,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石魯等山水畫大家在繼承和變革山水畫傳統基礎上取得的成就,說明山水畫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中,仍然富有強勁的生命力。如何發掘山水畫傳統的精粹,使其服務於新的時代精神,仍然是每一個從事山水畫創作的畫家的重要課題。“溫故知新”的觀念,即學習傳統全為了創造新意。重要的是要從總體上把握傳統的精神本質,以巨集觀的立意去體察傳統的博大和精深。另外,學習傳統應該以現代精神為價值取向,以畫家的個性創造為主體,以現實生活為基礎。
***二***融合西方藝術的創新
20世紀國門重新開啟後,中國畫不同於以往的最大特徵,莫過於中西藝術空前的碰撞與融合,導致了一種新生的中國畫形態――融合派,在山水畫領域,融合派掀起了極其壯觀的藝術波瀾。當代山水畫,無論在時空表達的廣袤性還是形式表現的豐富性上,均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寫實、表現、抽象、象徵以及形式主義、觀念主義等等或溯源於本土傳統或借鑑於西方經驗的諸多審美取向,隨著都市化程度迅速提升,國際性交往日趨活躍,資訊傳媒和藝術資訊高度發達的大趨勢,呈現出越來越自由與多元的色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隨著眾多的畫家們的艱辛探索。在新的世紀,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的國際地位必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中國山水畫,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定將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視與欣賞,她將以自已民族風貌自豪地走向世界。
對中國山水畫的學習體會
1 臨摹大師,學習傳統
談到臨摹,這是學習中國山水畫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這種方法,才能更深一層次的理解中國山水畫的內在,其自古以來的筆墨技巧和造型表現是我們作為晚輩應該一直研究的課題。在臨摹中國山水畫作品之前,我們要對畫家生平等一系列資料進行大體的瞭解,然後要以一種認真且耐心的態度投入到大師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用心靈去觀察,去理解,也去感受大師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的心境是怎樣的,還有筆墨造型之間是如何經營與處理的。
何為大師?在《辭海》中有一條是這樣解釋的:是指“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宗仰的學者或藝術家。”在這裡我們要學習前輩們所流傳下來的成就,那就是他們的作品。談到臨摹的作品,我們要適當選擇每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為傑出的名家名作,這樣才能在臨摹中學習到傳統的繪畫理念,得到大師所流傳下來的巨大財富。以我個人之見,有以下大師之作可以臨摹研究,如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南宋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元代倪瓚的《雨後空林圖》,明代沈周的《廬山高圖》,清代石濤的《飛瀑奇峰圖》等等還有很多,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臨摹掌握。
在學習中我們也應做到對歷史的尊重,對大師作品的尊重,刻苦鑽研,提高和培養自己對新舊事物的觀察認識和理解能力。每位成功者的背後都會付出艱辛的努力,每位畫家的背後也都會有這樣一層一層的臺階,我們經過查閱後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段時期的每位前輩所走過的成功之路也是艱辛坎坷的,但之所以會成功,除了堅忍不拔的信念之外,還有眾多大師的足跡也同現在的我們一樣是踩著前輩的腳印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舉一個例子來說,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一作品,在構圖上應該就是受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的影響,其作品在高山的頂部多畫樹叢,同范寬作品的構圖非常近似,不同的是作品主峰的構圖是稍偏向左邊,而且山石堆疊錯落密佈,使構圖富有層次感。再看作品的近景部分,左邊的清水泉石,還有右邊的山間小路,以及畫面左右兩邊的山石樹木,都有向畫面中心走向的趨勢,使構圖開合有序,重心突出。另外,畫家也可能吸收了郭熙作品《早春圖》中的虛實處理。作品中山與山之間的白雲,不僅使畫面有了完美的分隔,而且對留白的掌握,顯得略有層次,這樣畫面裡的山石分出了前後主次,也使得畫面更加飽滿更加厚重。這一切說明李唐在學習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探索和研究了新的畫面構成,推動了當時中國山水畫在構圖上的發展。
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開創了前人無法想象的物質世界,超越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狀態及社會觀念,但我們卻無法與前輩比拼他們所擁有的精神世界。千百年的佳作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不是因為它年代的久遠而聞名於世,而是前輩們的嘔心瀝血,與大自然相擁,創作及其精神世界相融合的至美境界讓我們敬佩。所以說,臨摹是重要的前奏,我們不可缺少,臨摹古人、臨摹前輩、臨摹大師,這是我們學習好中國山水畫的必走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2 對景寫生,抒情造境
寫生是學習中國山水畫的第二個階段,也是山水畫創作的本源。第一階段的臨摹已經對山水畫的筆墨表現有了初步的瞭解與掌握,寫生則是鍛鍊與培養我們在大自然中對景對物的觀察能力,同時又能把觀察到的結合造型與筆墨作於畫面之中。“‘師造化’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到自然中去,到山水中去,面對自然感受體驗客觀存在。”這段話是我的老師盧禹舜先生說到的。把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寫到畫面上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經營去組織的,畫面的構圖和虛實變化,以及對筆墨、留白的處理也都要經過個人深思熟慮、反覆推敲的。在大自然中寫生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過程,仰望天空,面對巍峨的高山,傾聽河流,俯察品類之茂盛,一切思緒都在高度敏感之中,無論你在畫面中是在勾、皴、擦、點、染,還是有潑、積、破、焦墨,這都是你當時對大自然的真實感受,對筆墨的真實理解,這一刻可能不是準確的,不是完美的,但卻是寶貴的,有價值的,也許在以後的作品創作中會受到當時某一情景或畫面的啟發而成為作品中的一大亮點。
大家都知道,古時前輩們對於臨摹書本是幾乎沒有的,他們練習最多的也許就是對景寫生吧,可以想象得到,清晨太陽還未升起,他們便拿著畫具走進深山,帶著對大自然的嚮往和探索的心情去寫生創作,一幅幅經久不衰的經典力作就這樣創作出來了。我們現在缺少的就是對大自然的認知,有了認知,才會有感情,有了感情才會讓我們去抒情,抒發了感情,我們才能造鏡。
總之,寫生作為學習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過程,我們應該多感悟多體會多磨練,把第一階段學到的方法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昇華帶到大自然中去,這時當你把真情實感與筆墨結合於畫面中的時候,你會立刻感受到巍峨的高山有了生命,潺潺的流水有了神韻。
3 獨立創作,借物寫心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創作也是源於對自然的觀察,對生活的體驗,創作離不開生活。大自然是山水畫創作的客觀存在,它的存在影響及決定了畫家們的創作,創作的靈感是源於我們對大自然的寫生及探究,平時寫生積累的素材是對後期創作做的最關鍵的準備,當你走進大山裡把視野中所看到的山石、樹木、河流等物象的生存狀態及形體結構記錄下來的時候,就是你對後期創作鋪墊的最好的臺階。中國山水畫是注重意境的,而意境則是源於生活的,同樣是看一座山,可能有的畫家會對山的面貌或內在的感受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就是畫家對生活感悟的昇華,思想的延伸。主觀意象後通過筆墨的形式加以表現,讓欣賞你作品的人感受得到你的言外之意,從中受到感染,陶冶或是啟發,使思想得到提高。
畫家們所要表達的“意”,並非脫離了客觀存在,而是客觀存在與實際相結合,與大自然的美相結合,與畫家的情思相結合,與大自然和畫家交融的精神世界相結合,這個“意”其實已超越了大自然的美,昇華了我們的思想,他是有生命的,所謂“物我合一”,這就是山水畫家在創作時獨特的一點。我的老師盧禹舜先生說過“構思、立意、成象是有理性的過程,而表現是從有理性到無理性再到有理性的過程。”在我們創作時,構思是隨著自己思想的改變而改變,也許一次寫生歸來對大自然又有了新的感受與新的見解,於是拿起毛筆開始創作,在脫離了形式化與寫生的過程中,我們大膽創作,筆隨心動,一筆又一筆,構思與畫面意境相結合統一,有理性和無理性雙重存在,創作出一幅幅有形、有情、有意的山水畫作品。
學習中國山水畫,就是要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同時也要加上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思考,由量的變化到質的變化過程是艱難的,但質變後的飛躍又是快樂的,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構圖及氣韻是與時俱進的,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與對大自然的不同認知,創作出一幅幅屬於自己的中國山水畫作品。
- 對中國山水畫的認識及學習體會
- 保持笑口常開的方法
- 簡單好看的二年級手抄報圖片
- 公司季度工作總結範文
- 桌上型電腦兩個硬碟怎麼樣安裝
- 努力的心情短語
- 高中生畢業評語集錦
- 石蓮花的盆栽方法是什麼
- 夏天適合用什麼粉底液
- 旅遊者的主要權利是什麼
- 八年級政治教學計劃
- 吃什麼食物豐胸好_豐胸的九大食物
- 初一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
- 英文簡歷模板3篇
-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簡單點
- 怎麼避免開車時起步熄火
- 幫困扶貧工作心得體會6篇_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 科目一理論知識點記憶口訣
- 魯教版初二下冊政治知識點總結
- 勵志語錄關於早安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