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美術素養

  1.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現代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而美術教育樹立了“大美術觀”。現代美術學科以開發學生的美術素質,培養和發展他們的美術能力,培養情操,激發學生學習活力與創新能力為特點。基礎教育是為了使每個孩子得到鍛鍊的機會。目前的美術教學中純畫畫目的、製作目的的形式較多,而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達需要、能力培養需要而進行美術認識、美術設計、美術探索的意識較弱。

  在日常生活中,美術技術的學習,真正使用的機會並不多,多數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識去思考、用審美去選擇。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偉大的藝術創作家,但是我們都能夠成為一個有見識的欣賞家,有品位生活的藝術家。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更是美術教學的本源。

  2. 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

  2.1 理論依據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理念之第一條就是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準》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是本次國家美術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術教育理念之一。我國本次美術課程改革中提出這一新理念,是基於從根本上扭轉把美術學科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的觀念,而是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的理念提出來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科的學習,同其他人文學科一樣參與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更是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

  2.2 實踐價值

  美術教育的功能是開發學生的美術素質,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美術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開展美術教育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課堂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主陣地。***1***使學生有持久的美術學習興趣,在美術課堂上受到美的薰陶,真正的領略美,並能轉化成內在的精神。***2***關注多元文化藝術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在傳統藝術的學習中,感悟民族文化,在美術學習中完善人格。在美術活動中學生會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優秀美術家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往往都是藝術家們情感和智慧的結晶。

  3. 概念的界定

  美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素養是指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生活、從事經濟生產、做出個人決策所必需的對美術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還要較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和藝術的本質,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基本的美術素養包括對美術的內容享有基本的瞭解;對美術的創作方法與過程有基本的瞭解;對美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瞭解。它不僅指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應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地反應;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的美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得的審美趣味。

  4. 研究的內容

  ***1***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採用多種手段來啟發學生,如在美術鑑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歷史、文化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2***根據課題選取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現他們之間的相同處和不同之處去引導學生體會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動機與內涵。

  ***3***技能類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電影、電視、錄影或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技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我國的一些民間藝術,有許多製作技法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更需要讓學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請一些藝術家或當地的藝人,來學校進行講座、演示,加深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

  ***4***教師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材,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地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絡。

  ***5***注重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和滲透性,啟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邊。繪畫作為一種美的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審美和鑑賞能力才是美術課最終的學習目的。

  5. 研究物件和方法

  5.1 實驗研究物件

  研究的物件主要是三年級為主,二年級和其它年級也做了實驗,很多案例的設計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級。目的是在學生在進入校門之後就進行美術素養的培養。

  5.2 實驗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邊實踐、邊研究、邊反思,重在理解實際問題。***2***文獻研究法:蒐集、學習美術教學理論美術史和美術鑑賞等相關書籍來指導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3***個案跟蹤法:選定幾位有典型性的學生,以他們基本素養的提高為內容,加以深入細緻的研究,從中找出具有教育規律性的研究方法。***4***反思總結法: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探究和積累起來的經驗進行理論提高和昇華。

  6.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與研究成果

  6.1 課題從2008年12月開始學習相關理論

  調查論證、收集資料,學習有關現代教育理論及新課程理念,把握最新研究趨勢。制定本課題研究計劃,對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的調查分析,學習領會課題現狀、內容、價值,全面而理性的認識課題並用以指導課題研究。

  6.2 研究過程探討

  ***1***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資源,每週研究一位畫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親近大師,向大師學習的活動,一學期進行一次“我象大師一樣畫”作品展示。***2***精心編寫教材和教學案例,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關注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感受。***3***創設美的情景場,讓學生在美的氛圍裡感受文化,在美術課中走近文化的學習。突出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通過感悟文化與歷史以及對生活中美的尋找,引導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4***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關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5***拓展美術課堂內容,提倡美術課堂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發展,促進美術課堂創新教育的多維化整合。***6***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課堂評價,完善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鼓勵性評價方式。

  學習理論,指導課題研究:***1***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廣泛學習研究各種教育教學理論。如:尹少純老師的《走進文化的美術課程》、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李澤厚的《美學三書》、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豐子愷《子愷漫畫選》、瀏覽陳丹青的《退步集》等。***2***藝術是相通的,單靠閱讀專業類的書籍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文學、哲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中來汲取營養。

  通過各類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美術教學與中西方歷史文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傳承併發揚傳統藝術文化,培養美感,錘鍊情趣,豐富生活,提高學生精神生活品質,優化學生的美術素養。***1***暑假帶部分學生參觀了《徐州博物館》感受和體驗徐州六千年的文明歷程,和感悟輝煌燦爛的徐州兩漢文化。***2***校園內外的寫生,9月舉辦了假期學生寫生作品展《我們寫生去》。***3***暑假7月29日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頒獎”禮。10月17日帶三名學生參加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祖國發展我成長”的頒獎儀式和優秀作品展等。

  6.3 研究成果

  當然,學生美術基本素養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顯出來的,學生有良好的美術素養,教師應該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的積累和貯備,對美術內容和現象有基本的瞭解,對美術作品的創作技法和過程的瞭解,對美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瞭解。

  通過20年的積澱,筆者在平時的閱讀和不斷的探索研究裡,為自己做這個課題積累了好多東西,在課堂教學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那就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張弛有度的由問題拓展延伸引領,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

  在這一年中,在校內多次開始研討課,面向全縣開設示範課兩次,《葉子上的小血管》和《紙繩的故事》。自主編寫教材《紙繩的故事》在學校以多種形式進行研討和修改。案例分析《魅力文字聯想無邊創造無限——“字的聯想”一課的教學設計和解析》發表在《青年教師》雜誌2009第一期上。學生創作的兒童畫在全國各類比賽中均有非常好的表現,劉茹的作品《快樂的一家》在《祝福祖國》兒童畫郵票設計大賽中脫穎而出,被國家郵政總局採用,並於2009年6月面向全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