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數學角平分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教師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初二數學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教師的成長在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和進行教學反思,下面是我對這一節課的得失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11.3角平分線的性質的第一課時。角平分線是初中數中重要的概念,它有著十分重要的性質,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豐富和加深學生對已學圖形的認識,同時為學習其它圖形知識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學、探索能力,求知慾強。藉助於課件的優勢,能使腦、手充分動起來,學生間相互探討,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教法和法學

  通過創設情境、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採用學生自己動手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藉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本節課我本著學生為主,突出重點的意圖,結合課件使之得到充分的詮釋。如在角平分線的畫法總結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對比平分角的儀器的原理進行作圖,並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證明。為了解決角平分線的性質這一難點,我通過具體實踐操作、猜想證明、語言轉換讓學生感受知識的連貫性。

  其次,我在講解過程中突出了對中考知識的點撥,並且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例項,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美學價值。

  再次,從教學流程來說: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交流探究---練習與小結---拓展提高,這樣的教學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想與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想與做中感受和體驗,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像採用這種由易到難的手法,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一氣呵成,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本節課的不足

  本節課在授課開始,我沒有把平分角的學具的建模思想充分傳達給學生,只是利用它起到了一個引課的作用,並且沒有在尺規作圖後將平分角的學具與角平分線的畫法的關係兩相對照。

  在授課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能力有些低估,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大包大攬,沒有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在教學中總是以我在講為主,沒有培養學生的能力。

  對課堂所用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由於在開始的尺規作圖中浪費了一部分時間,以至於在後面所準備的習題沒有時間去練習,給人感覺這節課不夠完整。再就是課堂上安排的內容過多,也是導致前面所提問題的原因。這也使我注意到在授課內容的安排上不應死板教條,而應根據內容和學生情況進行更合理的配置。

  通過這節課的反思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在新課改的教學中還有太多的不足,以後不僅要在思想上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更要在實際教學中始終貫徹先學後教的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

  ***二***

  首先,本節課我本著學生為主,突出重點的意圖,結合課件使。在角平分線的畫法總結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對比平分角的儀器的原理進行作圖,為了解決角平分線的性質這一難點,我通過具體實踐操作、猜想證明、語言轉換讓學生感受知識的連貫性。

  其次,從教學流程來說: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交流探究---練習與小結---拓展提高,這樣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想與做中感受和體驗,主動獲取數學知識。

  再次,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注重了學生的反饋,是成功的前提,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教學設計中高估了學生,沒有安排“點到直線的距離”的複習,在學到“角平分線的性質”時,發現學生對“點到直線的距離”及結合圖形用符號語言表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相當陌生,於是匆匆給學生補充了相關的內容,從學生的練習看,有相當多的學生在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證明時,漏寫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垂線段垂直兩邊的條件,只能通過不斷強調來糾正學生的問題。吸取在這個班的教訓後,在對第二個班的教學前,我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修改,在新課前補充了“問題1:什麼是點到直線的距離?請畫圖說明。”,在角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索後補充了“應用性質的書寫格式”“強化鞏固:判斷”的內容。儘管第二個教學班的整體素質不如頭一個班,但實施補充修改後教學方案後,第二個教學班學習還比較順利,在證明中出現漏寫條件學生很少。可見,不管用什麼方式教學、如何設計,都要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靈魂。

  本節課的不足:

  本節課在授課開始,我沒有把平分角的學具的建模思想充分傳達給學生,只是利用它起到了一個引課的作用.

  在授課過程中,我對108班學生的能力有些高估,表現在引入新課前一些知識沒有複習到,導致學生在用符號語言表達角的平分線性質時不是很順利。對107班學生又過分低估,沒有完全放手學生自主探究,有不少被教師的包攬了,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時間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