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現在大多數的父母由於工作忙的緣故,等寶寶斷奶了就會把寶寶交給老人帶,這樣好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老人教育孩子的弊端,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人教育孩子的弊端

  安全方面

  要是家在農村,那麼老人們可能會因為家務活比較多而照顧不了孩子,在城市,有的老人喜歡打麻將或者是跳舞,因為這些方面的原因,孩子的安全方面自然就得不到保障。

  營養衛生方面

  現代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飯方面也開始注意營養搭配了,但是,很多老年人並不知道營養方面的知識,所以說搭配出來的食物非常簡單,滿足不了孩子自身的營養需求,另外,有的老人有這樣的習慣,先把食物嚼碎以後再吐給孩子吃,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傳到孩子的體內,讓孩子染上病症,當然,有的老人怕自己的孫子捱餓還會端著碗跟著孩子追,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吃飯習慣,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影響孩子健康,甚至有的老人會經常給孩子買一些小零食,這樣導致孩子養成了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這些對孩子的生長和發育都有非常重大影響。

  教育方面

  這個方面的弊端體現得特別明顯,主要體現在這些地方:在智力開發方面老人不懂方式方法,所以說讓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合理的開發;在物質方面過分的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會給他們買什麼;老人在孩子面前都是比較隨便的,生氣的時候就發脾氣,激動的時候就吵架,這就在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老人的文化知識都是有限的,所以沒有辦法監督孩子完成作業,這樣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養成貪玩厭學的不良習慣;老人一般都不會讓孩子做什麼,所以就容易讓孩子變得比較懶惰。

  老人教育孩子的誤區

  當我們的寶寶做錯事捱打時,老人總會說“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時間長了,我們的寶寶即使做錯了事也不會主動去承認錯誤。

  當我們的寶寶不好好吃飯時,老人會用威脅的手段去教育孩子,漸漸的會讓我們的寶寶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去威脅別人。

  為了讓寶寶快點吃飯,老人會說“吃完飯帶你去超市買好吃的,"當我們的寶寶吃完了,老人卻不屢行承諾,這樣會讓寶寶對大人失去信任。

  作為父母我們不想讓自己的寶寶吃垃圾食品,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而老人總會在我們出去時,偷偷給寶寶買零食吃。

  老人帶孩子出去時,孩子到了超市就會買糖果吃,老人總會對我們的寶寶說:”別告訴你媽,他不讓你吃。“這樣在孩子心中就形成了”媽媽對我不好,“奶奶對我才好!的心理。

  當我們帶著孩子和老人一起逛超市時,寶寶看到零食就忍不住去拿,他不懂這些東西沒付錢是不屬於我們的,我們會制止孩子,告訴孩子付了錢才能拿,這時老人會說”沒事拿 一個吃吧!“我們的寶寶當然會認為,只要少拿點就沒事。

  我們有時為了鍛鍊寶寶的自立能力,例如讓寶寶自己穿衣服,這時老人會說:”他這麼小怎麼能穿呢?“然後幫寶寶把衣服穿好。久而久之,我們的寶寶無論幹什麼都要依賴大人。

  老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1、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人

  確定孩子教養的第一個責任人,這個責任人是穩定的。如此可以避免教養觀點的不一致。我建議這個家庭的第一責任人由母親來承擔,再或者父親來承擔,而不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

  為什麼?第一,媽媽的成長性,爸爸的成長性肯定遠遠高於我們的爺爺和奶奶,第二,這個世界上只有母親可以無條件地為了自己的孩子做任何的改變。

  面對隔代教養衝突,很多時候,只有媽媽可以做這種改變。委屈嗎?有的時候真的是委屈。也過媽媽跟我溝通交流這種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大哭。可是,我想跟媽媽說的是,如果你們想讓這個家庭穩定、和諧,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你就要勇敢的出來做這個第一個責任人。為什麼我不讓爸爸出來做,因為爸爸成長性遠遠差於媽媽。

  我們爸爸要怎麼成長,我在近期的靜觀育兒中,都有陸續講到這個話題。接下來,會更多涉及。還請大家關注。

  為了給父母們支援,我將會陸續在各城市組織線下沙龍。同樣,微信平臺上的諮詢仍然繼續。一方面,希望能夠幫大家解決問題,更多的時候,傾聽者的存在,也許對你們更重要。

  2、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我在微信上曾經分享過一小段自己在隔代教養方面的心得。

  那天,我在廚房收拾碗筷的時候,開心跑過來跟我說,媽媽辛苦啦!我知道,這其實是開心的爺爺奶奶對我的認同。這樣的話,因為老人說了,開心才學得會。所以,隔代教養中的衝突,並非是不可解決的,我們只是需要方法。

  實際上我的婆婆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接納我。為什麼?她會埋怨我不是個稱職的媳婦兒。

  後來我瞭解了一下她的成長曆史我就會明白她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她年輕時是村花,長得很漂亮,各個勞動技能都能得第一。內心裡本是很有成就感和虛榮感的。結婚以後呢?她開始生病,一直病了20年。在生病的過程中,她丈夫,我的公公,不離不棄地照顧她——這也是我選擇她兒子的一個原因。

  等到自己的孩子長大、結婚、生子,她就希望能夠彌補自己年輕時候對孩子的欠缺。於是,介入到兒子的家庭中,去進行無條件的補償。她的眼裡,就只有她兒子。可是,她發現,有一個人在跟她搶兒子,那就是我。於是,一場爭奪戰就開始了。

  這是任何一個母親的本能。

  不知道我的微信上,有多少媽媽是生的兒子?你們以後都要成為婆婆。將來,也一定要經歷這種感受:一個人突然出來,跟你說,把你兒子的愛,分給我一半。

  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做?說話、講道理都沒有用。我從那時候開始,事無鉅細去關心我的婆婆和公公,啥事都想著他們,遇到好看的好吃的我就買給他們,時不時的我還跟他們講講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問題,請他們給我一些建議。

  人同樣是需要你給他肯定和成就的。而且我的婆婆以前又是一個優秀、偏於強勢的女人。所以我就經常問婆婆:媽,你看我這麼做對嗎?

  對。她不理解沒有關係,但是你需要讓她感到她被尊重。

  當我做了一系列改變的時候,家庭氣氛在發生了變化。

  現在,只要我老公跟我鬧脾氣,婆婆一定訓他。婆婆會說:小羅夠不容易的,你別跟人家鬧脾氣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就這樣開始慢慢地改變了。

  3、父母和老人要溝通,但儘量少帶負面情緒去溝通

  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情緒出來,就不可能好好說話。所以,同樣,當有情緒時,不要去跟老人溝通,老人也會有情緒。

  可以先讓自己的情緒壓一壓,然後再跟老人說:媽媽,我覺得你這樣子可能不太好。咱們換一種方式說會更好,具體換怎樣的方式,也要跟老人仔細講講。

  很多時候,我們越親,就越不注重溝通,就覺得直說OK。但實際上,越親的人,就越在乎你對他是不是足夠的尊重和關注。

  4、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爭論是讓孩子可以看到各個方面的資訊。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是這樣想的,爺爺奶奶是那樣想的。他看的東西越多,聽的東西越多,就知道事情可以有很多的看法。如此,孩子對事物會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思路更開闊。

  如果孩子永遠只活在一種聲音裡,只知道人生的一種可能,在一個單一通道里成長,比如我們現在只用成績作為孩子好壞的衡量標準時,孩子就一定出問題。

  相反,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做這個事情,還可以做那個事情。換種方式,我還能做得很好,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強很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信、自尊。自尊是什麼我覺得我好,自信是什麼,我覺得我能。對吧?這個孩子覺得自己好,就覺得我行,你說他願不願意去做別的事情,他一定願意做,只要他感興趣的事情。

  但是,爭吵的話,就會引發家庭氛圍的緊張,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穩定。家庭中的緊張情緒,一定會投射到孩子身上。這就是我提到過的:軀體化反應。

  5、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援

  有時候,爺爺奶奶只是沒有意識,或者是不知道要這樣做,所以他才會犯一些錯誤。

  所以年輕父母們可以帶著老人多去體驗,多去接觸,讓他們有更多的早教意識,獲得更多支援。很多聽過我講座的爺爺奶奶,都會在講座結束後跟我們討論半天,最後說,原來孩子要這麼養啊。

  另外,可以藉助權威,因為父母直接跟老人說,老人不一定聽。何況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方式本身也存在問題。但是藉助權威就不一樣。可以多帶老人去聽講座。我的靜觀育兒脫口秀,其實也可以下載下來,在老人們休息的時候,陪他們一起看看。因為這些脫口秀都是結合孩子們成長中容易遇到的最常見問題,給出的一些實際建議。

1.教育孩子方面的感悟有哪些

2.教育孩子感恩的方法有哪些

3.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4.教育孩子心得與感受有哪些

5.教育孩子懂禮儀的感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