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課外閱讀文章
加強課外閱讀,多看文章,有利於寫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遇一場雨
青島這個地方,一年到頭很少下雨。所以,每當聽到別人說他們那裡又下雨了,我總是無端地生出些羨慕來。雨這東西,對於農民來說,無論春夜之雨,還是秋夜之雨,大都是喜雨。春種秋播,生命的開始,總是能讓人看到希望。
上學的時候,我宿舍裡的床就正好靠在窗前。這個季節,成都總是細雨綿綿,臨窗聽雨,也就成了一種享受。聽著那雨滴落在樹葉間,淅淅瀝瀝,像是蠶在吃桑葉的聲音,又像是輕輕翻動書頁之聲。成都下雨,往往都在週末。晚上聽著雨聲入眠,第二天早上起來也就是溼漉漉的一片。雖然無法出去遊玩了,但心情也像是被雨水洗滌了一遍那樣乾淨。雨,終歸是個好東西。
多年前,選在一個陰雨天去了上裡古鎮。上裡古鎮的雨終究是不同。不知道它是因為在碧峰峽的後面,所以整個古鎮顯得更清幽,還是這裡的雨溼潤了那裡的古老和蒼桑。舉著傘遊走在古老的街巷,想象著當年‘茶馬互市’的熱鬧,這個茶馬古道上的驛站終究是那樣輝煌過的。
說到下雨的小巷,就很難不想起那首叫《雨巷》的詩。雖然我從沒有遇見像丁香一樣的姑娘,但撐著傘漫步在那些青石板上,其實,我未必就不是那詩中的姑娘。
兩年前的秋天,穿越了半壁江山去到江南的古鎮。西塘,給了我一抹明媚的陽光,而西湖卻給了我一場煙雨朦朦的邂逅。那裡沒有白娘子,更沒有許仙,也沒有那討人厭的法海,但是,漫步在蘇堤,遊走在楊公堤的樹蔭裡,那些雨滴從樹葉間落下,最後滑落到我的臉頰,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當年那場蕩氣迴腸愛情的溫度。
江南,終究也是不同的。江南的雨也帶著些溫婉和憂傷,就像年少時花開的那個季節,只一眼,便把流年烙在回憶裡。
今天早上,當我打著紅色雨傘站在街邊等車的時候,看著那雨滴從傘上落下來,然後迴歸大地。一瞬間,我的心也跟著溼了。青島的雨畢竟是稀罕的。一直想在這個城市裡遇一場雨,然後打著傘漫步在落花滿地的街巷,再然後,遇見你……
:愛竹
我愛竹,是因為竹子清秀高雅、四季常青、不拘小節、挺而大方、新葉不長、老葉不落、抗霜傲雪、百折不撓;我愛竹,更是因為“我覺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韻的竹子,是一枝枝的大筆,在天地之間,以青綠的顏色,寫出正直的定義。”
正因為竹子具備了這許多的優良品格,所以我喜歡畫竹。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願把天底下所有的竹子都畫下來,裝裱在我的畫室裡,供天下人共同來分享。不過,畫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的記憶當中,美術老師曾經說過:“一根竹子,挑起千人重擔。”也就是說,竹葉是由“人”字寫成的,每一個“人”字就像一組竹葉,一株竹子,可寫出千千萬萬個“人”字。由此可見,要想學會畫竹,就得先學會做人,只有學會做一個正直的人,寥寥幾筆,也能顯出竹的骨力,多添數筆,也不失去竹的神韻。
凡是愛好旅遊的人,都知道江南的山水之秀是因為有竹的緣故。江西宜春明月山風景區就是以竹為景的經典之作。雖然滿山都是大大小小的岩石,很難長出奇花異草和其他樹木,然而卻長出了滿山的竹子。每逢春風吹至,就有許多麻麻點點的竹筍擠出巖縫,從各個角落裡鑽出,它們憑藉著春雨的力量,向高空迅速延伸,然後欣欣然張開著枝叉,托起一輪紅日,支撐著整片藍天。每當明月當空,竹林格外幽靜,幾處瀑布擊石而下,化作數條溪流,蜿蜒在竹林岩石之中,幾聲鳥鳴獸叫,再加上幾縷輕柔的月光,使人想起許多名人古詩。要說竹子之多,自然要數井岡山了。盤山而上,鬱鬱蔥蔥,滿山遍野,竹的海洋,連空氣中都充滿了竹的清香。井岡山有一種方竹,遠看是圓的,近看是方的,猶如酥油垂簾,美麗極了,這是我在別處沒有見過的。
對竹的愛,我看誰也比不過鄭板橋。鄭板橋一日無竹,終日寢食不安,可謂愛竹愛到極點。自古以來,有許多人也喜歡玩文弄竹,可是真正瞭解竹子的恐怕沒有多少人,鄭板橋不僅胸有成竹,畫竹入神,而且連他的骨子裡都透有一股竹氣,這說明了畫竹不但要練筆,還要修心。
我愛竹,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那就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處處離不開竹。我喜歡躺竹椅、睡竹蓆、墊竹鞋墊,因為它涼爽透氣對身體有益。我吃飯離不開竹筷,練書法離不開竹杆毛筆,就連家裡的許多擺設,也離不開竹製工藝品。一根小小的竹子,能夠描畫出五彩繽紛的人生,吹彈出美麗動聽的音樂。如今,在建築、造紙、紡織等許多行業都廣泛的應用了竹子,在農村的生產勞動中更是不可缺少竹子。可想,竹子的實用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置身竹林中,聽竹風吹笛,聞竹香飄溢,看竹筍拔節,令人心靜神怡。竹之氣,能清潔人的靈魂;竹之韻,能陶冶人的情操。竹之美,內外兼修,令世矚目,就連文人雅士也讚歎不已。長居竹林中,有超凡脫俗、青春長留之感覺,難怪有人要放棄紅塵,隱居山野,與竹子為伍。世人愛竹,就連蘇東坡都可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想,竹之魅力有到大!
“天上無雲月自明,園中有竹品自高”,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想用竹子蓋一棟竹樓,然後在竹樓下栽上幾叢竹子,待有空的時候,拿起畫筆練練竹功,累了,躺在竹樓上體會一下“胸有成竹”的感覺,那該多好!
:衡量自己
他叫周友倫,今年50歲,以前在一家公司做保安。他天生一副好的噪子,年輕的時候,在學校或在單位裡,經常在各類晚會中擔任男聲領唱,
30多年前,他喜歡上了民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儘管工資收入不高,卻買了許多的磁帶,期間為了能唱好歌,還曾自費去到上海,廣州音樂學院拜訪過老師。
一來二去,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用心揣摩磁帶上歌唱家的演唱技巧,沒有多長的時間歌藝突飛猛,被友人稱為第二個蔣大為。
後來,因為一些個人的原因,老周辭職離開了那一家公司,但是,他對民歌的喜爰依然如舊,又因經常參加一個公共活動,漸漸的在這個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名望和身份。
2014年的夏天,老週報名參加了市裡舉行的“尋找好聲音”歌唱比賽,在整個的比賽過程中,老週一直有不錯的發揮,最終以第十名的身份進入了決賽。
決賽那一天,或許是因為給自己的心裡壓力過大,或許是對歌曲演唱的技巧欠缺,最終老周被擋在前六名之後。
也就是在那一次的比賽中,作為主持人的我有幸認識了他,或許是我也喜歡唱歌的緣由,比賽之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常常和一些喜歡歌唱的朋友,在一起切搓歌唱中的技藝。
2014年的冬天,老周參加一個活動中,忽然感覺在身體上有些不太適應,上醫院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最終診斷不幸患上淋巴癌。然而,老周並沒有把這個訊息告訴身邊的朋友們,他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情給大家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春節期間,我和幾個好友去他家拜年,意外的發現老周的愛人一臉的淚水,這才知道,老周患上了不輕的病。可是,眼前的老周依然是一貫地熱情高漲,依然是一貫地談天說地,根本看不出是一個身患重病的人。
懷著一份複雜的心情告別老周,回家的路上,我們幾個人都覺得老天爺對老周太不公平,心痛之餘,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為老周辦一場個人演唱會,來實現老周這幾十年一直追求的那個年音樂之夢。
接下來,所有知道老周故事的朋友,紛紛加入到這一場特別演唱會的籌備之中,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大家的心碾成一股繩,經過一番緊張的忙碌之後,老周“情繫人民”民歌演唱會,終於在一家工廠的小禮堂裡舉行。
那一天前來觀眾出奇的多,100座位的小禮堂硬是擠進了200多人。在老周的演唱會過程中,全場一片寂靜,每當他唱完一首歌,臺下便是掌聲雷動。唱到動情之處,很多人都含著淚水紛紛站起來,跟著音樂打著節拍,為他加油,為他吶喊。
演唱會上,老周在唱完第六首歌的時候,大概是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大概是投入太多的情感,肚子一時感覺不舒服。作為主持人和特約嘉賓的我,輕輕地問他是不是少唱幾首,讓我替他也唱幾首歌,但是,老周最終還是拒絕了我的建議。
他說:“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時刻,這是朋友們對我的厚愛,我不能夠辜負大家給我的那一份愛,或許我的演唱中有瑕疵,或許我的演唱有失誤,但是,我希望,以自己一種最完美的演唱最真誠地態度,來回報那些愛我的人,以及我愛的人。”
因為愛,所以才有了30多年的堅持和執行;因為分享,所以才有了歌友們的尊重和成全;因為付出,所以才有了200多人的追隨和感動,因為夢想,所以才有了不遺餘力地堅強和完美。
詩人席慕蓉在《成長的痕跡》中寫道:人的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應該喜歡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或者別人怎麼想我。其實,別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於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