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的說課稿
周密的《觀潮》是一篇風格迥異的古代山水小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觀潮》。本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後,潮來時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及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本文是一篇繪景文,但作者卻巧妙的用觀潮人的表現和心情來相對,從側面突出了潮的“天下奇觀”。我將利用作者的這一寫法,進行我的教學設計。
根據四年級的教學要求,本課我將用兩課時來完成。我預設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會認7個字,會寫13個字。
2.技能目標: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利用相稱的方法進行寫作。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觀潮人的心情來激發他們對江潮的期待。
我預設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專案的訓練方面負擔著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裡,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專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影等***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巨集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影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絡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以下是我的教學流程。
一、 古詩匯入,引出課題
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曾詠過這樣的詩句“八月十八觀潮,壯觀天下無”,同學們,你們知道他詠贊的是什麼嗎?***錢塘秋潮***,錢塘秋潮真的如此壯觀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蘇東坡眼中壯觀天下無的景緻。***觀潮***
一、 初讀課文,“主客”分明
1. 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對於比較難讀的字、句多讀幾遍。
2. 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說說喜歡的原因。
3. 引出主客
在課文的最初,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在這就話中,是不是也出現了課題中的,“觀”字和“潮”字?
對比“觀”“潮”的意思是不是有變化。從而引出觀的主體和觀的客體關係。
二、 抓住主體,具體分析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觀潮的主體是誰?
2.找出描寫觀潮人的句子。
① *** 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讀完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或是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預設1 觀潮的人很多很多。那我就會追問:是啊。觀潮的人早已人山人海,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來觀看這潮水呢?
預設2 大家都很期待江潮的到來。那我就會追我呢:是啊,大家都無比的期待,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呢?***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a 解釋“人山人海”的意思。
b 說一說,大家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c 演一演,大家在等待時的哪種樣子
d 讀一讀,將大家那種心情讀出來
e 想一想,大家當時都會想些什麼呢?
②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人群又沸騰起來。***讀了這一段話,談談你的感受。
a 這裡的觀潮,僅僅是用眼睛看嗎?還有什麼?從哪裡發現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b 人們的心理有沒有發現過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c 這樣的感覺好受嗎?***不好受***那為什麼人們還要觀潮呢?
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後思考。這節課,我們去體會了一把觀潮人觀潮時的心情,但別人的感受終究是別人的,我想呀,同學們也一定非常想知道,那江潮是有什麼魔力,讓觀潮人都時而緊張,時而激動,時而害怕,又時而期待,那讓我們下節課在一起去體驗一下真實的屬於自己的感受。
這是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我將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分析潮來時的景象。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匯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影,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絡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湧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