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骨外科護理論文

  儘管我國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發展十分迅速,但現實仍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骨外科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骨外科護理論文範文一:在骨外科護理中如何預防護患糾紛

  【關鍵詞】 骨科護理;護患糾紛;預防

  1 護患糾紛的原因

  1.1 服務態度與溝通不到位

  1.1.1 服務態度生硬,責任心不強;某些護士在工作中態度不端正,職業道德觀念差,沒有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對病人態度生硬,沒有愛心,細心,耐心。工作上表現;例行公式滿不在乎;這樣一來,病人對你為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懷疑,不信任,稍有不適,就有可能發生糾紛。

  1.1.2 法律意識淡薄,某些護士平時不注意法律法規得學習,說話隨便,不負責任,做事馬虎,不認真,時間觀念差,無嚴謹的工作作風,如隨便執行口頭醫囑,沒有做到三查七對,隨便在醫囑或其他病例資料中籤字,甚至有越權行為,如發生糾紛,護士有可能要負法律責任。

  1.1.3 溝通,告知不到位,病人是有一個有疾病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得整體,溝通交流貫穿與病人得、的入院、住院、出院、出院後,假如護士與患者溝通少,解釋不到位,沒有做好相關得告知義務,很有可能發生護患糾紛,具體表現:①未向患者做入院介紹,病人不知如何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而被盜;②病區內有人吸菸;③未向手術 患者告知飲食情況而延誤手術;④未向化驗檢查得患者告知空腹而影響檢查;⑤未向腰椎骨折的患者告知絕對臥平板床得重要性,患者自行下床,病情加重;⑥未向骨折手術後出院得患者告知下床活動得時間,使用柺杖的方法,患者過早下床或使用柺杖不當出現傷肢再次骨折的危險。

  1.2 業務技術不熟練

  1.2.1 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肌肉注射不能做到無痛注射,靜脈穿刺不能做到一針見血,特別是危重搶救病人:插胃管、導尿、備皮等,技術不熟練或動作不輕柔,造成患者不必要得傷害或痛苦,未規範給頸椎骨折牽引得患者得患者翻身,而造成病情加重等。

  1.2.2 ①整體業務水平差,具體表現、入院評估不到位,骨折患者身體移動 障礙,伴有潛在得面板損害,特別是老年患者或者由外院轉入的非急診患者,面板評估不到位,有壓瘡未發現,有的發現後未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導致壓瘡加重影響癒合;②病情觀察不及時,不到位,記錄不完整,沒有按要求對危重病人進行病情觀察,病情突變時措手不及或記錄不完整、不準確,上肢骨折未及時觀察記錄橈神經和尺神經損傷的情況,橈神經導致垂腕,尺神經損傷導致爪形手,腓骨骨折未及時觀察記錄下肢感覺情況:如面板、色澤、溫度、血運、功能情況、導致骨筋膜綜合症的發生;③沒有及時應用護理對策,沒有按時巡視病房每2~3小時巡視一次,每20~30 分鐘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導致褥瘡的發生,沒有有效指導下肢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鍛鍊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得形成,沒有有效指導骨折臥床患者的飲食情況而導致便祕,沒有有效指導全髖關節置換的病人保持外展中立位而導致髖關節脫位。 1.2.3 各種護理制度執行不到位最常見的搶救工作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護理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管理制度,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搶救物品未嚴格管理而外借,或急救器材功能不良而延誤搶救1級護理患者沒有20~30 分鐘巡查一次而出向病情變化者,未嚴格執行醫囑得:“三差七對”輸血的“三查八對”、手術的“六查十二對”而導致得執行護理差錯或事故,未 認真做好交接班而出現的問題或情況,未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而導致得院內感染或交叉感染,未嚴格執行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而導致的患者墜床、燙傷、觸電等意外。

  2 護理預防

  2.1 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從病人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五個方面考慮病人的健康問題,這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護士有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首先要正確樹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人性化的原則,以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為護理的工作重點,,堅持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健康理念。

  2.2 加強護患的溝通,護士面帶微笑的接待是溝通的第一步,護士的儀表和舉止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直接影響溝通交流的效果。因此,護士使用禮貌的語言,尊重病人,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溝通交流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要培養護士的溝通技巧,要利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現護士得口語交流能力,比如:增加床頭交接班、護理業務查房、護理會診的次數等等。充分履行患者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間的相關各種告知權利和義務,對相關告知的內容護患雙方簽字後入病案儲存。

  2.3 嚴格執行護理核心制度,嚴格執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制度是規範行為得標準,護理工作的物件是人,是最寶貴的生命、護理工作需要我們以嚴謹的態度,嚴格的制度和操作規程去服務患者。

  2.4 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依法服務患者,依法保護自己,防患於未然。

  2.5 全面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水平、護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護士所具備的能力包括:觀察、決策、組織、溝通、執行、評價等,護士不但要熟練掌握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比如:社會心理學、社會關係學、法學、人文學等,只有全面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水平,才能減少工作中得一些差錯,有效防止護患糾紛得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軍,王亞軍,高新強.醫療護理糾紛干預轉化趨向得分析[J].護理管理雜誌,2005,5***1***:43.

  [2] 覃杏香.骨科護理中常見得護理糾紛與防範對策[J].西南軍醫,2007,9***1***:117

  骨外科護理論文範文二:護理告知程式在外科骨折病人體位安全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告知程式在外科骨折病人體位安全護理中的應用。方法:採取加強對護士的安全意識及專業知識培訓,強化臨床護理告知,注重醫護患溝通的方法。結果:增強了護理人員護理安全意識,提高了病人對病情的知曉率和體位的醫從行為。結論:護理告知不僅在骨折病人體位安全護理中意義重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和病人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告知;骨折病人;體位;安全護理

  護理告知是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指護理人員在病人就醫過程中,將入院注意事項、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各種護理操作的相關內容以及出院後注意事項等內容向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講解和說明[1]。體位一般是指人的身體位置和姿勢,應用於臨床是指根據治療、護理及康復的需要,所採取並能保持的身體姿勢和位置,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主動體位、被動體位及被迫體位[2]。骨折病人由於疾病的限制和治療護理需要等因素,常需採取被迫體位,體位不當是影響骨折癒合及舒適原因之一;因此,正確的體位對防止骨折端移位、畸形癒合、壓瘡有重要意義。我科主要受治四肢、脊椎、胸椎等部位骨折病人,為使病人得到安全、舒適的體位,我們採取強化護理告知的方法,現將情況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科共收住骨折病人94例,男67例,女27例;5-14歲4例,16-44歲51例,45-59歲20例,60歲以上19例,其中四肢骨折61例,脊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15例。

  2護理告知

  2.1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明確告知意義

  通過晨會、每週一問、護理查房等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法律法規、護理常規、文書書寫、護理核心制度及各項規章制度等,使其從思想上重視、明確病人的權利和義務及實施護理告知是護士的責任和義務,管理者嚴格把好環節質量關,不斷強化護士的責任心,定期檢查護理人員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落實情況,如:交接班制度、健康宣教、病人告知制度、病房安全制度等;評價採取護理措施後的效果和影響因素等情況,如病人體位是否正確,體位不當的原因和危險性,應採取的護理干預措施等。

  2.2加強健康教育,強化護理告知

  2.2.1掌握護理告知的原則:護理人員要明確並遵循臨床護理告知的原則:尊重、維護病人的權利,明確護理告知的主體和告知物件,護理人員是告知主體,告知物件嚴格說是病人本人,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特殊情況下是可以轉移的,及時向病人傳遞資訊和強化有關的告知內容,做好告知記錄,注意告知的全面性、動態性、連續性、強化性。如病人或家屬出現拒絕翻動病人等不遵醫囑行為時,應告知其後果,護理人員要做好溝通記錄,並請家屬簽名,同時報告護士長和主管醫師協助進行護理告知。

  2.2.2明確護理告知內容:入院告知:在病人接診及入院宣教時進行,責任護士及時進行相關知識告知。疾病知識告知:告知病情、診斷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告知體位與疾病的關係,指導病人採取正確體位,如何進行體位轉換等方法,如對於一個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告知其絕對臥硬板床的體位要求和原因,講解翻身的注意事項,指導並協助軸線翻身。

  護理操作告知:進行護理操作時可對病人進行指導和觀察評估,如需進行體位轉換,要求操作前說明目的和要求,說明如何配合,操作後保持體位的穩定、舒適與安全的意義。出院告知:告知病人及家屬功能鍛鍊的方式、複診時間、活動注意事項等,避免骨折內固定病人尚未癒合就正常負重及過早下床活動,造成內固定植入物早期鬆動、折彎甚至斷裂[3]。

  2.2.3護理告知方法與技巧;一般有兩種:口頭告知和書面告知。口頭告知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除書面告知以外的內容,如一般護理操作的注意事項、相關醫囑內容、解答病人提出的疑問等。書面告知是指在進行某些特殊護理過程前,需要病人或家屬瞭解,同意並簽字確認的書面材料,可應用於特殊的護理操作中。護理人員要熟悉病人的疾病特點和體位護理要求,根據病人知識水平、性格特點、情緒狀態等具體情況,把握合適的時機和適度,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和方法,使用容易被感知理解的語言進行告知。 2.2.4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功能體位評估技術。要熟悉病人功能體位,根據病人病情結合人體力學原理進行體位評估和指導,如對於一個行牽引、打石膏、臥床病人的體位,能一眼看出體位是否正確,有無肢體受壓;頸椎骨折病人頸部是否嚴格制動,有沒有保持頸正中位等;四肢骨折病人患肢是否抬高;腰椎骨折病人腰部墊枕的位置和枕頭的高度是否正確,翻身時是否保持脊柱平直位置,頭、脊柱、下肢三點是否成一直線。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骨折病人功能體位評估技術,如病人功能體位是否正常、有無肢體受壓情況等。及時指導其採取合適體位,使其在手術、特殊檢查、專科治療時體位均符合要求。

  2.2.5重視醫、護、患的溝通:良好的醫患溝通不但會使患者和患者家屬感到關懷備至、沁人心脾,從而大幅提高滿意度。因此,在制訂醫療方案和護理計劃時,醫護雙方要加強溝通,互通訊息,密切配合,治療護理措施要相一致,防止口徑不一,病人誤解。加強病人與家屬的溝通,使其充分認識到正確體位的重要性而積極配合。與病人溝通時注意個體差異、語言的針對性、準確性及通俗性,把握溝通的技巧、時機、環境,使病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告知。對於特殊病人、特殊情況告知有難度時,可請主管醫師協助,必要時請醫師在床邊指導。

  3效果評價

  我們通過採用護理告知程式的方法,大大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意識,提高了病人對病情的知曉率和體位的醫從行為。並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係,提高病人的滿意度,減少住院天數;病人在住院期間無一例因體位護理不當引起的併發症,均康復出院。

  4討論

  臨床護理告知是貫穿在患者診療的全過程,充分體現了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及知情權、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積極調動了患者及家屬主動配合護理工作的積極性,是減少護患糾紛的重要手段。正確的體位與姿勢可以使病人放鬆肌肉,減輕骨折區域性的異常應力刺激,減輕疼痛,防止骨質移位,有利於病人功能的恢復;體位不當可引起骨折端移位、畸形癒合、壓瘡等併發症的發生,給病人帶太痛苦,影響疾病的康復,甚至引發醫療護理糾紛。由於各種原因,骨折病人經常自己不能或不知道如何選擇正確的臥位,而且由於意外受傷、疼痛等因素,病人易於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影響體位醫從行為,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強烈的護理安全意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只有嚴格遵守護理告知制度,明確護理告知內容和意義,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將護理告知告知落實到實處。使病人從心理上接受,行動上配合,採取正確的體位,有助於疾病的康復,使患者在診療期間真正得到了安全、有序、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陳 筠,楊 輝,王寶珠主編.臨時護理告知程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11

  [2]鄭修霞.護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115

  [3]顧 沛主編.外科護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