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這樣的老師為題目作文

  學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老師就是教我們知識的人,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位老師是讓你記憶深刻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1

  說起我們付老師,是一個既嚴厲,有幽默的好老師。他幽默起來呀,完全是個“油嘴滑舌”的人,付老師不僅講起課來滔滔不絕,逗大家笑保證是“二流的水平”,因為老師的講課水平是一流的呀!瞧!以下就是付老師的幽默剪輯!

  情景一:

  這是一堂數學課,“丁零零”上課鈴響了,付老師走進教室,環視了一下四周,瞧!同學們還在意猶未盡的說著話,老師沒有像以前一樣“大喝一聲”,而是走上講臺,拿起黑板擦在桌子上“啪、啪、啪”的敲了三下,同學們楞住了神,趕緊安靜了下來,老師微笑著,曰:“驚堂木已經拍了三下,底下怎麼還有人在說話?”“驚堂木?哈哈哈!”同學付老師逗的前仰後合,笑得一時間剎不了車.

  情景二:

  “你們把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的意義讀一遍!”老師命令一下,誰也不敢怠慢,不過有的同學性子急,搶先讀,弄的大家不協調,結果讀的參差不齊,最後讀出的效果是這樣的:“分數的意義是……”“意義是……”付老師見狀,並沒有直接批評誰,只是裝著疑惑的表情,又曰:“你們在唱二重唱?”“哈哈哈!”緊接著的回答又是一陣笑聲。

  情景三:

  “我記得昨天晚上的作業,班上有一位同學……對是劉慶棟,劉慶棟昨天晚上在寫作業的時候做分數四則運算,運用了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法,我都不明白,看了好長時間才明白,這個方法也行的通,只不過是個歪門邪道的武功罷了,書上的是正道武功,只要打倒人,就是好武功!”“好武功!劉慶棟,你學的是哪派的武功啊?”

  這就是我的班主任付老師,幽默不?付老師這種教學方法我特別喜歡,不僅讓同學牢記住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輕鬆一下,活躍了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真是一舉兩得!

  篇2

  在我的眼裡,老師從來都只做他分內的事,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生上。如果一個學生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他也不願花更多的口舌來重複這件事。可卻有這樣一個老師,改變了我對老師的看法。

  我的數學老師是一個對學生負責,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人。他經常穿一身古樸的衣服,卻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他一雙堅定而又有力的眼睛,上課時,盯著我們四十六位同學看,彷彿誰也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早晨迎著朝陽出發,晚上追著夕陽回家。每天我們要提前10分鐘來到學校,聽老師講幾何題。當年段室空無一人,當別的老師還在家裡磨蹭時當其他班的學生還在追逐玩耍時,數學老師已在教室裡為我們講解數學題,他說過“每天提前用10分鐘講一道題,三年之後我們會比其他班多學一些知識”。老師你不知疲倦的為我們補習功課,犧牲了自己的作息時間,卻毫無怨言。下午放學後,當其他老師一溜煙的回家了,我們至親至愛的老師還堅守在自已的崗位上,有的同學作業沒改完,老師就留下來陪他,耐心的給他講解,直到同學弄明白,老師每天都要把作業收齊才回家一遍又一遍的復察。

  篇3

  人一生有很多老師,像父母,同學—但這樣一個老師我卻永生難忘!

  羅老師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在第一節課上,羅老師問:“誰知道雞兔同籠?”同學們面面相覷,就連數學尖子白珂也撓了撓頭,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啊!你們當然不知道,超出了你們理解的範圍了”。羅老師笑了:“那是六年級的知識……”話音未落,就拿出了一本教案,給我們津津有味地講了起來,講完以後,她把教案傳給我們,我們很有興趣地看,記方法和筆記,我心裡高興得不得了—我終於遇見了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了,對我的數學學習和考試成績一定有很大很大的幫助。

  第二天,羅老師對昨天所學的的內容進行了一次考試。我迅速答好了卷子,成竹在胸地交給了羅老師,同學們也面帶笑容,好像在想:我一定會考到100分。

  當試卷發下來時,我的笑容僵在了嘴角,十題就做錯了六題,原來是我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掃視了一下同桌,似乎每人都更我一樣,連白珂都在懊惱地捶著自己的雙腿,到底怎麼了?

  “非常的簡單”,羅老師冷冷地笑道,“我在講的時候,看見你們眼神漂浮不定,心肯定不在課堂上,考試錯‘一大堆’也符合常理了!”我們每個人的頭都埋的低低的,不敢正視老師的眼睛。

  下課後,羅老師如無其事地走出了教室,接著,教室立即響起了對自己成績不滿的議論聲:“回家怎樣辦?”“下次一定不會再這樣了!”直到上課議論聲才漸漸平息。這一節又是羅老師的課,但是不同尋常,她沒有拿任何東西,同學們又開始躁動不安,並且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她連忙示意我們安靜下來,並說:“同學們,你們還是太懶散了,為了讓大家集中注意力,這一節課,我們一起靜坐”。大家好像下定了決心,為自己加油,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好,這一次大家表現不錯,下課。”嘿,還真靈,在這一天的課中,每一位同學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做到了心靜則靜的地步。漸漸的,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從靜開始”從這個角度出發,不僅僅學到的是課本上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