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選自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在教學中要盡力體現學生主體的思想,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可以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發出祈盼,讓戰爭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由於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和展開想象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為什麼?”。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脣齒相依的關係。

  補充材料是拓展內容的有效手段。在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爭的資料,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對戰爭自然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而課文中所講的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瞭解到戰爭到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不***的因素。從這些資料中,學生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戰爭讓那麼多的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戰爭讓那麼多的親人生離死別、國家淪喪……這樣,學生的頭腦中,便會出現一幕幕戰爭的災難。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沙漠本來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什麼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瞭解了戰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重新對閱讀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無疑是學習閱讀課文的很好的方法。

  篇二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教學中要盡力體現學生主體的思想,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理解詞語時,教師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同時,詞語的理解可以在初讀課文時以檢查詞語的形式出現,也可以在指名朗讀糾正讀音中理解,還可以根據學情在課文的閱讀感悟中檢查,總之,教師要根據學情靈活把握。在;理解感悟課文時,一定要做到以讀代講,要引導學生抓住“本來----可是”的轉折朗讀,體會戰爭的殘酷,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究竟是為什麼?”,把為什麼的原因具體化,而不是用“戰爭”兩字貼標籤,在此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做到熟讀成誦。在拓展補寫時,教師的作用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撥規範學生的語言,而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

  這節課我利用,品讀結合、讀議結合,學習課文。利用小組合作質疑提出問題,答案從文字中去找,在文中寫出感受體會。然後填寫表格。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多樣,活動時間佔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在讀議這一環節,學生的讀很到位,有節奏、有韻味,自信、放得開。文章前四小節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篇三

  這首詩歌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在講這篇課文時,六一兒童節正好剛過,從學生們洋溢著笑容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還沉浸在快樂中。

  所以我抓住這個時機,課前精心選擇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戰爭中受傷兒童的圖片製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與自己幸福生活的對比,立刻激起了他們的情感波浪。感受到了充滿血腥的戰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給同齡人帶來了沉痛的災難。於是帶著對戰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引導學生共同去感受《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內容,學生就會很容易體會出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詩歌前四小節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美麗:然後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發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麼?”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小節,初步體會詩歌所表述的情感後,再讓學生模仿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小節,並通過提問題的形式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後通過回顧前四小節的內容,體會詩中四次提到的 “這究竟是為什麼?”所表的情感,為學習詩中第五小節內容鋪墊了痛恨戰爭的感情基礎,最後與作者產生共鳴:停止戰爭,呼籲和平。整堂課的教學基本能夠按著自己的思路順利完成,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詩歌情感。基於學生的特點,我還是選擇了“扶、放、收”的方法,所以課堂中學生讀的機會就相對少了。

  2、學生在提問題的環節中,問題內容比較浮淺,只是居於自己對字面的理解來進行提問的,不會沒有深入挖掘詩歌內涵。

  3、針對這節課,我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題,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展示給學生,覺得和可惜。

  4、詩歌結尾處,學生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5、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語言不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