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性腹瀉的護理

  新生兒感染性腹瀉是由多種病原體、多種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疾病,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尤其以2歲以下嬰幼兒多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新生兒患有感染性腹瀉以後,首先就是要到醫院進行治療,但是在治療的同時,還要進行護理,護理工作對於新生兒的康復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對於患有感染性腹瀉的新生兒的護理工作要怎樣做呢?小編在這裡就為你解答一下!

  1、用藥。遵醫囑服藥。在醫院查明病因以後,要遵從醫生的遺囑進行用藥,切不可胡亂用藥。

  2、飲食。忌食油膩、油炸、生冷、辛辣、甜膩之品及含碳酸等的產氣飲料。烹調方法以蒸、煮,燉為宜。

  3、運動。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4、生活起居。起居有節,順應四時氣候變化,防止外感風寒暑溼之邪。脾胃虛寒者,注意腹部保暖。

  5、情志。調攝精神,保持情緒***,力戒嗔怒。要多和寶寶在一起,陪著寶寶一起玩耍,保持寶寶的心情舒暢。

  6、定期複診。遵醫囑定期複查,如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或呈稀水樣時,應及時就醫。

  新生兒感染性腹瀉飲食保健

  新生兒在患有感染性腹瀉以後,爸爸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在飲食上一定要謹慎,只有喂寶寶一些適宜的食物,才能夠既保證寶寶的營養需求,又能夠治療寶寶的腹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感染性腹瀉的新生兒適宜吃的一些藥膳食譜!

  1、石榴蕊炒米水:

  [原料]:新鮮石榴蕊15~25 g,大米15~30 g,紅糖少量。

  [製法]:先將大米用清水洗淨,然後放鍋中炒至米變黃色,備用。新鮮石榴蕊用清水洗淨,然後與炒黃的大米一起放入沙鍋中煮水,煮至150 mL,加入少量紅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溫中暖胃,收斂止瀉。適宜脾胃虛寒瀉。

  [服法]:1劑/d,分3次服。

  2、藿香正氣粥:

  [原料]:藿香正氣液0,5~1支,大米50~100 g,紅糖適量。

  [製法]:將大米用清水洗淨,放進沙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粥,粥熟時加入藿香正氣液,再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解表和中,理氣化溼。-適宜風寒氣滯。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胸腹滿悶,腹痛嘔吐,腸鳴洩瀉,口淡無味等。

  [服法]:1劑/d,分2~3次服食。

  3、山藥柿餅糊:

  [原料]:鮮山藥30~60 g,柿餅15~20 g,薏苡仁20~25 g,大米50~80 g,冰糖適量。

  [製法]:將鮮山藥去皮,切塊,搗碎;柿餅切塊;與薏苡仁、大米一起放進沙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為粥糊,粥熟時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新生兒感染性腹瀉怎麼治療

  新生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全新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既是好奇的,又是危險的,因為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免疫力是很低的,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新生兒感染性腹瀉則是威脅著新生兒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腹瀉呢?

  治療要點: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併發症。

  1、一般治療

  加強護理,消毒隔離。調整飲食。母乳餵養的嬰兒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餵養者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牛奶,嚴重嘔吐者暫禁食4~6h,但不禁飲。病毒性腸炎可暫停乳類餵養,改用豆制代乳品或發酵奶,或用去乳糖奶粉餵養。腹瀉停止後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1次,共2周。

  2、液體療法

  ***1***輕、中度脫水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鹽***ORS***,輕度脫水每日口服50~80ml/kg,中度脫水為80~l00ml/kg。

  ***2***中、重度脫水給予靜脈補液,第1d補液總量按脫水程度而定,輕度脫水約90~120ml/kg,中度脫水約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150~180ml/kg。補液種類根據脫水性質而定,等滲性脫水用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張含鈉液。累積損失量在8~12h內補完。重度脫水有周圍迴圈障礙者應先擴容。用2:1等張含鈉液20ml/始,於30min內快速靜脈滴注。在治療前4~6h有排尿或輸液後有尿時即可開始補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