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心得體會3篇

  對於“課堂教學能力”,人們很直觀地認為是“上課期間教的東西能讓學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下面是帶來的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心得體會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

  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師的程式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教學內容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願學”、能 “會學”、“樂學”、“快學”。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使學生 “願學”,即首先啟用學習內驅力,教師務必教會學生會聽課,讓他們在聽課時做到 “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其次學習方法是通向學習成功的橋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沒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學要得法。

  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

  篇二: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心得體會

  顧明遠教授認為,教師的職業物件是人,是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不是沒有生命的物,教師的職業內容是傳授知識,是育人,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職業手段是教師自身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是複雜的腦力勞動。教師的勞動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和靈活性、鮮明的示範性,教育效果具有長期性和長效性。學生成長是有規律的,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師需要通過專門的職業訓練。現代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資訊科技給教育帶來變革,教師要適應,要運用資訊科技改善教育。科技快速發展要求教師有高深的專業知識。教師的專業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的,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如果一種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麼這個社會的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就不會進步。現今,教師數量趨於飽和,甚至開始過剩,要想不被淘汰,唯有居安思危,虛心學習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本身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而不斷學習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渠道。這個暑假,我有幸閱讀了《上好課有效技巧》《經典案例解析》《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能修養》《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讀本》等一系列教師培訓學習的書籍,不僅汲取到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還通過名師的成長經歷,深入思考,提高認識,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比較大的突破和創新。究竟如何貫徹落實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如何把先進的課程理念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教育教學行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不同的階段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區別。現階段,由於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施,必然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深入研究探索新時期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結構、培養方式與訓練方法,對提高中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的必要性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教育目標的調整、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的更新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何使廣大教師在理解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理論和要求的基礎上,更好地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實現相關理念,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而《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在這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途徑。

  二、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多認識到,只有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才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程序。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是教師順利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影響我們高質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諸多因素逐漸凸顯起來,其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問題尤為突出,成為阻礙和困惑我們實施新課程的重要問題之一,成為廣大中小學教師關注的焦點。《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一書探討了如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素材,即教師專業能力的一般構成、能力諸要素的分解、培養與訓練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案例和範例等,猶如雪中送炭一樣,能及時有效地幫助我們將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加快成長的步伐。

  從《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中學到“教學情景創設”的實用策略是我的重要心得。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關鍵是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實踐能力。因而,課堂教學情景創設在課程實驗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所講述的各種課堂策略創設,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為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達到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並且不斷地形成他們的人生觀,並且培養出最美好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並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讀書學習,我決心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以及和藹的工作態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努力為學生的發展發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三: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培訓通過“課堂教學能力研究”、“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整合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教會學生‘願學’、‘會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五個大的方面進行闡述,充分的把課堂教學細化。

  在我們以前的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雖然效果有,但總感覺效果沒有達到最好,通過本次培訓,我學會了更多的思維理念和教學方式,我想對我今後的教學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課堂教學能力”,人們很直觀地認為是“上課期間教的東西能讓學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這樣簡單嗎?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標誌,它的大小決定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能力是教師職業特有的一種能力,它更是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本質標誌。

  而我們如今所提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

  課堂教學能力首先體現在教學設計能力上,這兒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目的要求,預先設計教學程式,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等事項的創造性本領。教師的教學設計過程是教師的創造過程。

  其次是整合性教學,“整合性教學”是指教師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識或由教材引發的相關內容與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學方式。

  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師的程式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教學內容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願學”、能 “會學”、“樂學”、“快學”。

  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使學生 “願學”,即首先啟用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務必要教會學生會聽課,讓他們在聽課時做到 “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再次是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通向學習成功的橋樑。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沒有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常說: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那麼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必須讓學生能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

  根據本次培訓的理論知識,聯絡到實踐的課堂教學,我總結了教師上課應達到的幾點要求:

  第一, 引導好學生預習。

  大多數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要對學生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結合課本和練習冊把下一章節先大體瞭解,在新課程學習中學生會更加主動和積極。

  第二,課堂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節課40分鐘,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更多地進行師生互動,讓課堂氣氛活躍而不散亂。

  第三,課後複習。通過各種練習和思考題,讓學生鞏固好本章節的內容,便於下一章節更好的學習。

  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而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教學中不斷進步、在教學中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必須培養學生好學、深思、質疑的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