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習題參考答案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珍惜時間好好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河中石獸

  一、1.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的錯誤。石獸掉進河裡,廟僧以為水能漂物,石獸一定被衝到下游去了。講學家認為石性重而沙性鬆,石獸深陷河沙裡。只有老河兵憑藉著多年治河的實踐經驗,具體分析了石、沙、水三者的關係,得出石獸逆流而上的結論。事實證明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實踐出真知。

  2.講學家的笑,包含了對廟僧的嘲諷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現了老河兵的自信。

  二、1. 二石獸並沉焉

  並:一起

  2.閱十餘歲

  閱:經過,過了

  3.求石獸於水中

  求:尋找

  4.竟不可得

  竟:終於,到底

  5.凡河中失石

  凡:凡是

  6.如其言

  如:按照,依照

  三、示例***1***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成語故事尖銳的諷刺了那是些不顧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不知變通的愚蠢之人;告誡我們不要靜止的看問題,不要拘泥而不知道變通。

  ***2***《河中石獸》這篇文章通過一個尋找市售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觀臆斷。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深思,注意尋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規律,不要拘泥於一般的道理主觀臆斷。

  ***二***

  在山的那邊

  一、詩歌中的形象除了字面所指外,往往另有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詩中的“山”與“海”又怎樣的內涵。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唯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堅持奮鬥,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二、聯絡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括號裡的問題可作參考***。

  1.於是,懷著一種隱祕的想望***這種“想望”為什麼是“隱祕”的?

  分析:小時候想象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是“隱祕”的。

  2.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字一個零分!***鐵青是寫刪的顏色嗎?***

  分析:不是。“鐵青著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我”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裡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鐵青。

  3. 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為什麼“我”的心靈會“枯乾”?***

  分析:“枯乾的心靈”是指登上山頂後發現山的那一邊依然是山,由此而產生的失望感受,比喻沒有了希望。

  4.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分析:是指理想的實現。

  三、朗讀詩歌,要注意詩中的情感起伏,並用合適的語氣、語調錶達出來。試與同學一道,討論下面語句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嘗試朗讀。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分析:山那邊的新天地,是“我”童年的遐想。媽媽的回答便激起了“我”的幻想,這句話表達“我”對理想的嚮往和追求。朗讀時要讀出那種期盼、嚮往和懷疑的心情,語氣要緩慢。

  2. 媽媽,那個海呢?

  分析:這是“我”幻想破滅後像媽媽提出的帶淚的疑問。表達了“我”雖然失望,但仍然繼續堅持理想的思想感情。朗讀時要讀出那種委屈、失望和沮喪的心情,語氣要急促。

  3.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分析:理想滋潤著心靈,“我”滿懷信心的追逐,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朗讀時要注意語氣堅定、充沛。

  4.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分析: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一定會實現。朗讀時要堅定有力,給人信心。

  四、以“我終於見到了—”為題寫一段話。***橫線處可以填寫某種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寫具體的人,如你的某個偶像,某個神祕人物等。***

  要注意寫出你見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尋過程中的曲折經歷,以及見到後的激動心情。

  示例:

  我終於見到了大海

  啊,大海!我來啦!

  穿過荊棘的小道,走過崎嶇的山路,越過絆腳的亂石,終於,我看到了大海。為能看到大海,我向爸爸提了好多次,直到我這次考試成績不錯,爸爸才答應我來的。想想為看大海,而受的心理折磨,心中不由感慨萬千。今天,願望終於實現,我好高興啊!蔚藍的海水照亮了一切。沒有乏味,沒有束縛,包容天地萬物,無邊無際。

  大海,我來啦!

  ***三***

  濟南的冬天

  一、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的冬天,根據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個方面?

  要講述濟南美麗的冬天,根據課文,可從三個方面來說。首先講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讚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講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而想象小山充滿溫情,著重講一下小雪後小山的美景。最後講濟南的水,講濟南水的澄清和多情。整個講述應該充滿讚美之意。

  二、仿照示例,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一點欣賞文字。

  示例: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兩個“臥”字表達出舒服安適之感;把濟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畫”,突出了冬日雪景黑白分明的特點,也表達了作者衷心的喜愛。

  示例: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作者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帶水紋的花衣”,形象真切地描摹出山坡在小雪降臨以後所形成的美麗景緻。當我們將“花衣”和“肌膚”作一番由此及彼的聯想時,一位秀美的少女於輕風中輕舞衣衫的形態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三、揣摩下面語句,體會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都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春天的濟南“溫晴”的特點。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放”是輕輕的,“說”是“低聲”的,語調溫柔,這兩個擬人化的動詞,寫出了一個偉大、善良的母親對嬰兒的慈愛之情,我們彷彿看到一位母親佇立於搖籃邊輕聲哼唱著搖籃曲使嬰兒甜然入睡的動人場景。作者熱愛濟南、讚美濟南之情,濃濃地流溢位來。

  3.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作者將點綴著殘雪和草色的山坡賦予擬人化的情態—“害了羞”的少女,有“粉色”的容顏,巧妙地點明瞭“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中的“妙”字。

  四、選擇課文中的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的秋天”為題寫一篇短文。

  示例:

  家鄉的秋天

  清晨,開啟窗戶,呼吸著撲面而來的清冽氣息,你會覺得神清氣爽;空氣中彷彿還瀰漫著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幽香,不用猜,一定是院子裡的牽牛花開了!推開院門,映入眼簾的是爬滿院牆的純白的、淺藍的、紫黑的牽牛花,花瓣上還閃爍著晶瑩的露珠呢!五顏六色的花朵,襯著灰褐凝重的牆壁,簡直就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秋日的陽光,收斂了往日的燥熱,變得寧靜、淡遠,像一個美麗而略帶憂鬱的少女那抹淺淺的微笑。天,是那麼的純淨、光潤、有質感的蔚藍,讓人見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它。天空中,有幾朵白雲在悠閒地飄動,還不時地飄來鳥兒清脆的鳴叫聲。目送著它們歡快地拍打著翅膀飛向遠方,在無邊的天幕中越變越小,最後化成一個小黑點,消失在視線之外,我相信它們會離幸福越來越近。有風,輕輕地吹過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