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及護理

  頸椎病到達一定的嚴重程度就不會僅僅是脖子疼而已,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複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對其有所瞭解,出現對應的症狀就要及時的治療。那麼我們一起來了解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吧。

  臨床表現

  ***一***吞嚥困難

  表現為咽部發癢,有異物感,吞嚥困難,間斷髮作,時輕時重,向左側轉頭時最為明顯,並伴有噁心、嘔吐,據近年的臨床統計,約有1.6%的頸椎病患者有此表現。

  ***二***高血壓

  頸椎病可致血壓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見,稱頸性高血壓。這與骨質刺激交感神經有關。此時患者單純用降壓藥無效,治療頸椎病後血壓自降。頸椎拍片可確診。

  ***三***乳房疼痛

  系增生骨質壓迫6、7頸椎的神經根所致。開始覺一側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間斷隱疼或陣發性刺痛,向一側轉動頭部時最為明顯,有時疼痛難以忍受.這種疼痛如果發於左側,易被誤診為心絞痛,如發於右側:誤診為胸膜炎,但胸部X線和心電圖檢查正常,按頸椎病治療胸痛可逐漸消失。

  ***四***下肢癱瘓或排便障礙

  系脊髓的椎體側束受刺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無力、跛行,頸部症狀多數輕微易被掩蓋。有的伴有尿頻、尿急、排尿不淨或大小便失禁。

  ***五***視力障礙

  頸椎病還可表現為視力下降,間歇性視物模糊,一眼或雙眼脹痛、怕光、流淚、視野縮小,嚴重者可失明。這種視力障礙與頸椎病造成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大腦視覺中樞缺血有關.骨質增生消除後視力可迅速恢復,但失明不易逆轉。

  ***六***突然摔倒

  系增生的骨質壓迫椎動脈引起,易誤診為腦動脈硬化或小腦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頭時身體失去支援而猝倒,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劇烈眩暈或頭痛、噁心、嘔吐、出汗等.

  患者護理

  1.改正不良姿勢和習慣。患有頸椎病的人多是學生以及上班族,需要長時間伏案學習、工作或面對電腦辦公,久而久之因不正確的姿勢導致了頸椎病的發生。因此,有頸椎病的人在學習或工作時應保持脊柱挺直,眼睛正視書面或電腦,不要偏頭或趴在桌案上,並在睡眠時降低枕頭的高度。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2.鍛鍊頸部及肩部。在工作與看書學習之餘,適當進行頭部、上肢與頸部、肩部的活動,可做伸展運動以及轉體、拉伸運動,緩解肩、頸部的疲勞,加強肌肉的韌性,進而增強肩頸部的靈活性與穩定度,提高其運動的能力和適應突然運動的靈敏度。

  3.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頸椎病。減少頸肩處軟組織的勞損,採用正確科學的方法來防止頸椎病的復發。

  4.保護頸椎,避免受傷。尤其在急剎車時不要過度拉伸或挫傷頸椎。

  5.在寒冷空氣中注意保暖。上班族在辦公室工作時避免長時間吹空調,在冬季或潮溼空氣中注意頸椎與肩部的保暖。

  自我調養

  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積極治療。

  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患者,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使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腰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在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康復。所以在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人體尤如一部複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鍊。

  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不復發。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證,需要有專科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朝三暮四,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雜亂並用,不但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