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園林的差異

  差異是由於兩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很大,那麼其園林的差異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造園手法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

  西方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人工美,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案的組織,甚至連花草、樹木、水體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關係中去。園林中所有的景物,無論是建築物還是山水樹木都有人工穿鑿的明顯印記,樓閣亭臺排列整齊,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噴泉等等。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

  西方古典園林中最典型的是圖1中法國的凡爾賽宮,王宮、教堂、劇院等都是規整排列,柱廊、花壇、草坪、雕像、噴泉等秩序分明,充分體現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國古典園林的處理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的處理崇尚自然,“雖由人作,宛如天開”運用人力,藝術地再現自然的天地萬物及其壯麗景觀,佈局靈活,山水喻道,潛心會意,復歸自然。古典園林藝術注重意境的創作與表達,皆以自然為比喻,採用象徵、聯想、比擬和隱喻等手法再現自然美,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

  世界觀的差異

  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西方人重視分析的差異。中國哲學講究事物的對立統一,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而西方哲學主張客觀世界的獨立性,主客觀分離,相反而不相成。中國古代的辯證思維較西方發達得多,這種思維方式注重總體觀念和對立統一觀點。儒道兩家都注重從總體來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絡。老子、孔子都注重觀察

  事物時的對立面及其相互轉化。古代中國人把這種宇宙模式的觀念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

  與西方清晰客觀的雄辯相比,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大多有道佛之風範,參禪悟道,卻始終沒有一句明確回答。中國園林正有這種味道,如同中國畫寫意多於工筆,中國人講究和諧,“樂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園中也講究含蘊、深沉、虛幻,尤其是虛實互生,成為中國園林一大特色。西方園林方正嚴謹,直道軸線,一覽無遺。而我國園林講究“移步換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園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奧妙正在於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

  自然環境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

  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一般在城市邊緣地區或離城較遠的地區,範圍很大,注重軸線的強調與處理,周圍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噴泉、雕塑來表現其氣勢恢巨集的人工美。按照法國著名造園史家-?格羅莫爾的觀點,西方古典園林選址的四大要素是地點、地形、朝向和水源。遠離城市可以獲得大片的空地;起伏的地形,高地與溝谷形成反差可以得到優美的效果;良好的朝向有利於佈置園林景觀;而水則賦予園林以生命和活力。

  ***2***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

  計成的《園冶》一書中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得影隨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營造出一個別致小巧的天地,列舉了選址的幾個必要條件:“遠來往之通衢”、“藉參差之深樹”、“如方如園,似偏似曲”等等,並針對山林地、村莊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點提出了“園地惟山林最勝”,“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築”,“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木,水浚通源,橋橫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築,足證大觀也”,“宅傍與後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觀點。

  四

  受宗教影響方面的差異

  在古代, 世界各國的意識形態領域, 大體上都是由宗教觀念統治著, 基督教統治著歐洲各國, 在中國主 要有佛教等, 宗教思想的傳播和發展對園林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 在西方出現過寺院式的庭 院, 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寺廟園林。

  在中國, 由於佛教所追求的是超塵脫俗、清靜無慾的境界, 加之出家人慣遊名山大川, 對於自然景緻有 較高的鑑賞力, 因此, 喜歡選擇深山水畔、清幽恬靜、地勢險絕的地方建造寺廟。

  在歐洲的社會生活中, 宗教顯得更為重要和普遍,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是最有勢力的時期, 寺院 十分發達, 園林便在寺院裡得到發展, 形成了寺院式園林, 整個寺院的總體佈置好比一個小城鎮一般, 有教 堂建築, 有僧侶居住的生活區、醫院、客房、學校、藥圃、果園和遊憩的庭園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