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相關治療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小兒缺鐵性貧血怎麼辦呢?小兒缺鐵性貧血要如何治療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相關內容吧。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貯存鐵缺乏,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的貧血。以面板、粘膜、脣甲蒼白為特徵。屬中醫學“血虛”、“萎黃”、“虛勞”範疇。

  未病先防

  ***一***合理餵養

  及時給出生3~5個月的嬰兒新增輔食,多食富含鐵又易吸收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動物血、大豆、黑木耳、香菇、紫菜、菠菜等。食品種類要多樣化,不可養成偏食習慣,並少吃厚味葷腥,生冷粘膩之物。教育小兒養成愛吃新鮮蔬菜的習慣。乳食要定時、定量、有節。對早產兒、雙胎兒早期給予鐵劑***元素鐵0.8~1.5毫克/公斤/日***。

  ***二***孕母衛生

  積極治療母體疾患,治療母患缺鐵性貧血,加強孕期營養,尤多食含鐵食品和新鮮蔬菜水果。妊娠後期和哺乳期間可每日口服硫酸亞鐵0.2或0.3克。積極貫徹計劃生育,防止生育過多。

  ***三***防治腸道感染性疾病

  及時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病變和腸道寄生蟲病,積極預防和控制各種感染性疾病。對疾病恢復期患兒,注意營養素的供給。

  ***四***藥膳防病

  1.紅棗6枚、枸杞3克、雞蛋1個,同煮食,每日1次。

  2.芡實、山藥、茯苓、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黨蔘、白朮各6克,水適量,煎40分鐘,去黨蔘、白朮,入大米150克,熬粥,分次調糖食用。可常食。

  既病防變

  本病雖無生命危險,但會影響嬰幼兒的正常生長髮育,甚肝脾腫大或心功能不全。常因乳食不當,或其它腸道疾患和感染性疾病而加重。

  ***一***中醫治療

  1.脾胃虛弱型,可選異功散加減,藥用黨蔘、白朮、茯苓、陳皮、法半夏。

  2.氣血虧虛型,可選八珍湯化裁,藥用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等。

  3.肝腎陰虛型,宜用左歸丸加減,藥選枸杞子、山萸肉、龜板、女貞子、旱蓮草、熟地、當歸、首烏等。

  ***二***單驗方

  1.雞血藤8~15克,每日一次,水煎服。

  2.鍛皁礬、炒黃豆以1:2的比例共研細末,以棗湯和丸,每次服2克,每日三次。

  3.大麥粉60克、皁礬30克、紅糖60克,共研細末,以生公雞血30克作丸,如綠豆大,每晚服一次,每次1.5~3克。

  4.當歸、黃芪、生地、熟地各6克,水煎服。

  ***三***藥膳食療

  1.可選用前文提供的藥膳及食物。

  2.黃芪5克,水煎半小時,撈去藥渣,放入山藥片60克,再煮半小時,加白糖適量即可。每日早晚適量服用。尤其適用於氣血虧虛並見腹瀉者。

  3.蒸雞蛋羹時加入枸杞5克,每日服食一次。適用於肝腎陰虛型患者。

  造成小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先天儲鐵不足而造成的缺鐵性貧血

  胎兒時期從母親身體所獲得的鐵,以妊娠最後三個月為最多。這些鐵質儲存在肝臟內,再加上出生數日內紅細胞破壞所釋放的鐵質,足夠出生後三至四個月造血的需要。到四至五個月以後,這些鐵質已逐漸消耗殆盡,如不及時補充,就有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早產兒、雙胎兒、多胎兒或乳母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小兒從母體獲得的能量就不足,使小兒先天性鐵質儲存不足,以致在三至四個月以前就可能發生貧血。

  2.生長髮育因素

  隨著小兒高速的生長髮育,體重增長,血容量相應增加,鐵的需要量相對增大,越易發生缺鐵。出生後六個月體重增加一倍,一歲時增加兩倍,早產兒體重增加更快,因此,鐵的需要也愈多,若不及時供給足夠鐵質,就可能發生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