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圖片

  中國山水畫起源甚早,據古史記載,秦漢時期已經出現,只是實物未能流傳至今。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供你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山水畫的文章吧!

  關於山水畫構圖方法

  相互呼應取勢

  立幅畫面上下呼應,橫幅畫面左右呼應,其關鍵在於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選的一段為主體,重點突出,而另一段則斷斷續續地過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與主體呼應,或者是留白處與留白處相呼應,有筆墨處與有筆墨處相呼應,形成氣韻貫通大局和諧之勢。

  如《松溪釣艇圖》,繪坡石間一株古鬆傍岸,老幹盤屈勢若虯龍。鬆旁雜樹、小草相襯。鬆前湖面空曠浩渺,遠山一抹,遙接天際。一葉輕舟載三人緩行於湖中,打破了畫面的沉寂。松樹與人物、遠山相互呼應,高下、遠近使畫面生動富有詩意。圖中自題詩曰:“醜石坐蹲山下虎,長鬆倒臥水中龍,試君眼力知多少,數到雲峰第幾重。”

  折帶形取勢

  似一布帶,從左折向右,再從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昇之狀。或從右折向左,再從左折向右。類似“S”形狀的上下利用或“∽”形狀左右利用。這種折帶形取勢法,古人立幅山水畫中利用者頗多。如《青卞隱居圖》所示,畫中從近景的樹到遠景的山,整個山勢呈折帶,山勢多變,山體深厚高大,意境深遠。

  凹形取勢

  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地靈活運用,或者將“凹”形放倒,似如“C”字形的左右顛倒利用。這種構圖方法給人無盡的想象。如《江山樓觀圖》所示景物清潤秀雅,描寫江景,氣勢開闊曠遠。江邊丘陵起伏,近處碎石散佈,雜樹迎風搖曳,遠處留白清江渺遠、江水浩瀚。

  斜角對襯取勢

  這種構圖方法很常見,以兩斜角相襯取勢。或左下角與右上角相襯,或右下角與左上角相襯。如左下角與右上角有景物,則左上角與右下角留白或過渡,斜角相襯,有主有從,靈活多變,中間空透為好,似有若無圖1。

  構圖方法很多,在於畫家巧妙安排與運用,以上幾種構圖僅是概括舉例,不可死守,應隨立意機變發揮構圖的靈活性與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