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的課文,《一個這樣的老師》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是一種“衝突”。首先是視覺上的衝突: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衝突: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裡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維方式上的衝突: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說的,因此是對他們多年來一種思考方式的挑戰。最後是生活習慣上的衝突,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學習,也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這些衝突有的源自於中外文化的差異,但更多的是源自於懷特森老師與其他老師的與眾不同。

  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擬定學習方案。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30,大家齊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麼問題嗎?***預計學生可能提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麼不同?等***帶著這些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按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

  2、提出並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解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後,提出:

  ***1***面面相覷,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為什麼會面面相覷?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麼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麼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麼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裡為什麼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書上做個標記。

  2、彙報:

  ***1***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略***

  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修改完善,達到人人會說***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存疑置後處理的問題預計有:

  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新懷疑主義”指什麼?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麼含義?便打了“我們”“我“什麼樣的心情?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呢?

  四、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1、你覺得《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可聯絡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後2題確定***

  2、下一步我們深入學習什麼呢?

  首先看看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對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

  還要解決我們不懂的問題——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3、擬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學生自擬後師生交流,形成建議性學習方案和自擬學習方案。***此處略,見第二課時***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並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麼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依學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學案: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1: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思路2:默讀課文,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和行為有了哪些變化,“我”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三、共議交流。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一***.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後進行整合提升。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裡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徵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裡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裡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麼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

  3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麼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麼?***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裡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徵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度有什麼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麼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麼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脣,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麼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麼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後,我們是怎麼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並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麼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緻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後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徵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麼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

  五、作業。

  必做:

  1、練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選做:

  試著把這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帶到你的學習生活中去。

  《一個這樣的老師》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北京版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第2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是對學生的一種“衝突” 分別從視覺、心理、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這四方面加以展現。在此,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的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是安排兩課時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已經掌握了“覷”“黠”“抿”這三個生字及面面相覷、狡黠、鄭重其事、饒有興趣、絕跡、反駁這幾個詞語。認讀了兩個生字“蒂”“嘛”。能夠說出文章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的這樣一個故事。並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在此基礎上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並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瞭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教學目標,我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對此我開展教學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2.自主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下面一一說明。

  第一環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課始,老師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要求學生齊讀課題並回答這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這裡預設了學生可能會說***喜歡、博學、敬佩、獨特、與眾不同、用心良苦、特別….. 等評價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看來學生們在初讀課文後都有了自己的見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情?學生通過思考彙報。[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讀文,熟悉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概括出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學生完成對懷特森老師第一次評價的同時也為他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理解懷特森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深入感知課文

  ***一***批註理解

  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靜心默讀課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經歷的這些事件中,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在文中標畫出來。

  此環節中,教師給足時間,學生充分自學,並提示學生抓住我的心情變

  這條線來分析文章,而後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根基課文中的內容總結出我的

  心情變化:預設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預設學生可能標註這些句子.

  A “我們饒有興趣的傳看,記筆記,有的同學還畫了圖。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喜歡***

  B“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麼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麼地方弄錯了。”***懷疑***

  C “那你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脣,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教室裡響起了不滿的議論聲。”***不滿***

  D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理解******一***此環節設計學生運用“質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學習並

  再學生概括的說出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之後讓學生結合著批註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此體現在聯絡上下文探究“我”心情的變化的本原,從而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

  ***二***讀中悟情

  師追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再次讀文走入人物的心理,體會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的特點。

  1、指名讀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讀***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如果當時你就在這間教室,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樣的一個老師,你想說些什麼?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們走入文字,直接與文字對話,體會換位思考,體會當時議論的場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讀9—10自然段

  面對我們的無理,懷特森老師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此時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學生自由讀9—10自然段。讀後找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3、齊讀11自然段

  從老師樸實的話語中,我們總能學到點什麼?我們也漸漸地明白了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不同尋常——學生接讀11自然段。教師追問: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設計意圖:根據科學課的“故弄玄虛”和要求我們寫反駁小汽車是活的生物這兩件事,一祥一略,體現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不同凡響的老師形象,他教會了我們學會質疑,學會探索。]

  ***三***讀寫結合

  懷特森老師的課生動、幽默、不同尋常,他的課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1、請小組結合“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後,我們又是怎樣學習的呢?”這一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2、句式比較:文章14自然段出現的“正視”一詞換成“看著” 行嗎?學生通過反覆研讀,從中體會其中的不同含義?

  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

  請你把這個句字補充完整: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人,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讀寫結合的設計,不僅提升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瞭解,展現其人物的特徵,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學法指導

  教師設計問題:學到這裡我有一個問題,這後三個段落看似多餘,能否刪去呢?學生結合問題,展開討論回答。老師適時介紹這一部分的描寫是對懷特森教育結果的深入描寫,是寫作的一大特點,這叫做側面描寫,也叫做間接描寫。它指不從正面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有關的人、事、物、景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徵。本文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二者相結合,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第三個環節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衛.歐文。讓我們記住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記住他帶給我們的“新懷疑主義”

  [設計意圖:結尾處更加深入地說明了懷特森老師對孩子們一生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