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骨折護理學論文範文

  骨折病人的療程一般較長,若能在手法、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配以合理的飲食,可起到促進骨折癒合、縮短療程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骨折護理中健康教育管理單的應用 》

  骨折為一種臨床常見外科疾病,多因間接暴力導致,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為了促使患者身體功能的早日恢復,應引導患者進行功能鍛鍊,但不同階段鍛鍊側重點不同,因此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對於提高功能鍛鍊效果,促進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相當重要。本次研究中,給予骨折患者護理中結合健康教育管理單,評價其實施效果。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從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取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齡22歲~74歲,平均年齡***49±1.0***歲,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35例。70例患者均分為2組,對照組35例,觀察組35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在患者住院期間,依據常規方法實施健康教育,在患者熟悉鍛鍊方法後,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鍊,每週進行1次功能鍛鍊效果評級,由質控員以及護士長進行評價。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依據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管理單實施護理,責任護士每天詳細統計患者的評估情況、功能鍛鍊、健康教育方式、護理重點,填寫在健康教育管理單上,每週進行1次效果評估,護理組長依據評價結果指出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善。將健康教育管理單貼在患者床頭,其主要內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實驗室診斷、陽性指標以及既往史,入院須知、術前術後注意事項、功能鍛鍊要點、護理重點以及飲食要求,每週護士長以及質控員的評價情況,統計複查時間、出院時間、隨訪時間。

  1.3觀察指標

  統計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並隨訪併發症發生情況。其中護理工作滿意情況共18項內容,評價結果可劃分為3個級別,分別為很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35例,很滿意12例,比較滿意14例,不滿意9例,滿意率為74.3%;觀察組35例,很滿意22例,比較滿意12例,不滿意1例,滿意率為97.1%,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優於對照組,差異顯著***χ2=9.71,P<0.05***。

  2.2睡眠質量

  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72±0.92***h,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睡眠時間為***8.20±1.20***h,觀察組平均睡眠時間長於對照組,差異顯著***t=11.218,P<0.05***。2.3併發症發生情況對照組併發症發生率為17.1%***6/35***,分別為肌肉廢用性萎縮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壓瘡2例,肺部感染1例;觀察組併發症發生率為2.9%***1/35***,壓瘡1例,2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4,P<0.05***。

  3討論

  骨折患者創傷發生後,臨床多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但後期需要繼續進行功能鍛鍊。骨折功能的恢復需要經過手術、關節、肌肉鍛鍊等階段,每個階段的重點不同,需要不同的營養、不同程度的功能鍛鍊,且不同時間段應該注意不同的問題。只有處理得當,才能有利於骨折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在此過程中,健康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骨折康復過程中,若自身認知不足,或未及時監督提醒,再加上患者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疼痛感,這些均會影響患者進行功能鍛鍊的依從性,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且容易併發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併發症。因此,在臨床護理中,保證健康教育努力滲入到每個護理環節中,是當前臨床護理中的重點。將患者病情評估填寫在記錄單上,之後根據評估結果實施功能鍛鍊,在此過程中注意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可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通過使用健康教育管理單,可有效避免年輕護理人員因溝通技巧、個人經驗不足而導致健康教育不完善的現象,提高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睡眠質量顯著優於對照組,且併發症少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健康教育管理單,可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早日恢復。

  篇二

  《 骨折護理健康教育論文 》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作者所在醫院的骨折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20~70歲,文化程度:小學學歷5例,中學學歷42例,大學學歷13例;其中腰椎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12例,脛腓骨骨折8例,尾骨骨折5例。本組患者均意識清楚,願意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

  1.2方法

  1.2.1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骨折的部位、家庭經濟情況、陪護人員的情況等,對收集到的患者資訊進行分析整理。

  1.2.2健康教育的實施根據患者及其陪護人員的制定具體的健康教育方案,方式有:①語言教育:對接受能力強的患者,採用語言教育,護理人員將健康知識傳授給患者及其家屬,包括骨折患者的飲食、休息時體位、早期功能鍛鍊等,並針對個體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具體的指導。②示範教育:對有些理解能力不強或聽力不好的老年患者,則採取示範教育的方法,如體位的擺放、怎樣翻身、怎樣使用柺杖等,由護理人員模擬示範或為患者播放一些視訊,讓患者明白並能遵照執行。③分階段教育:骨折患者在各個階段的需要不一,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分析是處於哪一期,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如早期患者主要是疼痛,擔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穩定患者情緒,採取具體的治療措施後患者需要的是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需要手術的患者就要做一些術前指導,術後要重點介紹患者的飲食與體位擺放,康復期要重點講解患者怎樣合理鍛鍊。④電話回訪教育:對已經出院的患者,要定期進行電話回訪,瞭解患者恢復情況,包括:遵醫用藥、康復訓練等重要性,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並告知患者複診時間,交換***,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隨時可以與醫生和護士交流,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2.3健康教育的內容內容有:①心理方面:骨折對患者來說一般是一個突如其來的事故,患者開始時很難一下接受,加上骨折臥床時間都較長,常產生不適應及悲觀情緒,針對出現的這些心理狀況,就要求護理人員態度熱情,主動介紹,讓患者很快適應環境,對患者進行心理調整,引導並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滿足患者對疾病資訊的需求。②飲食教育:指導患者在治療期間進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及果膠成分豐富的飲食,這是促進骨折癒合的一個重要環節,讓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防止發生便祕等併發症。③體位指導:不同部位的骨折對體位的要求不一樣,應根據患者的骨折部位及採取的治療方式進行個體的指導,如脊柱骨折患者絕對臥硬板床,伴有脊髓損傷者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四肢骨折要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迴流,治療方式不同,體位也不一樣,如石膏或小夾板固定患者要保持功能位,內固定的患者避免過早讓患肢負重等。④術前指導:對需要手術的患者及時做好術前指導,讓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防止術後發生便祕或尿瀦留。⑤康復鍛鍊: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功能鍛鍊的重要性,教會功能鍛鍊的方法,開始的時間、運動量等,包括關節功能練習、股四頭肌的等長和等張練習、正確穿防旋鞋、正確使用柺杖和助行器等。

  1.2.4效果評價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調查提問及觀察,從患者對健康教育的知曉率、遵醫行為、併發症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這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2結果

  60例患者全部對健康教育內容知曉,達到100%;58例患者能夠按照教育內容進行合理飲食與鍛鍊,遵醫行為達到96.7%;有2例發生輕微併發症,佔3.3%,經過正確處理後痊癒;患者滿意度100%。

  3討論

  骨折部位不同,體位要求也不一樣,相同的骨折部位,如果採取的治療方法不一樣,注意事項也會不一樣,每一個個體,都有不同於其他個體的特點,通過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使進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更符合個體的特點,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選擇教育策略,充分調動患者自我康復的積極性。使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內容興趣性增加,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利於提高遵醫行為。提高患者滿意度,合理的治療與護理加上患者的配合,更有利於患者疾病的康復,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篇三

  《 簡述頸椎骨折護理體會 》

  【關鍵詞】 頸椎骨折

  頸椎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損傷,臨床上常見合併高位脊髓損傷伴截癱,傷情常較嚴重而複雜,往往給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創傷甚至終生殘疾。手術是頸椎骨折合併頸髓損傷常用的方法,由於頸椎手術危險性很大,因此,在圍術期,如何配合醫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一直是骨科護士共同關注的問題。我科2002年5月~2005年4月採用前路減壓植骨鋼板內固定術,均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齡18~72歲,平均43歲。車禍傷8例,高處摔傷10例,機械碰撞傷1例。其中頸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脫位10例;全癱5例,不全癱8例。臥床時間最短10天,最長76天。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病情通常較危重,有的還合併複合傷。認為頸椎手術危險性大,容易發生死亡,從而產生恐懼、焦慮、悲觀等心理反應,擔心術後療效,思想負擔較重,應耐心向患者解釋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情的發展,解除壓迫,植骨融合達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術治療;由已行同類手術的患者現身說法,介紹手術期間無痛,術後疼痛持續時間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心理準備,配合治療;並闡明情緒與疾病的關係,良好的心理狀態會促進機體康復,否則相反。

  2.1.2 注重呼吸道的護理 因頸椎骨折壓迫頸脊髓導致呼吸肌麻痺,血液迴圈相對減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發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對流、溫溼度適宜,定期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採用溼式打掃,鼓勵患者進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囑患者深呼吸,在呼氣末咳嗽,重複數次,對無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壓主氣管,以刺激氣管引起咳嗽或用雙手壓迫患者的胸腹部,囑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強膈肌反彈的力量。每2 h幫助患者按軸線翻身拍背1次,對於氣管切開患者應進行吸痰、溼化氣道、清潔口腔等護理,定時更換消毒氣管內套管,用雙層溼紗布覆蓋氣管口,霧化吸入每日2次。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嚴格按無菌技術操作。

  2.1.3 指導患者做食管氣管的推移訓練 術中牽拉氣管、食管時可引起患者不適,而影響手術進行,且此種操作易刺激氣管引起反射性乾咳等症狀[1]。告知患者此種訓練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積極配合。訓練時,保持患者體位舒適,一般患者仰臥,枕頭墊於肩下,頭後仰,使其頸部肌肉放鬆。操作者站在患者左側,用拇指或2~4指在頸外皮下插入右側胸鎖乳突肌內側緣的內臟鞘和血管神經鞘間,先左右搖擺氣管,然後將氣管食管持續向左側牽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協助牽引,牽拉時用力緩和,需超過中線,並避免牽拉過程的中斷[2]。持續5~10 min,逐漸增至15~20 min,3~4次/d。

  2.1.4 顱骨牽引的護理 頸椎骨折有明顯脫位、半脫位患者入院後,應用顱骨牽引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牽引重量根據需要而定,一般為5~10 kg[3]。頭部墊枕圈,保持牽引力線與頸椎軸線一致,抬高床頭15 cm,顱骨牽引弓針道保持清潔乾燥,每天3次生理鹽水沖洗。

  2.2 術後護理

  2.2.1 呼吸道護理 術後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心率、血壓及面色的變化,持續吸氧,根據血氧飽和度來調整氧流量。手術過程中咽喉、氣管等部位的牽拉可造成喉頭水腫而產生咽部不適、吞嚥和呼吸困難。術後常規給予慶大黴素8萬u和α-糜蛋白酶2000 u加入生理鹽水20 ml霧化吸入,2次/d,可減輕水腫[4]。或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鹽水20 ml霧化吸入,2次/d。必要時定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邊備氣管切開包,以便急需時使用。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生。

  2.2.2 體位護理 頸椎活動時,在椎體與植骨塊之間產生介面間的剪下力,使植骨塊移動、脫出,導致手術失敗。因此術後要嚴格限制頸部活動,避免頸部的過伸活動、過早起床,頭兩側置沙袋、翻身時保持頭、頸、肩、軀幹成一條直線,至少2人翻身,1人扶頭、肩,另一人扶軀幹、四肢,翻身同步進行,側臥時身體與床成45°,並在肩、背、臀、雙下肢墊枕,使患者舒適。

  2.2.3 注意觀察傷口敷料及引流液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術後切口內常規留置負壓引流管24~72 h,認真觀察引流液的量、色、質並做記錄。術後24 h內切口引流液量應少於100 ml,若引流液過多,色鮮紅,切口敷料滲血多,周圍區域性隆起,頸部增粗,患者自覺呼吸費力,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應及時報告醫生,並配合搶救。

  2.2.4 加強基礎護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頸椎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損傷,傷情常較嚴重而複雜,術後又要求絕對臥床,故要注意其併發症,如褥瘡、墜積性肺炎、廢用性肺萎縮、深靜脈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發生。對於上述的併發症要有針對性預防措施。特別強調對褥瘡的預防,睡氣墊床,按時給予翻身,應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換、勤整理***。保持床單清潔乾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面板護理,防止褥瘡發生。對於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時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預防墜積性肺炎。躁動患者謹慎使用鎮靜劑,應設專人看護,給予適當約束,防止墜床及意外發生。

  2.2.5 感覺及運動功能的觀察 詳細觀察肢體感覺及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肢體有無抽搐及麻痺平面的變化;牽拉尿管檢查膀胱感覺,尿管間斷開放。每個班次都檢查並行書面交班,對癱瘓患者,記錄截癱平面。

  2.2.6 功能鍛鍊康復護理 為防止肌肉攣縮和關節僵硬,術後早期在生命體徵穩定後立即給上、下肢肌肉按摩和關節的被動活動,肌肉按摩5~6次/d,20~30 min/次,關節的被動運動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單次被動活動範圍應達到最大生理範圍,但不可超越,以免拉傷肌肉和韌帶[5]。上肢主要鍛鍊手的握與捏功能,恢復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強屈髖、屈膝及踝關節的肌肉鍛鍊,以保證下肢負重與行走的功能。鍛鍊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四肢置於功能位。對不全癱、全癱患者還應訓練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儘早拔除導尿管控制排尿。

  2.2.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僅增長患者對疾病的康復知識,而且增進了護患之間溝通,將健康教育貫穿於護理全過程,使患者瞭解每項治療、護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提高護理質量。對出院患者要做好出院指導:***1***3個月內帶石膏頸圍保護頸部,避免頸部屈伸和旋轉活動。***2***若頸部出現劇烈疼痛或吞嚥困難、有梗塞感,可能為植骨塊移位或脫落,應即時回院複查。***3***術後3個月,經拍X線片示植骨椎間隙已完全融合後,可進行頸部功能鍛鍊,開始時做頸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動,然後再做頸部旋轉活動。注意頸部勿做劇烈活動,防止再損傷。功能鍛鍊要循序漸進,若出現頸部不適時應暫時停止。

  [參考文獻]

  1 林淑賢,姜連英.氣管、食道推移法在頸椎前路手術中的應用體會.實用護理雜誌,1998,14***7***:352.

  2 寧寧.骨科康復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63.

  3 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457.

  4 郭春燕,陳書勤,尹銳峰.頸椎前路減壓圍手術期的呼吸指導與護理.實用護理雜誌,2003,19***2***:23.

  5 邱紀方.康復護理學.杭州: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006,228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