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的園林的區別

  中西方都有自己的園林文化,但是因為文化等原因兩地的園林也就有了區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中西園林由於在相對隔離的文化圈中獨立產生、發展起來的,因而對方所沒有的獨特風格和文化品質。蘊涵了不同的造園思想。

  西方造園藝術的發展軌跡,雖然其風格是多變的,但總體風格一直是規則幾何型,崇尚理性主義,以形式的先驗的和諧為美的本質;這是西方古典園林的主流,表現了以人為中心、以人力勝自然的思想理念。

  二

  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於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於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鑑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築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築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佈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於自然,服從於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裡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三

  宗教信仰的差異

  在封建時代,世界各國的意識形態領域,基本上均由宗教觀念統治著,歐洲有基督教,中國有佛教,儘管宗教和園林藝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兩者並無直接關係,但宗教的傳播和發展要藉助包括園林在內的文學藝術形式和力量,而園林藝術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人們的宗教生活。宗教對我國園林影響最大的是佛教,由於傳播佛教的需要,各地建寺成風,並形成一種與佛教密切相關的園林型別―寺廟園林。中世紀的歐洲,由於只有教會和僧侶掌握著經濟命脈和知識寶庫,因此寺院十分發達,園林在寺院中發展,並形成寺院式園林。在不同的宗教影響下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宗教園林型別。園林藝術對宗教的傳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寺廟、教堂等宗教建築及附屬園林不僅為宗教活動提供物質場所,也為宗教創造了一個神祕的氛圍,達到從心理上征服人的目的。

  四

  在對園林美的表現上,中西兩方的園林藝術也有很大的不同。雖然都有對藝術意境的追求,但其內涵卻有所不同。西方的古典園林藝術受西方哲學和美學的影響,重視人的理性,寓理於情,表現出來的情意理性色彩很濃。正如西方美學所提倡的理想美一樣。園林藝術更偏重於附和數和比例觀念的形式美的體現,使其詩情畫意都理性化了。而中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則強調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概念,詩畫與園林相通。園林的設計,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點,含蓄而保守,不如西方那般直接。許多園林在***處都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擋住遊客的視線,絕不讓你對園中的風景一覽無餘,還用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把全園分成若干個小園或景區,達到小中見大,大中見小,變化多致地美學追求。整個園林的設計,就如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富有層次、虛實相生,一層一層地把畫卷開啟讓你欣賞,使人回味無窮,不覺得單調乏味富有新意,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了無限的景象。在西方園林藝術中,更多地是重視建築,大多以建築為主體,山水只是陪襯,噴泉、雕塑、樹木等都要服從於建築整體。所有的設計都有統一的規劃,然後進行對照,按號入座,條塊鮮明,明朗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