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只停留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還要求家長積極地配合,與教師一起研究幼兒的個性特點,找出原因,與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取得教育孩子協調一致性,配合幼兒園共同對孩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應走出家教誤區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孩子的責任,明確家庭教育是終生的,幼兒園教育是暫時性的,更要明確幼兒期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長總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無論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行為習慣培養都應由幼兒園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幼兒園。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的言行、態度,都在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次,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嚴愛有度和嚴愛結合,科學地愛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苛求,對孩子的差錯動輒訓斥;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無理要求百依百順,無原則地遷就,過分溺愛放縱,這都會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和習慣。要知道愛不能代替教育,嚴格要求是愛的體現,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有些人過分嚴格,有些人過分遷就,這兩種情況都應當避免。”

  再次,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勿只重知識,輕個性行為發展。

  有部分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只關心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卻從不過問孩子的行為表現,甚至對老師反映孩子的不足之處,從不究其原因,只喜歡老師報“喜”不報“憂”,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

  二、積極配合,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首先,家長要密切、主動地配合班任教師實施教育,正確要求和教導孩子,創造條件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促進,鞏固教育成果。如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上的要求,要家園一致,給孩子明確的生活準則,培養其良好的習慣。

  其次,家長要多到幼兒園與班任教師聯絡,主動溝通,不但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也把幼兒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協調配合,針對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給予表揚或糾正。

  三、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家長活動,重視家園聯絡

  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各種家長開放日活動,注意及時與班任老師聯絡,這不僅可瞭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和各方面的發展,還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長也必須用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效能。

  總之,只要家長堅持家庭與幼兒園教育並重的原則,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1、向老師明確立場。

  家長要清楚明白地告訴老師,自己希望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孩子的素質能力和學習成績分別是什麼樣的重視程度,讓老師能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家長的意願。

  2、瞭解老師的教育方法。

  有些老師傾向於激進犀利嚴師高徒,有些老師則傾向於溫和細緻穩紮穩打,家長只有先跟老師談話並觀察性格,瞭解清楚老師用什麼教育方法,才能知道怎麼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3、幫助老師瞭解孩子。

  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應該在老師接觸孩子的最初就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性格好惡和成長情況,幫助老師高效率地找到與孩子建立友好關係的途徑,而不是讓老師自己摸索。

  4、引導孩子喜歡老師。

  家長可以在孩子和老師接觸之前,給孩子講述有趣的故事和神奇的知識,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崇拜感,然後告訴他,老師比家長懂得更多,讓他對老師因好奇崇拜而發展為喜歡。

  5、隨時平衡師生關係。

  家長既不要完全放權給老師以教育的名義任意糟蹋孩子,也不要過分偏袒溺愛孩子讓老師難以履行教育職責,如果發現老師和孩子之間互不喜歡,家長就要弄清原因調解矛盾。

  6、配合各項互動環節。

  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家長會,並加入老師的各種通訊交流群,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並及時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庭的情況,讓雙方都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7、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即使有矛盾要處理,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處理,不能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更不應該讓孩子把不良情緒帶入學校,增加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負擔。