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西方飲食的比較

  西方飲食適合東方人嗎?有些人盲目追求流行,比如吃西餐。那麼,西方飲食適合東方人嗎?是否更健康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西方人的飲食觀念

  1、西方人每天喝牛奶

  我們該早上喝豆漿,晚上喝牛奶

  這些“洋習慣”你該改掉啦!儘管牛奶是最好的補鈣資源,但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接近四成的亞洲人有“乳糖不耐症”。早餐空腹喝牛奶,會使胃黏膜受刺激,產生腹瀉或腸鳴。雖然牛奶營養異常豐富,但對於東方女性來說,晚上喝常溫牛奶是最好的選擇。過涼的牛奶會讓腸胃受寒,過熱的溫度會讓牛奶蛋白流失。因此,你應該把牛奶當作飯後湯點,而不是早餐食譜。在吃早餐時,我們可以選擇豆漿。對乳糖不耐高發的亞洲人的腸道來說,豆漿或許更為適宜,它不會導致腸道不適,還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豆漿還不含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也非常有益。此外,飲用豆漿還能幫女人調節體內的雌激素,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長期飲用豆漿能將患乳腺炎的機率大大降低。

  2、西方人愛吃冷飲

  我們卻該多吃熱食

  美國的人均冰激凌消耗量全世界最高。令人吃驚的是,即使在冬天,冰激凌供應商的利潤額也僅比夏天低不到三成。也就是說,美國女人一年四季都以冷飲為生!但要知道,西方女性的體質較熱、東方女性體質較寒。冬天吃冷飲,在西方女性看來,不過是平衡陰陽的方法,對於你來說,卻可能讓陰性過重,造成胃虛、脾虛。與冷天吃冷飲的西方習慣相比,多吃點熱食才是我們需要堅持的。溫熱食物能有效地讓體溫升高,免疫力增強,氣血執行順暢。但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火鍋,因為火鍋裡有很多鹹鹹的醬料,攝取過多鹽分會讓我們的健康減分。

  3、西方女人吃麵包

  我們吃米飯也挺好

  在西餐裡,人們的主食是麵包。麵包中的磷和灰質含量較高,對於蔬菜的攝入量遠不如亞洲人的西方人來說,常吃麵包可補充體內缺乏的維生素。可越來越多的亞洲健康專家指出,米飯中的膳食纖維組成結構更符合亞洲人的營養構成和消化習慣,因為大米性味甘平,有健脾養胃的作用,對胃腸道相對薄弱的東方人尤其合適。

  4、西方人飯後愛吃甜品

  我們則吃飽正餐剛剛好

  吃完正餐,再來一小塊乳酪蛋糕?事實是,一塊100克乳酪蛋糕的熱量是550卡,相當於10小碗米飯、7片黑麵包或一塊牛排的熱量!去年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美國女人的超重比率是6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熱量的飯後甜點。而且讓人悲哀的事實是,亞洲女性的新陳代謝速度比西方人低12%左右,吃太多的甜食,會讓黃種人更易發胖哦!如果你實在忍不住,可以在飯後喝一小杯低卡甜酒。但千萬別因為要吃甜點而減少正餐攝入量,要知道,甜點中含有大量脂肪和糖分,比起正餐中的米飯和肉類,胃腸道需要花比平常多3倍的時間把它代謝乾淨!

  5、西方人的分餐制確實該學!

  中餐和西餐的最大區別不是口味,而是用餐習慣。中國人喜歡“混餐制”,而西方人習慣“分餐制”。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認為,“分餐制”比“混餐制”更健康,因為“分餐制”能有效避免細菌通過唾液傳染的機會,讓人有更健康、更清潔的消化環境。即使在“混餐制”中使用公筷,公筷也會觸碰別人碗裡的飯菜,再回到盤中時,仍會攜帶一部分唾液細菌。有研究發現,五成以上的呼吸傳染疾病由飯桌開始!如果你感到分餐制拉遠了親朋的關係,建議你使用公筷,這也能有效減低細菌的傳播速率。

  6、西方人時刻嚼口香糖

  我們每次最多嚼7分鐘!

  專家經過大量調查後得出結論:“女人吃口香糖,一是為了減壓,二是為了增強嚼肌力度,讓下頜角看起來有些東方美。”但要注意,這一結論是針對西方女人而言!擁有陳沖、劉玉玲等亞洲美女那樣的下頜角,已成為每個小臉西方女人的夢想。

  但對於一心追求瓜子臉的亞洲女人來說,不停地嚼口香糖卻容易使我們嚼肌變大。但是嚼口香糖確實可以讓我們得到諸如潔牙、清新口腔和減壓等目的,所以最好把每次嚼口香糖的時間控制在7分鐘之內,以免讓自己變得太有東方美啦。

  中國飲食的不利之處

  1、中國人大多吃得過鹹。據統計,全國人均吃鹽量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東北人最高,達18克。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把食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過鹹會明顯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病的發病率。

  2、中國人吃味精過多。增加了人體對鈉的攝入量,而鈉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吃湯菜等宜用雞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國人的吃飯方式多為集體進餐。又喜歡相互夾菜,這增加了疾病的傳染概率。

  4、中國人喜歡吃動物內臟。動物內臟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是誘發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國人烹調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歡吃炒菜和油炸食品,這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6、中國人喜歡吃含脂肪較高的紅肉。吃白肉的比例較小。近年來中國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這是好現象。

  7、中國有很多地區的人喜歡吃鹹魚、鹹肉、鹹菜等醃製食品。這不僅增加了鹽的攝入量,且由於醃製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8、中國人喜歡吃各種滷肉。但製做滷肉時加入的肉桂、八角、、丁香、椒等香料不但性溫燥,容易讓人上火,而且由於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黃樟素,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各種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應少食滷肉。

  9、中國人喜歡大擺宴席請客。人們習慣於在宴席上飲大量白酒,或暴飲暴食,或菸酒同時來,有些地區還有佈菜的不良習俗。這些習慣不但造成浪費,而且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10、中國人偏愛零食小吃。這是不少女人、年輕人的最愛,平時主食不吃好,偏偏要去吃這些零食小吃,要麼是口味,要麼是所謂的減肥。據醫生稱,長期吃堅果也容易帶來消化道黏膜的損壞,容易引發食管方面的腫瘤。

  11、中國人喜歡吃剩飯剩菜。這在一些老人當中特別普遍,由於習慣了節儉,所以一有剩飯剩菜就捨不得扔掉。

  12、中國人喜歡吃野味。現在到處的野味館盛行,有的人真是什麼都敢吃,而且還以吃珍稀保護的野生動物為嗜好,這樣的吃法真讓人可怕。

  13、中國人喜歡吃夜宵。有人說夜宵有點像“鬼市”,深更半夜吃的嘛,不得病才怪呢?本來就不符合人的自然規律,你的腸胃本該是休息的時候,非要還給它死撐。而且有不少夜宵的食品衛生安全也令人堪憂。

  14、中國人經常不吃早餐。這在一些上班族中比較普遍,因為工作壓力大、工作忙碌,往往來不及吃早餐,即使吃早餐,也往往很簡單。這樣往往導致吃飯沒有規律,那些平日生活沒有規律、經常暴飲暴食的市民來說,也有患上胰腺癌的風險。

  15、中國人偏食挑食。孩子們表現得比較突出,而大人為了滿足孩子,也往往順著孩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