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臨床醫學方面論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65例輕型顱腦損傷病人中西醫結合護理及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間收治的輕型顱腦損傷患者65例為研究組物件,均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另選取同期收治的50例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單純西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3%,明顯高於對照組的76.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護理應用於輕型顱腦傷患者,有助於舒暢患者情志、降低其頭疼等臨床症狀,對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臨床療效有積極意義。

  顱腦損傷多是外部暴力作用於頭部而引發顱腦出現繼發性或原發性損傷[1]。依據顱腦損傷的程度輕重,可分為輕、中、重型,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嘔吐、頭痛、噁心等[2]。如治療或護理不當,易繼發肢體癱瘓、感覺紊亂等不良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探索有效的護理方式,近年來我院採取中西醫結合方式對輕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了護理,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彙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物件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5例輕型顱腦損傷患者,均經臨床影像檢查確診。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齡25-66歲,平均***47.6±3.8***歲,車禍傷42例,高空墜落傷17例,外部擊打傷6例;對照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24-65歲,平均***46.9±4.1***歲,車禍傷29例,高空墜落傷18例,外部擊打傷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損傷型別及程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1***西醫護理:病房環境護理。保持房間乾淨整潔,適時通風,患者被褥、衣服保持清潔、乾爽。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嚴格控制其飲食。遵循低鹽、高纖維、低脂、易消化、禁辛辣油膩等飲食原則[3]。生活護理。戒除不良生活嗜好,如酗酒、吸菸等。④治療配合。熟練掌握靜滴、消毒、用藥等各項治療護理技術,科學配合治療。⑤口腔護理。要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預防口腔及肺內感染。***2***中醫護理干預。食療護理干預。依據中醫辨證理念,給予患者飲食習慣調整,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加強營養,必要時加入中藥輔助治療。穴位按摩。依據患者病情選取對應的穴位進行按摩,以促進其血液迴圈,加速機體各組織功能恢復。體育鍛煉護理干預。指導患者及時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提高其免疫力。④心理干預。針對患者易發生抑鬱、情志不暢等精神困擾,調整其情緒,囑其保持心情舒暢、平和,同時與中醫足部按摩相結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促進患者氣血平和,增強其脾胃功能。⑤中藥泡腳。採用合適中藥指導患者進行泡腳治療,提高臨床療效。對照組僅給予西醫護理。

  1.3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臨床醫師手冊》[4]相關標準對患者進行臨床療效的評定。顯效:臨床症狀及體徵獲得顯著改善,患者機體各項生命體徵接近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症狀及體徵有所緩解,患者機體各項生命體徵有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症狀及體徵沒有變化,患者機體各項生命體徵無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體,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進行卡方檢驗。P<0.05判定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3%,明顯高於對照組的76.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顱腦損傷易繼發認知、社會行為、心理等方面的異常,如意識障礙、感覺紊?y、言語障礙等。資料顯示,在患者康復期實施有效的護理能促進機體各項功能的康復,降低異常的發生率,提高臨床療效[5]。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情況複雜、變化較快,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給予格外的認真和耐心,並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發現狀況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西醫護理理論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變化情況採取護理干預措施,而中醫護理理論則主張依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施護,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在預防患者發生後繼功能異常方面具有更大優勢。中醫護理的主要原則是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分期治療和辨證護理干預[6]。穴位按摩和中藥泡腳有助於疏通經絡,旨在通過促進血液迴圈來達到活血化瘀、止痛祛瘀和消腫理氣的目的,有利於緩解患者的頭痛等不適症狀,並促進機體各項機能的康復,而且通過按摩能刺激相關穴位,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對增強血液流動有顯著作用;食療和體育鍛煉則從加強機體營養和促進機體功能兩個方面來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同時,通過調節患者的情緒,使其情志暢通、愉快,有助於患者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現實,積極接受並配合治療,對加快機體康復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應用於輕型顱腦傷患者,有助於舒暢患者情志、降低其頭疼等臨床症狀,對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臨床療效有積極意義。

  慢性鼻竇炎患者56例應用鼻內鏡手術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流涕、鼻塞、頭痛以及嗅覺障礙等,且存在反覆發作及加重情況,發病病程在3個月或以上。此外患者常合併眼痛、面部腫痛等伴隨症狀[1-2]。鼻內鏡檢查可見鼻腔或鼻道記憶體在膿性分泌物,鼻粘膜水腫狹窄或中鼻甲出現息肉樣變等。臨床診斷慢性鼻竇炎相對簡單,但治療則較為複雜,採用常規藥物治療,不但治療週期漫長,複發率也極高,研究發現,鼻內鏡下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效果顯著,且複發率較低,於患者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選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於我院診治的56例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分析了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於我院診治的56例慢性鼻竇炎需應用鼻內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31例,年齡12-57歲,平均***30.23±3.65***歲,所有患者均為雙側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流涕、鼻塞、嗅覺障礙以及頭痛等,常規用藥治療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行鼻?染凳質踅?一步治療。患者鼻腔均於術後填塞膨脹止血棉,並於術後2-3d,拆除膨脹止血棉。次日清理鼻腔,4日後再次清理鼻腔,術後7d出院。進行為期6-12個月隨訪。

  1.2 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 為患者講解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優勢,如損傷小、恢復快、預後佳等,並講解術前準備方法,術中配合方法,術後注意事項等。適當安慰患者,鼓勵患者以積極心態面對治療,以儘早緩解臨床症狀。

  1.2.2 術前護理 詢問患者手術史、過敏史,完善手術相關術前檢查,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術前常規採用鼻用激素噴鼻腔,術前1日,沐浴、修剪鼻毛,詢問女性患者是否處於月經期,男性剃鬍須[4]。囑患者每日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應用鎮靜藥物。全麻患者於術前6-8h禁水,並於手術前30min,肌注1單位巴曲亭。

  1.2.3 術後護理 患者返回病房後應去枕平臥,並將頭部向一側偏,以防嘔吐物或分泌物引起窒息,6h後,可取半臥位,以利於鼻腔內液體流出,緩解鼻部不適。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觀察口、鼻分泌物性狀、量,並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吞嚥動作。指導患者在口腔內有液體時不能嚥下,以免引起嘔吐[5]。鼻部滲血的患者可採用冰袋冷敷止血。術後6h,可進食少量清淡、易消化流質食物,術後鼓勵患者多使用水果、青菜,保持腸道通暢。術後鼻腔疼痛的患者,可冷敷緩解疼痛及組織水腫,如疼痛劇烈,可酌情應用止痛藥。術後患者由於進行了鼻腔填塞,往往以張口方式呼吸,易發生口脣乾燥等情況,因此,需囑患者多飲水,並於進食後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術後還需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手術相關併發症,如視神經損傷、腦脊液鼻漏、頭痛等,及時予以處理。術後48h,逐步將鼻腔填塞物取出,並且每日進行2次鼻腔沖洗,將幹血痂去除,以促進鼻腔血液迴圈,避免鼻粘膜粘連。

  1.3 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均進行為期6-12個月的隨訪,並且均需採用內窺鏡複查,以期評價治療效果。顯效:觀察鼻竇可見竇口開放良好,並且竇腔內未見膿性物;有效:竇腔內有少量膿性物,鼻黏膜呈現輕度水腫、肥厚樣改變;無效:臨床症狀未改善,於竇腔內可見較多膿性物。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進行資料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採用***n/%***表示,採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採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56例患者均手術成功,經過治療後臨床症狀均有所好轉,其中符合顯效標準的有27例,佔48.21%,符合有效標準的有25例,佔44.64%,符合無效標準的有4例,佔7.14%,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術後有3例患者出現併發症,併發症發生率5.36%;隨訪期間有2例復發,複發率為3.57%。

  3.討論

  慢性鼻竇炎發病率較高,部分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複發率高。此類患者治療時臨床多建議採用鼻內鏡術治療,以徹底清除鼻竇內病變,促進患者鼻粘膜儘早修復,改善頭痛、流涕、鼻塞等症狀。在臨床實踐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發現,患者行鼻內鏡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及複發率較高,可能與護理不完善或患者自我護理方法不當等因素相關。本次研究總結了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竇炎圍手術期護理方法,並給予患者專業性、個體化護理,對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併發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患者實施鼻內鏡手術治療的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症狀,防治病情復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