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
中西園林在不同的文化中產生髮展,因而擁有著對方沒有的獨特風格,所以雙方都有著園林藝術上的差異性,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中西相比,西方園林以精心設計的圖案構成顯現出他的必然性,而中國園林中許多幽深曲折的景觀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滿了偶然性。 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係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範圍一目瞭然,空間序列段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園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則顯示出一種規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規律性的東西都會給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於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
二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借助於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並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昇華,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鑑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並藉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在說入世與出世,在諸多西方園林著作中,經常提及上帝為亞當、夏娃建造的伊甸園。《聖經》中所描繪的伊甸園和中國人所幻想的仙山瓊閣異曲同工。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擺脫了幻想而一步一步貼近了現實。法國的古典園林最為明顯了。王公貴族的園林中經常宴請賓客、開舞會、演戲劇,從而使園林變成了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露天廣廈,絲毫見不到天國樂園的超脫塵世的幻覺,一步一步走到世俗中來。
三
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於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於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遊,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鑑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築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築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佈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於自然,服從於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裡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四
政治形態和美學思想的差異
中國園林從原始狀態脫胎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園林,園林從生產生活走向藝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此期社會動盪,戰亂頻繁,階級對抗尖銳,政局複雜多變,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階級的自信心遭到崩潰,理想幻滅,並逐漸確立了以自然、適意、淡泊為特徵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種文人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樸實無華的氣質。許多文人雅士避凡塵,脫世俗,寄情于山水,有的甚至隱身於山林,復歸大自然。正是此種崇尚自然的社會風尚,使藝術家產生了表現大自然優美的情感動力,勢必在文藝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從而影響到園林藝術的創作。在西方, 17世紀的法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頌揚至高無上的君主,讚美絕對君權和專制政體,隨之成為時代文化的新趨向和藝術創作的新主題,推崇唯理主義,以幾何和數學為基礎的理性判斷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審美經驗,不信任眼睛的審美能力,代之以兩腳規和數字來計算美,力圖從中找出最美的線型比例。此種數學的或說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頑固地統治著歐洲的文化藝術界,不僅左右著建築、雕刻、繪畫,同時深刻地影響到園林,西方几何形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