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課外閱讀

  做一些課外的閱讀,對我們的學習是有利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課外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我曾經把文化分為兩類:狹義的文化和廣義的文化。狹義指的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政治、經濟、倫理、道德等等。廣義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所創造的一切東西,連汽車、飛機等等當然都包括在內。

  週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為三個層次:狹義的、廣義的、深義的。對於深義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在狹義文化的某幾個不同領域,或者在狹義和廣義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領域中,進一步綜合、概括、集中、提煉、抽象、昇華,得出一種較普遍地存在於這許多領域中的共同東西。這種東西可以稱為深義的文化,亦即一個民族文化中最為本質或最具特徵的東西。”他舉日本文化為例,他認為日本深義的文化的特質是“苦澀”、“閒寂”。具體表現是簡單、質樸、纖細、含蓄、古雅、引而不發、不事雕飾等。

  我不想從民族心態上來探索,我想換一個角度,同樣也能顯示出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或者內涵。

  中國哲學同外國哲學不同之處極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是,中國哲學喜歡談論知行問題。我想按照知和行兩個範疇,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理解、欣賞等等,這屬於知的範疇;一部分是綱紀倫常、社會道德等等,這屬於行的範疇。在這兩部分的後面存在著一個最為本質、最具有特徵的深義的中華文化。

  寅恪先生論中國思想史時指出:“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目。故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此雖通俗之談,然稽之舊史之事實,驗以今世之人情,則三教之說,要為不易之論。故兩千年來華夏民族所受儒家學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於學說思想之方面,或轉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對中國思想史仔細分析,則不難發現,在行的方面產生影響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佛道二家。潛存於這二者背後那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深義文化是三綱六紀等倫理道德方面的東西。

  專就佛教而言,它的學說與實踐也有知行兩個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義,如無常、無我、苦以及十二因緣等等,都屬於知的方面。八正道、四聖諦等,則介於知行之間,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與知密切聯絡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輪迴,則完全沒有倫理的色彩。傳到中國以後,它那種無父無君的主張,與中國的三綱六紀等等,完全是對立的東西。在與中國文化的劇烈衝擊中,佛教如果不能適應現實情況,必然不能在中國立定腳跟,於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義以適應中國具有濃厚綱紀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見中國深義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禦了。

  這一點,中國的學者是感覺到了的。

  馮友蘭先生說:“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講的是‘天學’;佛教講的大部分是人死後的事。如地獄、輪迴等。這是‘鬼學’,講的是鬼;中國的文化講的是‘人學’,注重的是人。”

  事實上,孔子就是這種意見的代表者。“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證明。他自己還說過:“未知生,焉知死。”

  我認為,中國文化的特性最明顯地表現在或者可以稱為深義的文化上,這就是它的倫理色彩,它所張揚的三綱六紀以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精神。

  ***節選自季羨林《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狹義的文化包含於廣義的文化中,深義的文化則是普遍地存在於狹義和廣義文化的領域中的共同的東西。

  B.簡單、質樸、纖細、含蓄、古雅、引而不發、不事雕飾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正是日本深義文化的特質。

  C.中國文化的內涵可以從民族心態或哲學範疇去探究,作者認為深義的中華文化存在於“知”與“行”兩部分文化的後面。

  D.最具中國特色的深義文化是潛存於佛道二家背後的三綱六紀等倫理道德方面的東西。

  16.下列對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與“行”兩個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輪迴”等是與“知”密切聯絡的“行”,這些“行”不帶倫理色彩。

  B.佛教雖然講的大多是地獄、輪迴等所謂的“鬼學”,但自古以來對中國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絕不亞於傳統的儒學。

  C.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後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偽裝,披上倫理的外衣,這顯示了中國綱紀倫常等傳統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禦。

  D.原始佛教並不強調“孝”,而是特別強調無常、無我、苦以及十二因緣等等教義,而後在中國綱紀文化衝擊下,不得不歪曲原義以求得生存。

  17.本文題為《中國文化的內涵》,請結合全文,概括作者關於“中國文化的內涵”的觀點。***4分***

 

  答案:

  15.C

  16.B

  17.中國文化由“知”和“行”兩方面構成,最具有中國文化特性的深義文化是“知”與“行”背後的倫理道德***三綱六紀***。

 

  ***二***

  劉燦章的書畫,爽朗大氣,厚重卻不失靈動,技法嫻熟,筆墨功夫深,以書寫意,以畫抒情,入古而出古,筆墨線條間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隱約有種穿越時空的力量,讓人深感安時處順的悠然自在。

  書畫同源,先生書畫相得益彰。書法千錘百煉的線條藝術、枯溼濃淡嫻熟的用墨技巧,為繪畫提供堅實的筆下基礎及鮮活之氣。書法亦融合繪畫中的自然精神,顯得靈動。先生書法兼具各體,尤以草書為盛。主要師法王獻之、王鐸、懷素、黃庭堅。草法爛熟於心,下筆如飛,自成一體,跌宕綿延,縱意肆流,一氣數字,結成大勢,頗具神韻。所用線條素簡,隨意流出,疏朗活泛,毫無拖沓之感,極具節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質樸氣質,耐人尋味。

  先生所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山水氣勢恢巨集、蒼茫浩渺,筆墨洗練,線條遒勁,佈局有方,格調高雅,墨色變幻,讓人感覺或空靈奇妙或濃重繁茂或溫潤親和,有文人畫求詩意的氣質,卻也有獨特的筆墨語言。

  先生的作品氣質萬千,恐怕與他對藝術的態度不無聯絡。除卻天分與勤奮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對藝術的真誠、赤誠之心。他自幼喜愛書畫,正是這種對藝術天然的熱愛,促使年幼的他在墨與寫字的筆結成冰碴兒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筆。他繞村子跑幾圈取暖只為寫字,而那時的紙也只能是四處苦尋來的報紙或廁所粗手紙。

  在生命最青澀的年紀,這樣的冬天一直陪伴著他,更別說春暖花開的季節了。18歲他參軍入伍,他所到的部隊恰恰是相對閉塞的一支。因其能書會畫,獲得了放電影的差事。彼時,放電影不僅要畫海報、放幻燈片,還要揹著沉重的機器四處跑,先生強健的體魄與那時的四處奔波鍛鍊有著莫大的聯絡。他心繫讀書,寫字,畫畫。下連隊放電影間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為他最好的素描素材。放映任務結束,他的時間都被這些美事填滿。對那些從城裡來的字帖與畫冊,他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愛戀,反覆臨摹,不知疲倦,這樣的痴迷,深深潛藏在滿是軍規的軍營裡,竟然長達十幾年。

  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後來遇見了書法名家孫竹籬。孫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書畫大家。先生受其藝術精神感染,從業餘的苦磨苦練中走了出來,看到了悟性與勤奮擁有同樣的閃光點,深化了其對藝術的認知。後來又遇到陸儼少、沈鵬兩位影響深遠的師長,他一直謹記他們給予的智慧。這也是他幾十年未曾荒廢文學、哲學積澱的原因,他們一致認定藝術始終是要有深厚的根基支撐,才能永葆生命力。

  他幾十年如一日,聞雞起舞,與書畫虔心作伴,一直走在探尋的路上。若非對藝術的赤誠,何以走到今天?

  他的人生亦如他人,並非坦途。他總是默默接受,把一切幻化,融進他的藝術生命中,他作品裡透出的厚重也許在訴說著什麼……

  “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對自己了”,他說得不疾不徐,輕言卻飽含力量。他的人和作品一樣,說出的話,做出的事,讓人感覺到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大情懷。

  不論是書還是畫,先生已然有較明顯的個人面目,但他對自己的期許也許更多。多次聽他講要用接下來的幾年,潛心深入傳統、經典,梳理調整創作,精進草書、隸書和山水,力求自我進一步跨越。

  ***選自《名人傳記》,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劉燦章的書畫,隱約有種穿越時空的力量,讓人深感安時處順的悠然自在,這充分表現出他在書畫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

  B.因為喜愛書畫,他小時候就專門在墨與寫字的筆結成冰碴兒的冬天裡練字,而用的都是四處苦尋來的報紙或廁所粗手紙。

  C.因為放電影要揹著沉重的機器四處跑,所以他練就了強健的體魄;更利用放電影間隙,他發現了最好的素描素材。

  D.陸儼少、沈鵬兩位師長對劉燦章的影響深遠,傳授給劉燦章深厚的藝術根基,這些根基支撐著劉燦章幾十年未曾荒廢文學、哲學積澱。

  E.不論是書還是畫,劉燦章先生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為了能夠深入傳統、經典,他用幾年的時間梳理調整創作,力求自我進一步跨越。

  ***2***劉燦章先生書畫藝術的特點有哪些?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歸納。***6分***

  ***3***作者說劉燦章先生藝術成就的取得“除卻天分與勤奮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對藝術的真誠、赤誠之心”,文中是怎樣表現這一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4***文中引用劉燦章的話:“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對自己了。”你對這句話怎麼理解?請就此進行探究。***8分***

 

  答案:

  ***1***答A給3分,答C給2分,答B給1分;答D.E不給分。

  ***2***①書法藝術所用線條素簡,隨意流出,疏朗活泛,毫無拖沓之感,極具節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質樸氣質,耐人尋味。②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山水畫氣勢恢巨集、蒼茫浩渺,筆墨洗練,線條遒勁,佈局有方,格調高雅,墨色變幻,有文人畫求詩意的氣質,卻也有獨特的筆墨語言。***每點3分***

  ***3***①他自幼喜愛書畫,對藝術有著天然的熱愛併為之努力。②參軍入伍後,他心繫讀書,寫字,畫畫,對那些從城裡來的字帖與畫冊,他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愛戀。③師從書法名家孫竹籬,受其藝術精神感染,從業餘的苦磨苦練中走了出來,深化了對悟性與勤奮的認知。

  ***4***生活,是一種態度。只要我們能夠對生活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能夠明白生活的意義,就可以坦然地面對生活,並能夠在生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2分***劉燦章先生正是因為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理解了這一點,才最終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展示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大情懷,***3分***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以一種平常心去面對,並在不斷提升自己境界的同時對生活有一種深刻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