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方面論文的範文錦集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在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給臨床護理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選取9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物件,入選患者根據患者入院的先後順序進行分組,其中45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命名為常規組;另外的45例患者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命名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結果:與常規組比較,研究組患者腹腔引流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短;護理滿意高;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降低併發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結、直腸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疾病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不規律,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在治療期間康復護理對患者的病情尤為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千預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具體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x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醫院收治的9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這次研究物件,入選患者均給予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根據患者入院治療的先後順序進行分組,其中常規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最大年齡68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年齡***53.6±2.3***歲;其中合併高血壓患者12例,合併糖尿病患者8例。研究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最大年齡70歲,最小年齡45歲,平均年齡***54.0±2.5***歲;其中合併高血壓患者14例,合併糖尿病患者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併疾病等基本資料相仿,具有比較意義。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2]

  納入標準:①患者入院後均給予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手術完成後經病理切片和腸鏡檢查,確定為結、直腸癌;②患者均未進行化療;③能正常進行溝通;④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是意識障礙患者;②伴有慢性疾病患者;③癌細胞己出現擴散的患者;④伴有其他胃腸疾病患者。

  1.3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①在術前給患者講解手術中需注意的相關事項,在術前3d,指導患者應用半流質食物,手術前應用抗生素進行感染防控,口服瀉藥,給予灌腸清潔;術前禁食12h,禁水3h。②手術過程中給予補液,補液量在2.5L左右,手術過程中給患者保暖。③術後在患者排氣後給予飲水,進流質食物,對疼痛程度較為明顯的患者給予陣痛藥物,術後根據患者的病情確定是否拔除胃管,在術後一週,口瘻完全吻合後將尿管和引流管拔除,術後根據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指導患者合理進行肢體運動。

  研究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康復護理,主要包括:①在術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綜合康復護理方案,給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給患者發放健康宣教資料,有助於患者瞭解手術和護理的整個流程,給患者講解康復護理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性;並給患者詳細講解康復護理理念的具體計劃,有效改善護患關係,獲得患者的信任,有效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術中注意給患者保暖。體溫維持在36℃~37℃。②術後康復護理:手術後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證,尤其是心、肺功能的監測,指導患者適當吸氧,嚴密監測血氧、血糖和心電圖監測,嚴密觀察患者的排氣情況;術後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給患者講解術後可能遇到的狀況,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情緒;指導患者選取合適的體位,半臥位較佳,有助於患者呼吸順暢,平臥時,將頭部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定時更換體位,避免長時間壓迫某個部位,出現壓瘡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翻身、起坐、屈膝鍛鍊,逐漸過渡至翻身、下床活動,對於不能下床運動的患者,定時給予退步按摩,防止出現靜脈栓塞。③術後嚴密觀察引流管、輸液管情況,定期更換傷口處的敷料,指導患者正確咳嗽、排痰,給患者拍背,對於排痰困難患者,給予霧化吸入治療。④在患者術後首次排氣後,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胃管排除,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低鈉飲食,多食用補氣食物,對於氣血虧虛患者,多食用龍眼等補氣的食物,對於脾氣虧虛患者,多食用山藥、蓮子等健脾食物。

  1.4 指標觀察[3]

  觀察兩組患者給予腹腔引流、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下床活動和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併發症的發生情況;在患者出院時應以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本次護理進行調查。

  1.5 統計分析

  對研究所得資料利用SPSS 18.0軟體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用x2檢驗,檢測P值,如果經檢測P值小於0.05,則提示經比較兩組資料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腹腔引流、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下床活動和住院時間

  與常規組比較,研究組患者腹腔引流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93.33%***明顯高於常規組***82.22%***,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結直腸癌作為常見的一類消化道腫瘤,目前主要是給予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患者會伴有一定的應激反應,對機體的多個器官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降低不良刺激,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綜合康復是一類全面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作為中心,在護理過程中加強醫護合作,有效改善護患關係,提高護理質量[4]。在傳統護理中在對術前腸道護理準備充分,均是給予機械式準備,;給予腸道有效清理,因此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現象,甚至出現麻醉後的低血壓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疼痛耐受力有有限或是患者出現出現傷口破裂。通過綜合護理康復,給予全面的身體狀況評估,給予詳細的健康教育,術後嚴密觀察引流管、輸液管情況術後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康復護理,指導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對術中麻醉和保溫,術後的康復訓練;指導患者正確排痰,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有利於患者病情的恢復[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組比較,研究組患者腹腔引流時間、尿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短;護理滿意***93.33%***明顯高於常規組***82.22%***;治療過程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癌患者護理中應用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降低併發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綜合護理干預對舌癌術後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舌癌患者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其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用時間段為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於我院接受舌癌治療的患者52例,以病案號為基礎按奇偶數字原理隨機分為參照組及觀察組各26例患者,參照組使用常規性護理,觀察組使用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口腔潰瘍發生率、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結果:觀察組的心理狀態經護理後得到改善,均低於參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的生活質量評分經護理後均高於參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口腔潰瘍發生率及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均低於參照組患者***P<0.05***。結論:在舌癌患者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後,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方面作用顯著,可在臨床中大力借鑑。

  臨床關於口腔癌疾病發病率的統計,舌癌佔據約32%-51%的比例,具有病程惡性程度較高的特點,對患者的舌肌組織有直接影響作用,限制了舌根的運動,造成患者在進行說話、吞嚥及進食等活動的困難。臨床治療中開展的組織瓣修復術效果顯著,但是術後恢復不利時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舌功能障礙。對此本文為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在選取的研究患者中開展綜合護理方法的應用,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的患者物件為在我院接受舌癌根治術治療的52例患者,選用時間區間段為2014年12月-2017年11月,所有入選研究的患者物件均接受病理後檢查確診;均接受全麻氣管插管行舌頜頸根治術與同期舌缺損皮瓣修復治療。排除了合併其他內科嚴重疾病患者;精神意識障礙患者。在分組中以患者病案號為依據藉助奇偶原理隨機分為參照組26例、觀察組26例。參照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45-68歲,平均年齡為***56.5±2.11***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45-69歲,平均年齡為***57±2.09***歲。比較入選研究的患者物件資料中各觀察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使用常規性護理,護理內容有基礎性護理、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功能恢復等方面的基礎性護理工作。觀察組使用綜合護理,護理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由護士長及科室主任開展,注重階段性的細化,完成對纖細護理工作開展的內容及標準明確,在實踐中全面落實臨床路徑計劃。

  1.2.2 術前護理

  完成對患者的入院評估工作開展,全面掌握患者的資料,基於手術實施後會對患者的發音功能、吞嚥等影響較大,由責任護士開展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正視當前病程程度,以通俗、比喻、思維匯入等方式引導患者向合理性觀念轉變。對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觀念進行糾正,指導患者通過呼吸調節、放鬆訓練等方法進行調節。向患者介紹病症知識,並指導患者使用手勢表示需求。在手術當日,責任護士與家屬共同協助開展術前準備工作,並護送患者至手術手門口,待患者術後返回病房時,責任護士應向患者家屬開展傷口情況觀察、皮瓣觀察等指導,告知其該做法的意義,並在實施管道護理、氣道護理工作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說明[1]。

  1.2.3 術後恢復護理

  ***1***口腔護理,術後實施舌部皮瓣移植後,對口腔的環境有較大的影響,自潔功能限制,較多的分泌物產生,使得患者的唾液量增加,同時患者口腔還存在異味現象,影響了患者的食慾,也不利於手術傷口的恢復。術後可以指導患者使用康復新漱口液漱口,叮囑患者在進食後及時漱口,能夠實現有效的抑菌、除臭及清潔作用。傷口癒合後指導患者進行刷牙操作,對口腔黏膜及舌體的擦拭應於術後半小時進行。也可以開展長棉籤擦拭口腔方法的應用,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保持健側臥位,使用20cm長度的醫用棉籤蘸取生理鹽水,按照常規性護理操作步驟機進行擦拭,並在手電筒的輔助下對口腔進行照射,變擦拭邊開展口腔區域性創口的情況。

  ***2***舌部功能訓練,於術後一個月開展,在臨床護理路徑中制定最大伸舌測量標準,患者取坐立姿勢,張大口並用力伸舌,測量舌前緣離下頜中切牙切緣的距離。指導患者開展科學的專業的舌部鍛鍊,內容有伸舌、縮舌、頂舌、彈舌及語言五方面的訓練。伸舌訓練中,指導患者盡力將舌朝前方伸出,隨後沿著左右方朝嘴角擺動,並訓練患者用舌尖舔下脣後轉向舔上脣;縮舌訓練中,向患者示範鎖舌的形態,將舌向口腔的後部縮,使得舌體在口腔中呈現捲起或者旋轉的形態,幫助患者實現舌體靈活度的提高;彈舌訓練中,用舌尖頂住並彈硬顎的前部,有“得”的聲音發出後完成動作;頂舌訓練中,指導患者使用舌尖均在上下前牙的內側做出頂的動作,以此增強患者舌尖的力度及感覺。訓練時間控制在一日三次,一次一小時,共訓練60d。在訓練過程中責任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的訓練情況,對其不正確的操作進行發言進行糾正,建立良好的訓練習慣[2-3]。

  ***3***出院護理,患者出院前進行出院護理指導,併發放語音康復訓練手冊,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進行訓練,能夠及時糾正患者不正確的發音習慣。患者出院後,責任護士進行電話隨訪,瞭解患者是否存在生活方面的不適感,病根醫師的門診時間預約第一次門診複查時間。在患者來院檢查時,對患者的鍛鍊效果進行評估,並調整功能訓練方案[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參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口腔潰瘍發生率、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其中心理狀態使用量表進行評估,內容有患者的焦慮、抑鬱、敵對、人際關係敏感、恐怖、偏執及敵對、軀體化、強迫8方面。生活質量評分使用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係、精神支援及環境進行評估。口腔潰瘍發生率、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在護理後統計口腔?⒀穹⑸?情況,並採集口咽部標本送檢對比其細菌菌落數數量。   1.4 ?y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的統計學軟體對計量資料***心理狀態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進行統計分析,採用t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資料有差異,並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心理狀態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狀態評分均低於參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2.2 比較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於參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2。

  2.3 比較口腔潰瘍發生率及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

  觀察組患者的口腔潰瘍發生率為7.7%,參照組患者為42.3%,且觀察組患者的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低於參照組患者,資料對比存在差異***P<0.05***,詳情見表3。

  3 討論

  舌癌屬於舌部惡性腫瘤,惡性程度較高並極易發生淋巴結轉移現象,由此在手術中需要對病灶及頭部淋巴結進行清掃,舌部缺損較大,對患者舌部構造及功能帶來的不利影響較大,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由此在治療中需要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的實施[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評分在護理後均得到顯著的改善,並與參照組患者對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口腔潰瘍發生率為7.7%低於參照組的42.3%,且觀察組患者的口腔分泌物細菌菌落數少於參照組患者,存在差異***P<0.05***。整合綜合護理在舌癌護理中效果顯著的原因有:

  ***1***綜合護理措施是基於常規性護理、臨床工作經驗之上制定的護理方案,藉助臨床護理路徑對日常護理工作開展優化和完善,旨在為患者提供舒適化、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同時其具有的規範性、統籌性等特點,為醫護人員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方向,確保了護理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良好。

  ***2***藉助術前護理中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環節及術後口腔清潔及功能訓練工作的開展,及時緩解和開導了患者的心理,建立對病症的合理性認識,提高了對治療的依從性。專業的康復訓練,能夠讓患者儘快的恢復舌部功能,並且也能夠讓患者體驗到治療成效的喜悅,在生活中堅持訓練,實現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6-7]。

  ***3***口腔清潔中使用的康復新液屬於純中藥生物製劑,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效果,藥物機理在於藥物中含有的額獨特性多元醇和鈦活性物質,不管是口含使用還是外敷使用,都能起到較好的區域性血液改善效果,對存在的炎症也有消除性作用,減輕了水腫對患者帶來不適感,實現了機體免疫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的在長棉籤佔去生理鹽水及康復新液的聯合試用下,並輔助於手電照明,不僅能夠實現對口腔的徹底清洗,也減輕了對患者創口的受損度。具有減輕患者的口腔異味,保持了較高的口腔舒適感的效果,降低了口腔中含有的細菌數量,減少了發生口腔潰瘍的機率[8-10]。

  綜合上述,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在舌癌術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有積極的影響,臨床護理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