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並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方式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

>

  一年級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認識立體圖形》是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中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包括實物和模型***,瞭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徵,能正確區分和辨別四種物體,為接下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學習做好鋪墊。備課時,我借鑑教參,查閱優秀教案,上網蒐集資料,設計了一堂開放、活潑、符合新課標精神的課,利用分一分、摸一摸、貼一貼、看一看、說一說、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但是沒想到上課伊始,當我讓小組同學拿出我課前讓他們準備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的實物時,孩子們興奮的玩了起來,有的球甚至滾到了地下,我費了好大的勁才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接著分組討論、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等的特徵時,孩子們用小手摸了,但是不會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後面還算順利,好歹把這節課上下來了,但是回想起來,這兩天一直很鬱悶,沒想到第一次遇到課堂如此失控的局面。上完課後,我進行了深刻反思,覺得導致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年齡小,人數多***有44人***,又加上眼前很多實物的誘惑,結果導致出現了預想不到的難以掌控的情形。

  2、課前要加強小組合作的意識,互幫互助的意識,別捨不得把自己帶來的長方體、正方體等實物拿出來放在一起分類,搭一搭,這樣也許就不會出現小朋友們各玩各的局面。

  3、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4、評價手段不夠豐富,評價語言不夠生動、靈活、具有啟發性。

  5、問題的設計要科學,語言要兒童化,比如:“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身邊的實物,它們的形狀各是怎樣的?”,可以換一種提法:“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家裡的一些物體,它們的形狀各是怎樣的?”

  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時使學生對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並應用圖形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由淺入深、由粗到細,逐步探究圖形的特徵,使探究活動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多種教學活動相結合,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

  今後努力的方向:

  “課堂紀律管理”和“教學評價的豐富”“課堂提問的設計”是我目前存在的幾大問題,我會進一步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