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老師在設計課文《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時,可以考慮先鼓勵學生多種形式朗讀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循循善誘,逐一突破教學難點。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16課,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個小節,分兩部分:一、一至四小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二、第五小節發出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們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兩個意圖:一是激發學生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二、說目標

  1、學習、理解、運用生字、新詞。

  2、通過反覆朗讀,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其中2、3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第2個目標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則是教學難點。***

  三、 說教法、學法

  這首詩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遭到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併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並在前四節的結尾重複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對戰爭的一種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最後一節的希望與祈盼,更是讓人揪心,雖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願。

  詩歌前四節敘述結構相似,都是將自然界的原樣與現實加以對比,表達產意思是因為戰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併發出疑問:這究竟是為了什麼?表達對戰爭的憤慨與不解,最後發出呼籲。依據教材,取用反覆誦讀法,舉一反三法,做到讀讀、想想、說說、讀讀。

  四、說教學流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圖片匯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拓展延伸

  l 圖片匯入:

  出示春天風景圖,讓學生描繪其美景。在這個過程中豐富了語言,鍛鍊了思維,激起了學生對春天的熱愛。

  l 質疑導向:

  接著,我把話題一轉:可是,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卻有人不能享受這春天裡的幸福,他們是誰呢?他們為什麼不能享受春天的快樂了?自讀課文,在書上勾畫出答案。同學們很快就能在第五小節找到答案:是戰爭剝奪了孩子們享受春天的權力。那麼戰爭是怎樣一步步剝奪孩子們的快樂的?你是從那裡知道的?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l 探究體驗,小結學法:

  由於講述戰爭破壞的是一至四小節,這四小節結構相同,所以用反覆誦讀法,師生共讀後小結,歸納出“讀讀——想想——說說——讀讀”的學法。學生再按此方法,舉一反三,自學其他三節,再彙報交流:戰爭佔領了所在地區的海、陸、空,地球失去了安寧。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l拓展延伸

  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課後讓學生自讀“閱讀連結”談談讀後感受。鼓勵學生多讀書看報,瞭解當今國際形式,並佈置作業寫寫:我能為維護和平做什麼?

  這節課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在感悟交流中讀懂了課文,個性得到了張揚。

  最後說說板書,本板書是課文內容的精華,佈局合理,簡潔,突出課文的重點,使人對所學內容一目瞭然。

  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2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下面我從教材、教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個小節,分兩部分:一***1-4小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二***第5小節***、發出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預設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4個生字。

  2、通過反覆朗讀,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2、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學習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四、說教法、說學法

  對於本詩的教學,不應該進行逐詞逐句的講解,我認為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覆誦讀, 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其次詩歌前四節敘述結構相似,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遭到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併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並在前四節的結尾重複了這樣的疑問,在引導這段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感情反覆誦讀,讓他們去體會這不僅僅是疑問,是對戰爭的控訴和抗議。

  五、說教學流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基礎,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和文字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4個環節:

  1、匯入新課: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的相關資料現實,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使學生對戰爭,特別是戰爭中的婦女、兒童的生活狀況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從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字自主閱讀狀態。

  2、初步感知,掃清障礙教師提出自學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作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基本就自己解決了。讓學生圈畫不懂的地方,批註自己的收穫和感受,並相互交流,使自主閱讀更有效。

  3、閱讀教學: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爭辯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在這裡我先鼓勵學生多種形式朗讀教學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循循善誘, 逐一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學習第一小節,我讓學生初讀後想象:大海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是什麼情景,想象後說說:面對此景,你有什麼感受,你想說什麼,說後再有感情讀文。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這樣,學生了解了詩歌內容, 體會到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對戰爭的憎恨、憤怒、痛斥,並能有感情地讀出來。接著,我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其餘小節的內容。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自然地突破了難點。

  4、拓展延伸。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這是閱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讓學生自讀“閱讀連結”《兒童和平條約》談談讀後感受。並佈置作業:說一說、寫一寫:我能為維護和平做什麼?

  這節課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制止戰爭、維護和平的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下頁更多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