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園林的區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許多方面和較為明顯的的區別,所以在園林方面也產生了區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不同的建築和諧之美和對抗之力審美

  藝術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色調的和諧之美。雖然秦朝的建設也具有較高的臺榭,美的宮殿,陽剛之美雄奇,壯麗輝煌,而是由儒家的影響“和”的思 想,後漢,陽剛力量對這個節目逐漸美中國傳統建築的和諧與含蓄之美。封閉的內部空間組合,俞渝委曲施工順序級別,旋律,建築端莊,自然的建 築設計的舒緩的節奏,給人以親切,溫馨的,無憂無慮,舒適的審美心理感受。

  大多數中國傳統建築被擴充套件到平面佈置組,個人受整體追求和諧。正如李澤厚先生說: “中國的建築,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質結構和特點的可能,在獨 立之初並不是基於一個單一的個體建築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間,扁平材,互聯並與建築群特點它關注的是有機安排之間的整體平坦多個建築物。 “

  藝術的西方古典建築風格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國對抗的表現。紋理石,混凝土等建築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濃,缺乏人情味的。在大樓 裡,西方古典建築與誇張的造型,真棒規模呈現永恆而崇高的架構,以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的物理結構方面。這些精確的幾何比例,那些充滿張 力的穹頂,尖拱,誰傲然屹立寺,廟壇,處處與自然顯示了對抗和征服,引起人們懷疑,興奮,恐怖的審美情感。即使有園林建築的主題景觀的自然 之美,也是一種反中國風特色天道,與天道反對戰鬥機主題的效能特點。在西部園丁眼中的物件,自然風光是不是模仿的物件,而是改造,從而西方 古典園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樓人工偉力,而是個陪襯花卉園林建築。鮮花和景觀,這裡就不多保持狀態的自然增長,並切成各種規律。園林的佈局,同 時也受到了人們的意志為規則的幾何形狀,顯示出勇氣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質。

  二

  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於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於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鑑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築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築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佈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於自然,服從於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裡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三

  明晰/含混

  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係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範圍一目瞭然,空間序列段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則顯示出一種規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於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借助於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並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昇華,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鑑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並藉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

  四

  人工美/自然美

  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其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佈局對稱、規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築也儘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雖由人作,宛自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