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論文範文

  外科是醫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外科護理是一項具有高複雜性、特殊性的臨床護理工作,加之如今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於健康的需求和維權意識也不斷增加,這就導致外科護理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科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外科護理多媒體課件教學思考

  手術室護理是外科護理的重要分支,其工作節奏緊張,工作量大,所面對的患者情況千變萬化,是醫院臨床工作中的前沿陣地[1]。手術室工作對於護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技術嫻熟、應變能力強及指示範圍廣泛,而高效合理的護理人才隊伍對於手術室是必要的[2-4]。因此,如何對手術室輪轉人員、手術室實習護生開展合理有效的進科培訓,顯得尤其重要。對於新進科室和輪轉人員如何從護理教學中儘快的汲取養分,適應手術室面臨的眾多複雜的儀器,以及高標準的無菌原則,提高自身對於手術的配合程度和綜合素質,已經成為手術室教學的重中之重[5-7]。本研究對近年來在年輕護理人員中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總結,旨在闡述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手術室帶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滄州市中心醫院實習的124名護理專業實習生納入本研究。年齡19~21歲,其中護理本科67名,大專57名,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全部完成在校理論學習,實習時間為4周。帶教老師15名,其中本科學歷8名,大專學歷7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0名。15名帶教老師全部參與教學工作,並設組長2名,由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

  1.2教學內容

  ***1***手術器械的認識。對於手術室使用的各種器械包、特殊器械等進行拍照,講解手術開臺前各種型別器械包的準備、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種血管夾、特殊縫線的規格及適應方法等進行講解,並貫穿到實際應用中,從而達到理解並掌握的目的。***2***手術部位的解剖。利用圖片及文字向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講解,例如腹股溝管的解剖、甲狀腺的解剖及子宮卵巢輸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在手術之前對於手術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獨立的完整中小型手術的上臺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手術正確體位的擺放、正規的手術配合示範等。除了進行多媒體教學及實際臨床操作訓練外,鼓勵學生多觀摩不同型別的手術過程,感受手術的氛圍,多看多問,形成手術節奏感,與手術醫生達成默契,在實踐中學習併成長[10]。***4***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其深切認識到手術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並配合各種正、反面教材講解使學生對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時刻樹立安全意識。***5***教學幻燈片的製作。製作精良的幻燈片,結合既往傳統的帶教經驗,將首次進入手術室人員易犯的錯誤一一總結,並結合手術室護理學的發展進步,補充前沿教學內容[11]。通常將手術室的佈局、流程、人員著裝的要求及無菌操作的內容等製作成實物與例圖結合的幻燈片,對比進行講解,利於學生的理解[12]。同時將無菌靜脈輸液術、導尿術及洗手方法,巡迴護士的術前、術後工作等各項內容製作成視訊內容,針對每堂課程的內容,於課程結束時進行播放及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並形成整體的理論體系,使其在實習過程中逐步體會並掌握。

  1.3教學計劃

  統一制定教學進度一致的教育內容,進科第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進科宣講,熟悉手術室的佈局,進入手術室的流程,熟悉各項規章制度,瞭解各種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組實習老師帶領觀摩手術過程,學習洗手、導尿及輸液等簡單的操作,掌握無菌操作規範,學會管理無菌器械臺;第3~4周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上臺配合完成中小型手術;最後1日進行出科考試。

  1.4教學評價

  出科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考試,各佔50分,最後相加為總分。共分為優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同時學生無記名投票對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樣分為優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計。

  1.5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6.0統計軟體對資料進行處理,兩種教學方法之間的比較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學員經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後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比較。

  ***1***採用兩種教學方法比較護生出科前的考試成績,多媒體教學法成績優良人數明顯多於傳統教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998,P<0.05***。

  ***2***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表明,多媒體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滿意度高於傳統教學法,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17,x2=22.66;P<0.05***。

  3結論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顯而易見,其形式靈活、內容生動,能夠較少的重複教學流程,即開即學,從而對於手術室護理的教學達到雙贏的效果。鑑於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實習同學進入手術室之前往往是抱著好奇、緊張的心態,多媒體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實習同學對於手術室實習階段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在實際接觸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之前,能夠對於即將面臨的新環境和新任務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提前熟悉手術操作的流程、手術器械及手術過程,從而達到理論與實際的統一[13-14]。提高了專科手術帶教的質量,縮短學時,從而極大提高手術室的效率及外科對於手術室的滿意程度。在進行多媒體教學以來,實習護生對於實習任務的完成有了極大地提高,明確了學習方向,並很快掌握正確的實踐方法,尤其對於手術室的操作流程及各項規章制度掌握良好[15]。在大力推廣這項優秀的教學技術的同時,對帶教老師及科室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實習護生真正做到教學合一,在實踐中成長[16-17]。

  二:脊柱外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總負責,組員為全科護士,人人蔘與風險管理,及時發現每個工作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並立即糾正,做到每天有檢查、每週有彙總、每月有分析。對本月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並提出整改措施並評價效果。

  ②護理風險識別和評估。脊柱外科患者常見護理風險來自患者自身、護理人員和環境方面。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包括患者心理狀態、健康狀態和遵醫行為;護理人員風險因素包括風險意識不強、專科知識學習不充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經驗不足、疏忽細節問題、應急能力差等;環境方面風險因素包括病區環境、護理設施、搶救物品效能等。

  ③患者風險管理。建立健全護理安全風險預案和應急處理預案,患者就診2h內責任護士正確及時評估危險因素,確立高危人群,重點觀察,重點防護,做到心中有數,床頭插醒目標誌牌***如防墜床、防跌倒、防壓瘡等***。每班進行評估,做好班班交接,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風險教育,鼓勵患者為自己的安全把關,共同杜絕各種醫療差錯的發生。入院時告知患者和家屬雙向查對的意義和要求,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查對環節,積極配合執行規章制度。

  ④護理人員風險管理。對護士進行持續有效的風險教育,如分析護理風險案例、強化法制觀念、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認識,同時實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與績效考核掛鉤的原則,督促護理人員學習法律法規,構建護理安全文化;實行彈性排班,增加薄弱時段的人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促進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樹立牢固的職業責任,有效規避護理風險;增加培訓的力度,對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培訓,提高專科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每日晨會後,護士長到重點患者床前進行護理安全評估,指導管床護士採取預見性護理措施,並監督措施的落實情況,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⑤環境風險管理。完善病區的基礎設施並定期檢查其完好性,根據脊柱外科患者的特點及需求在病區的走廊牆壁上安裝扶手,保持病房地面清潔、乾燥,做好防滑措施。病床加上防護欄,呼叫器置於患者床頭。衛生間加防滑墊、安裝扶手、呼叫器。保持病房內環境安靜,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定製海綿、腳圈、翻身枕等護理用具;高危藥品使用紅色標識並與普通藥品分開放置,麻醉藥品加雙鎖保管,嚴格交接班並記錄,急救物品實行五定管理,確保搶救物品的正常使用。

  1.2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採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小結

  患者安全不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醫院管理者極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風險事件、併發症發生率及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風險貫穿於臨床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任何不規範護理行為都有風險。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護理風險要有預見性,只有高度重視護理風險,牢固樹立風險管理意識,不斷提高護理風險管理能力,採取有效的綜合措施,才能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和患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